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景區簡介

保護區所在縣地龍南縣,是客家圍屋之鄉,境內各式圍屋有380多座,著名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以及八卦圍、烏石圍等;有風景秀美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小武當山、龍頭瀑布等;人文景觀豐富,分布有玉石仙岩、古廊橋——太平橋等旅遊景觀景點,是觀光休閒、投資興業的好地方。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5年,1981年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江西省最早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的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現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796種;脊椎動物384種,其中鳥類236種;昆蟲19目1404種。其中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的野生動植物有118種,占江西省一半以上,有被稱為現代蝶中大熊貓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有世界極度瀕危、中國獨有的海南虎斑鳽(yàn),有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一、癌症的剋星、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早在1987年,保護區植物標本館就被列入《中國植物標本館索引》。
地理位置

景點特色

黃牛石
粵贛邊境有座南嶺地區最高的山峰,名叫“黃牛石”,因其山頂一奇石狀如黃牛而名。此山既高又大,海拔1430米,山場廣闊,復蓋兩省邊境。南面屬廣東,怪石嶙峋,植被較少。北坡在江西,濃郁蔥蔥,原生狀態完好。這裡竹木茂密,有飛禽走獸,奇花異草,食用山果和各種藥材。地下還有甘泉和礦產寶藏。昔以“黃牛石八十三萬”譽為寶山。
黃牛石高山峻美,山光水色獨為秀,世岩怪洞確為奇。從五洞盤越10里許,是名聞江廣的“白雲寺”,在其下有大營子、石寨、響水窿等地多處自然景觀。“大營子”,在墩頭與坪坑交界處,有段山田,闊約10畝,四面高山環抱,遠離人煙,是昔日山民們秘密種植鴉片煙(罌粟)的地方。民國間,官兵來鏟煙苗,被用藤條捆綁於此。“石寨”在密林中,突現一群陡峭壁立的石峰,高達數丈,其頂上還有樹,遠看如村寨,故名。“響水窿”,就是一段山坑的坑底,旱不見水,但水聲隆隆,原來是坑尾的溪水流經此地時,從地下經過,發出的流水聲,在山壁回音作用下,響聲迴旋如樂曲。“三丘田”,就是在陡峭的密林中,突現一塊坪地,寬約一畝,似三丘田狀。昔日,白雲寺的尼姑曾在此處耕種。“滾水窿”就是溪水從石壁上衝下,落在石岡底的水潭中,水花翻滾如開水狀。水聲轟鳴,浪花不息,使靜靜山林又增鬧聲。

在二峰背,即面臨廣東方向,從峰頂下延二里,有一大坪,渺渺茫茫,廣若10畝,名叫“教打坪”。
在二峰與一峰間埂板的草地上,立一奇石,長約6米,寬約2米,形似黃牛,有頭、身、腳之分,此乃神石黃牛。本大冊,由此而命名。它頭朝江西,尾向廣東,有道輥“食了江西草,肥了廣東禾”,好風水管著廣東,難怪廣東比江西富。
登上峰頂,放眼四望,豁然開朗,青山綠水,層巒迭嶂,白雲滾滾,我在天上。你看:“攀上頂峰採風流,茫茫銀景盡眼收,更喜高山三千界,一覽四洋七大洲。黃牛石頂觀滄海,雲頭仙境何處求。”
自然概況

地質基礎
九連山在大地構造上屬“南嶺緯向構造帶”東段與武夷山北東向構造帶南段的複合部位西側,屬於“九連山隆起構造帶”。九連山保護區位於向構造系統環境中的隆起地質構造背景之上。區內出露的地層有寒武系的匯變質岩系的板岩、千枚岩、變余砂岩;泥盆系厚層狀石英質礫岩、含礫砂岩石等;石炭系的鈣質頁岩、鈣質長石石英砂岩等;白堊系的地層的分布面積僅次於寒武系和泥盆系,以巨厚層層狀及塊狀紫色復成分礫岩為主;在河谷有第四系地層出露。保護區內岩石種類較多,分布最廣的是岩漿類黑雲花崗岩;泥(頁)岩、砂岩等海相沉積岩類分布區約占保護區面積1/3,還分布有變余砂岩、板岩、千枚岩等沉積變質岩;而陸相紅色碎屑岩也有分布,這類岩石以其特有的顏色和岩性特點,形成獨特的地貌景觀——丹霞地貌。

地貌地形
保護區總體上屬於中一低山地貌。最高峰黃牛石海拔1430m,最低海拔280m,最大相對高差1150m,一般相對高度也達600~800m。由於區內地質構造背景複雜,地質小單元多且差異極大,構造具多方向,由此控制差區內微地貌小單元的多樣性和地貌形態上的差異性。全局地貌大致具有盆嶺相間、棋盤格狀展布之格局,這與構造局基本吻合,也與地層及岩性條件密切相關。
水文環境
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4.7%,核心區森林覆蓋率98.2%,天然植被保存完好,水源涵養效益高,水源豐富,溝谷溪流終年流流水潺潺,是贛江上游主要支流桃江的源頭地區,區內主要河流(流域面積大於10km2)有大丘田河、飯羅河、鵝公坑河等8條河流。
植物資源

植物垂直分異明顯:常綠闊葉林帶分布於梅投280一1000米的溝谷至山頂範圍,主要有黃端木林、木荷林、青岡林、南嶺拷林、米儲林、按樹林、甜儲林、羅浮拷林、粵佳石襪林、曼青岡林、紅榜林等,針葉林(主要有馬尾松林)分布於海拔280一100D米的山脊,杉木林敬生於海拔300一10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南方紅豆杉林分布於海拔500——1000米的溝谷緩坡常綠闊葉林中,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澈成的常綠樹種有米儲、木荷、鹿角拷、挎等,落葉樹種有擬赤楊、泡花樹、光皮樣、浙江柿、楓香等;山頂矮林帶分布在梅拔1000米以 上的山頂、山脊和陡坡上,生長低矮、乾形彎曲、遍布苔蘚,主要由杜鵑花科、殼午科、竹科物種組成。此外,在山地、丘陵局部地區分布有次生性的芒箕群叢、五節芒群叢、芒革群叢等構成的亞熱帶草甸,成分組成以禾本科的芒房、野古草屬、金茅屬等的物種組成。植物區系分區同 I E14。屬國家保護植物有伯樂樹、杜仲、銀杏、鵝掌楸、觀光木等12種。
動物資源
保護區陸生脊椎動物40科57屬 59種,其中獸類12科20屬24種、鳥類17科19屬23種、爬行類7科13屬16種、兩棲類4科5屬6種。魚類有5科10屬10種,蝶類有108種。動物地理分區屬VIA。屬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海南虎斑鳽、金斑喙鳳蝶、蟒蛇、黃腹角錐、螃,二級有大靈貓、小靈貓、水鹿、損羚、蔭、水獺、安山甲、白鷗、鴛鴦等。
兩大發現
1.大量恐龍時代植物

桫欏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古植物,在中國雲南、四川等地有少量分布。資料顯示,這種植物繁盛於距今一億六千萬年前的地質歷史時期,是草食性恐龍等大型動物的重要食物。植物學家認為,正是桫欏家族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極其輝煌的恐龍時代。雖然恐龍早在70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然而桫欏家族的一些成員卻作為植物的活化石至今仍異常頑強地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局部地區。
科研人員認為,九連山發現粗齒桫欏,為研究南嶺山地的古植物學、古氣候學和古地理學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科學依據。
2.傘花木群落中國專家在江西省九連山保護區開展傘花木資源調查及遺傳學分析時,在保護區核心區某溝谷中發現了成片分布的傘花木群落。該溝谷呈東南走向,海拔自五百一十七至六百四十一米,群落面積一百零三點一公頃,分布有傘花木約二百三十株,是目前江西省發現的最大的傘花木群落。傘花木屬無患子科落葉喬木,雌雄異株,
為中國特有,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旅遊指南
主要旅遊服務項目有:

二、趣味垂釣。這裡野生魚類種多量大,據調查鑑定,有36種河魚。山外大河早已滅絕的不少魚種,在此都能尋見。垂釣有三種:1.灘潭垂釣。2.高山濕地垂釣。3.池塘垂釣家魚。
三、山澗漂流。蝦公塘的河段長,水面寬(10米—50米寬)。河道彎曲,急水灘、緩水灘、深潭較多,有利漂流。遊客坐上竹筏,穿行狹谷,可覽賞兩岸奇景。
四、林區觀鳥。蝦公塘地處谷地,竹木茂盛,花果常有,故百鳥相聚。據科考調查,發現鳥類236種。春夏秋三季的一早一晚,百鳥爭鳴,此起彼伏。據鳥類專家考察論定,蝦公塘梅花落地觀鳥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大觀鳥區之一,是南方鳥類科考基地。
五、山地露營。在高樓深院住膩了的的都市人,來到深山,帶上帳篷,溶入夜幕,在山地露營,品味自然界的情趣,也是其人生難得享受。若是情侶,在山野共度晚上時光,豈不浪漫難忘。
六、越野行車。壯勇的遊客,可騎上山地腳踏車,越野遊覽。在有限的時間裡,多看景點,擴大視野,也能鍛鍊意志。
七、丹霞飛瀑。在接待中心的對面山頭上,有個瀑布在綠葉虛掩中飛瀉而下,終年不竭。這處丹霞飛瀑,遠看近觀各不同。遠看,白瀑配綠樹奇花簇簇。近觀,瀑聲如雷,花香濺飛珠。
八、健身綠地。在綠草如茵的曠野,有竹亭石凳和卵石精砌的小路,老年遊客漫步,悠閒自在,不禁來段健身舞。

十、民俗展覽。九連山客家區民俗古樸,保留較多原生狀態習俗。蒐集實物,集中展示,無疑是客家研究的好課堂。對境外遊客富於吸引力。做法可用實物、圖片加文字說明。內容可分五個部分。(一)客家服飾,原裝衣褲、童帽、花鞋、棕履、冬帕等等。(二)生活用具,如炊具、餐具、菸具、雨具、睡具、燈具等等。(三)生產工具,如鋤鏟鐵扎、柴刀畚萁、柴落竹蔞等等。(四)加工工具,如礱、碓、磨、風車等等。(五)文化活動,如祭祀、山歌、謎語、私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