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基本解釋二六時,即十二時辰。舊時以地支分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因用以謂一天到晚,整天整夜。
二六: 1、.即十二 2、京劇西皮調名(詳"二六板" )
時: 指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歷的過程。
二六時中,指一整天的意思。
佛教二六時中
(雜語)一晝夜十二時也。是我國之曆法。若印度則為六時或八時。虛堂錄曰:‘二六時中,拋三作兩。’應庵錄曰:‘二六時中,一動一靜,也為一陰一陽。’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記晝夜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晝夜各六個時辰,故稱“二六時”。這是佛門的一句熟語,猶言一整天,整日整夜。佛門勸人要在“二六時”中保持正念,精進正道。如明·佚名《贈書記·假尼入寺》:“將來墮落知何地?因此上情願焚修二六時。”現代亦偶有運用者。如魯迅《華蓋集·雜感》:“只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已時者有望。”
二六時指古時一晝夜十二時辰,就是現在的24小時,每個時辰是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