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古建築群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是為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廟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代重建。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於治水的格言,被稱為治水三字經。後殿右側有畫家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碑刻。園中植滿各種名貴花木,古木參天,林蔭蔽日,是四川的遊覽觀光勝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二王廟二王廟
紀念中國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廟。二王廟 位於都江堰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後歷代封李冰父子為王,清以後改用今名。廟內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於治水的格言:深淘灘,低作堰等,被稱為治水三字經。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東側茶樓是一座臨崖懸空的吊腳樓,遊人可在此休息飲茶。後殿右側有畫家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碑刻。園中植滿各種名貴花木,古木參天,林蔭蔽日,是四川的遊覽觀光勝地。

修建歷史

初建於東漢,時為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齊明帝建武年間 (494—498),益州剌吏劉季連遷“望帝祠”於郫縣,改祀李冰父子於此,稱名“崇德廟”,後亦有“江瀆廟”,“李公廟”、“王廟”、“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廟”、“顯英王廟”、“二王宮”之稱,清乾隆時之《灌縣誌》中稱“二郎廟”,後遂稱之曰“二王廟”。唐、宋、元、明、清、民國年間均有修葺。

建築

二王廟二王廟

現存建築多為民國十四年(1925)遭火災焚毀後住持李雲岩募資重建;從樂樓(正山門)起,廟內建築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主殿二王殿內奉三眼二郎神,配祀木雕楊二郎;老王殿供奉李冰夫婦;老君殿因祀老子,故名,左右配建青龍、白虎兩殿;三官殿中祀天、地、水三官大帝;靈官殿上下層,上祀道教護法神王靈官,下祀太白金星;另有城隍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祈子宮、丁公祠、聖母殿、魁星閣、龍神殿等。該廟占地面積10,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50餘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整個建築布局不受中軸線的束縛,而在縱橫方向上依山就勢,疊落而築,層層樓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轉,而又主次分明,負山面水,極為幽靜。 

汶川地震受重創

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管理局的初步勘探,景區主要古建築二王廟、伏龍觀遭到了嚴重損壞。據景區估算,經濟損失至少12億元。

震後的二王廟裡,李冰父子的塑像屹立未倒 震後的二王廟裡,李冰父子的塑像屹立未倒 

都江堰景區二王廟古建築群門口,廟門已經殘缺不全,地上四處是殘磚斷瓦,建築群內的多個大殿坍塌。循著廟門朝山上看,廟內紅磚青瓦的幽然境界如今已不復存在,處處是牆倒塌後露出的懸崖陡坡。一度是俯瞰整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佳觀景點的秦燕樓,更是只留幾堵殘垣斷壁。
目前,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規建處正在對所有古建、基建受損情況進行全面查勘和統計,為下一步制定整修方案做準備。

重新開放時間

震後二王廟震後二王廟

都江堰二王廟古建築群維修主體工程將在今年5月12日前完成,戲樓、堰公堂、祈年樓等預計在9月30日前完成,屆時,即可向遊客們開放。水電、消防、監控等配套設施辦爭在2011年春節前完成。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位於四川的世界遺產都江堰二王廟古建築群遭到了嚴重破壞,建築群內的多個大殿坍塌。俯瞰整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佳觀景點的秦燕樓,更是只留下幾堵殘垣斷壁。從2009年6月開始,中央財政投入9500萬元對伏龍觀和二王廟進行維修。
根據就地復原的方案,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災後重建1號工程”的都江堰古建築群重建工程,目前已有投資1000萬元的伏龍觀維修工程順利完成。而二王廟古建築群由於處於巨大滑坡體中,首要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前不久剛剛完成,目前,文物古蹟保護修繕工程已經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地震中消失的文物古蹟

天災不可避免,祖輩留下來的物件兒在天災中消失。盡數百年來的災難事件,讓我們努力尋找在天災中消失的文物古蹟。並展現它原來的風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