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墩簡介
現古墓正在發掘之中,從已經發掘的情況來看,這裡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壯觀的車馬坑。已出土的部分文物中有數量驚人的戰車,而且車輪牙、車幅、車軾、屏泥等都基本保存完好,車身上的油漆和文飾都清晰可見;這座墓葬還是罕見的真馬陪葬,馬匹的屍骨保存的也很好。專家認為,這個古墓是今年全國繼湖南里耶秦簡之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對整個墓葬主的身份認定還要等到對該墓的出土文物進行綜合鑑別與研究後,才能做出判斷。
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連墩一、二號墓發掘工作結束後,省博物館、文化館部門及地方旅遊部門就九連墩的善後及出土文物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進行了多次磋商,目前已經擬定出初步方案,並報請省人民政府批准。九連墩楚墓陵園建設走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路子。該景區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在一號車馬坑的原址上建成九連墩博物館,具體分古墓坑、車馬坑展室、文物陳列室、古樂演奏廳、楚文化圖片展覽廳,形成集放映、演示、真車馬現場表演、仿真文物出售等於一體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二是對其他8個古墓群實施封閉管理,進行整體性保護,景區以柏樹為主,在適當的地方規劃建設楚文化風情園、楚園民居、楚園農耕、楚國古戰場、楚國當地政治、經濟、文化復原等。按照國家三A級旅遊風景區的標準完善旅遊設施功能,形成吃、游、購、娛、行為一體的旅遊體系。
九連墩墓群
位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與興隆鎮烏金村以西,東周墓群。現存大中型墓冢九座,呈南北向排列。2002年底對一、二號墓及車馬坑進行了發掘。其中一號墓,殘存封土高5米,墓坑平面長方形,方向105°,斜坡墓道。坑口東西長38.1米,南北寬34.8米,深12.8米。坑壁設14級台階。葬具為二棺二槨,外槨以隔板分為五室。二號墓,殘存封土高1.4米。墓坑平面長方形,方向107°,斜坡墓道。坑口東西長34.7米,南北寬32米。坑壁設14級台階。葬具為二棺二槨,外槨以隔板分為五室。據介紹,從興隆至吳店,一字擺開有9座墳墓,綿延有5公里。由於這些墓葬均建在山包上,站在這9座墳墓的任意一座上,依次可以看到另外的墳墓。據了解,正在建設中的孝襄高速公路正好經過此處,孝襄高速公路是湖北“大三角”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一邊。途經孝感、隨州、襄陽3個省轄市的7個縣(市、區),主線全長243公里。為了避開九連墩墓地,專家想了很多辦法,但還是從1號主墓的附墓正上方通過,不得已才有這次發掘。
九連墩古墓出土物品
據考古專家介紹,九連墩戰國楚墓有四個突出特點:一是首次發現了楚墓有十一個古墓的陵園遺址;二是青銅四中鼎是科學發掘出的最大的鼎;各類樂器齊全,尤其是如此規模的成套木製樂器還是第一次;三是發現了1000多支竹簡,數量之多是少見的;四是車馬坑的規模為全國同類型之最,由此震驚國內外。九連墩戰國楚墓一、二號墓發掘文物1000多件套,包括從1號墓挖掘青銅器鼎、磬、鑊、人擎燈和玉壁、石質編鐘等價值極高的精美文物;並發掘出竹簡1000多支;從2號墓頭廂里發掘出一組木製禮器,有簋、缶、豆等;還發掘出兩個大型車馬坑,1號坑33乘車,2號坑7乘車,共80匹馬。
傳說
棗陽縣誌上有“棗陽東南,有大墳數座……”寥寥數字的記載,而縣誌“墓陵”這一章記錄較為詳細:“道光甲辰(筆者註:公元1844年),吳家店滾河北岸有古墓傾陷,鄉人下視之,磚牆橫長數丈,轅門三處,其內堙塞,不可入。此即古代所謂隧道也,非王侯不宜有此制,並聞附近烏金店等處如此之類甚多。”在民間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清正廉潔的大臣,其為人耿直,剛正不阿,為此得罪了不少貪官污吏,被貪官污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曾因直面進諫,惹得皇帝不高興,貪官污吏藉此機會大加陷害,皇帝一怒之下,斬下了大臣的頭顱。貪官污吏為解心頭之恨,立即銷毀了大臣的頭顱。事後,皇帝幡然醒悟,悔恨自己錯殺了忠臣,下令厚葬大臣,然而,再也無法找到大臣的頭顱。為給大臣一個全屍,皇帝下令為大臣鑄造了一顆金頭。為了不讓盜墓賊盜走金頭,皇帝又下令,在大臣下葬的當夜,建造了九座相同的墳墓……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副標題: 長江中游的楚國貴族大墓作者: 湖北省博物館譯者: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9-01
頁數: 127
定價: 118.00
裝幀: 平裝
叢書: 長江中游文明之旅
ISBN: 9787501022168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考古工作,完全改寫了湖北的歷史.證實這裡同樣是中華文明的生長點。兩個完整的、距今1002萬年的直立人——“鄖縣人”頭骨的發現.證明這裡也是探索人類起源最重要的地區之一;距今5000年的“屈家嶺文化”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功能齊全的史前城址,昭示這裡同樣是文明起源的發源地:商代的“盤龍城”、兩周時期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被譽為“地下樂宮”的曾侯乙墓的發現,說明這裡的青銅文明同樣絢麗多彩;江陵紀南城、望山楚墓、馬山楚墓,荊門包山楚墓、郭店楚墓,棗陽九連墩楚墓等重要考古發現,印證楚文化曾在湖北地區達到鼎盛時期;大量秦漢至唐宋遺存的發現,以及明代楚昭王、郢靖王和梁莊王等一批明代藩王墓的發掘.豐富了地方文化歷史的研究資料。目錄
序
Preface九連墩楚墓發掘紀實
Record of the Excavation of Chu Tbmbs at JiuliandUn
九連墩1、2號墓綜述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omb 1 and Tomb 2 at Jiuliandun青銅器
Bronze Vessels
玉器
Jade Ware
漆器
Lacquered Articles
後記Postscript
墓主身份
唐國國君
身份一、九連墩戰國古墓的發掘工作層層深入,塵封了千餘年的歷史就要揭開,但對墓主人身份的確認仍然是疑霧重重。多數考古專家表示,墓葬規格應在“封君”以上。湖北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沈海寧也表示,九連墩墓主身份應當是在楚國“封君”以上。據介紹,“封君”是當時楚國的核心領導層成員,由楚王賜予封邑,在封邑內享受徵收賦稅,衣食住行方面自給自足。“封君”不僅占有封地,經濟上擁有特權,而且擁有自己的武裝,可以在自己的封邑內築城建邦。“封君”死後,葬在自己的封邑內。當地長期關注楚文化研究的棗陽市黨史辦主任肖忠勇也提出了一種推測。他認為,九連墩古墓墓主與當年的曾侯乙墓主人曾國國君的身份相近,墓主人很可能也是當時楚國附屬國唐國的國君。對於墓主身份的確定,考古專家表示,保存完好的楚墓中通常會出土竹簡,如果九連墩古墓在棺槨內隨葬的竹簡、棺板上有明確文字記載,那墓主人的身份將很快得到確定。
楚國無頭將軍
身份二、傳說是楚國無頭將軍墓,因他在前線吃了敗仗,被楚王所殺,但楚王后悔,就以一金頭厚葬了這個將軍。這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戰國時楚將唐蔑。這個墓葬很可能是齊楚垂沙之役中戰敗的楚國將軍的墓。在距該墓不遠處還發現有東周城址,而湖北棗陽在春秋時代就是唐國的故地。唐蔑很可能是該地的封君或是出生地在此(唐地),則稱唐蔑。再說齊楚垂沙之役,垂沙在今河南唐河縣,雙方在沘水(即今唐河上游)交戰,楚將唐蔑等戰死。棗陽離這個古戰場(河南唐河)非常近,僅僅隔著一個桐柏山,也許楚國正是調動了方城以內的駐軍與隨棗地區的古唐地的駐兵進行作戰的。可推想,楚軍戰敗後,楚王怒殺楚國將領,後又因楚國隨後發生莊矯起義,使楚國四分五裂,所以楚王在懊惱中厚葬了戰敗將士,其中就有唐蔑。據《棗陽志》記載,棗陽唐虞夏商時屬豫州,周為唐國,後屬楚。秦置蔡陽縣,西漢置舂陵侯國。至隋仁壽元年改縣為棗陽。棗陽境內歷史遺存較為豐富,較著名的有漢蔡陽故城遺址、漢舂陵故城遺址。九連墩距出土大型編鐘的隨州曾侯乙墓60公里左右,與漢光武帝劉秀故里相距不超過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