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寺[四川成都丹景山金華寺]

金華寺[四川成都丹景山金華寺]

金華寺,距井陘縣城20公里的南王莊鄉境內,井(陘)元(氏)公路在寺前穿過。此處的山稱觀音山,周圍異峰突起,圍成一個大山場,占地5000畝。

基本信息

寺院概述

金華寺金華寺

金華寺位於丹景山巔,為蜀中著名佛教活動勝地。金華寺四周峰巒起伏,地勢險峻,居高臨下,形如座椅。歷史上有不少統治者在此風水寶地營造行宮,也是佛道兩家必爭之地。該寺始建於漢代唐代金華公主在此改建行宮為金華宮,後金頭陀禪師在此廣植牡丹,以花祈福更名為金華寺。宋時為“永寧院”、明清時為“東嶽廟”。世事無常,金華寺屢遭劫難。改革開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當代高僧清陽禪師、濟尖大和尚、智信法師帶領四眾弟子努力修繕,現建成天王殿、藥師殿、大雄寶殿、地藏殿、東嶽殿、放生池及住房百餘間。

歷史傳說

金華寺大殿前有“血河池”,傳說惡人死後靈魂會被牛頭馬面抓到這裡受審用刑。 丹景山為蜀中佛教名山,傳說人死後有魂靈必須來此經十殿閻君評判,懲惡揚善,輪迴轉世,故丹景山有“川西豐都”、“冥山鬼府“之稱。古代吳懷氏封禪泰山,古人將丹景山比之泰山,故有“丹岳岱宗”之稱,歷代蜀王都在此祭拜天地,祭祀先祖。

佛教勝地

金華寺旅遊線路圖金華寺旅遊線路圖

為蜀中著名的佛教勝地之一。金華之名源於唐代睿宗之女,玄宗李隆基之妹——金華公主。傳說她目睹宮庭內部親人相殘的許多悲劇,憤而出家,後到青城山修行。當她得知丹景山的破廟正由金頭陀禪主持重建時,便大力資助,建成一座頗具規模的宮殿式新寺廟。廟成便以她的芳名命名金華寺,一時名震西蜀。隨著朝代變換,佛道二教交替入主,宋代曾改名永寧院,以後又稱多寶寺、仁聖宮、東嶽廟。

一千多年來,金華寺不僅作為佛道兩教的勝地,更因它雄踞秀山名泉的丹景山,曾招來眾多的歷代名士游訪詠賦。古人讚譽這裡是“上連井絡,為西南巨鎮。靈秀所鍾,莫勝於此。”

建築藝術

金華寺大雄寶殿仿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築,高18.5米,面積達800平方米,仿明代的建築設計建造。大殿飛閣流丹,雄偉壯觀。殿前石獅雄踞,拱橋飛架,台階嚴整,華表凌空,頗具皇家宮殿之風采。大殿前的華表,是明代隆慶元年建造的,高5.4米,八角形,石紋流雲,是皇家權威的象徵,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對古華表之一(北京天安門的華表為陽,金華寺的華表屬陰),此處建有作為皇權象徵的華表,可見丹景山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而也佐證了金華寺曾是“陰朝地府”的中央機構)。華表左後方又明崇禎四年所立雙贔屓座碑,高6米、寬2米,碑文記載明代藩王捐資擴建金華寺史事。此雙贔屓座石碑在我過絕無僅有,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華表前的石麒麟,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珍品。

現在金華寺的寺名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大德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一氓同志親筆題寫的。殿內金碧輝煌,塑像精美,楹聯匾額出自名家之手。正面一副金字抱柱聯,是成都市楹聯學會副會長馮修齊撰,當代著名書法家徐無聞教授書。

聯曰

梵宇易巨觀,看丹景烘霞、白塔吟風、彭闕生煙,湔水回瀾、極目繁田添錦繡;
名山多盛事,記頭陀卓錫、太妃駐輦、放翁題譜、升庵賦韻、寄情九隴壯襟懷。

自然地理

金華寺風景區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小環境影響,氣候區域性變化較為明顯,金華寺景區現有天然次生林400公頃,植物資源較為豐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春季百花爭艷,槐花遍野,芳香襲人;夏季綠色盛裝,林蔭蔽日;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蒼松翠柏點綴山間,景觀價值很高。景區內地層古老,基岩裸露,下層岩石為震旦系,地形較複雜,利於大氣降水儲存,有淺層地下水和地表徑流,泉水豐富。園中水質上乘,為天然礦泉水,當地百姓無一例癌症、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景區內野生動物種類較多,以60多種鳥、禽類動物為景觀特色,另有野豬、狼、鹿等野生動物50多種。動物生存環境優越,植物及地表水豐富。

景點介紹

望鄉台望鄉台

丹台第一峰——望鄉台

望鄉台,又名望隴台,在丹景山絕頂處,孤峰獨立,前蜀皇帝王衍題字其上,曰“丹台第一峰”。

望隴台是古蜀人活動之地,居九隴山之首。九隴山即今丹景山鎮關口至唐昌的淺山丘陵,《環宇記》說:“九隴山至永昌(唐昌)連亘至縣界,曲曲而折也。”《方輿勝覽》云:“九隴者,古彭州之西山,一伏隴,二豆隴,三秋隴,四龍奔隴,五走馬隴,六駱駝隴,七千秋隴,八較車隴,九橫擔隴。”考其隴字,正與古蜀人的祖先有關,有學者考證說古蜀人系甘肅隴西高原的遊牧民族,經岷山進入湔江河谷至成都平原的。而甘肅別稱隴,九隴山之隴,正是古蜀人對故土思念的產物,他們以故土之名來命名九隴山,意為九隴山是他們的第二故鄉。望隴台之意,則為古蜀人在此登高望隴,懷念故鄉。也有人考證說,望隴台是古蜀先王祭告之所,與無懷氏封禪泰山相同,因此丹景山又有 “丹岳岱宗”之稱。

後因古代盛行地獄鬼神之說,說其處為人死後魂望家鄉的場所,所以俗稱望隴台為望鄉台。望鄉台是遠觀龍門山彭州飛來峰群最佳處,佇立台上,北望可觀賞著名的飛來峰白鹿頂、天台山、小魚洞、大魚洞、光峰頂、懶板凳、太子城諸山,在雨後天晴或秋日早晨今晚,遠山風光尤其美麗,山色如黛,峰巒疊疊,雲遁霧斷,猶如宋元大師們筆下的畫卷,展示在眼前。

明代華表明代華表

鎮山之寶——明代華表

丹景山華表建於明代穆宗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位於金華寺贔屭巨碑之前,仁聖宮石坊正門左右,石柱高5.4米,八棱形,上雕刻雲、龍、鳳圖紋,高聳雲天。

從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中可知,華表源自堯舜時代的誹謗木。崔豹說:“程雅問曰:‘堯設誹謗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錶王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衢路也。秦乃除之,漢始復修焉。今西京謂之交午木。’”大約在南北朝時期,華表已多立在皇家宮殿、城垣、陵墓前,為石柱,而且柱身刻雲、龍、鳳圖紋,這時的華表已不再是納諫的誹謗木,已變成皇家王權的象徵。

丹景山華表實是王權的象徵,因為在整個明代,丹景山一直作為“庇民捍災御患”的神山,與五嶽中的泰山一樣,為蜀中嘉惠祭告封禪的主山,尊為“丹岳岱宗”。

汶川地震受災

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的金華寺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的金華寺

5.12特大地震中,這座位於龍門山山脈上,聞名中外的千年古剎——金華寺,也經歷了百千年難遇的大浩劫,寺院中的建築群幾乎全部受損。院中大雄寶殿、藥師殿、地藏殿等殿宇的頂部瓦片全部被震碎在地,殿中的大梁、立柱大部分坍塌,磚塊紛紛落地,牆體嚴重開裂,九成已成為一片廢墟。洗心池牌坊被震得歪斜,檐頂瓦片全部傾落,寺院內著名的一對華表倒塌了一座,幾乎被連根拔起,另一座幸免於難,算是寺院內現存最完整的建築了。

災後重建

2008年12月成都市佛教協會一行,不畏艱辛,來金華寺指導災後重建工作。先後查看了大雄寶殿、寺院大路、祀天台的災後重建情況。並支持和鼓勵宏悟法師不畏年歲已高,帶領大家親自重建寺院。在信眾和政府的支持下,金華寺終於在2009年8月8號迎來了盛大節日,金華寺的財神殿、藥師殿、東嶽殿三個殿堂同一天落成典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