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串春珠”又名“跳九州”,是流傳在江華瑤族自治縣瑤族及毗鄰道縣瑤族地區的民族民間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流傳面廣。它源於遠古時期祭祀始祖盤王“奏檔”——跳盤王活動中的“圍檔”、“串檔”,是從遠古樂神舞發展起來的樂人舞蹈,是瑤族長鼓舞的姊妹篇,後來逐步演變成瑤山村寨歡度春節時跳的一個集體舞蹈。“串春珠”參加的人數不限,但最少12人以上,男女老少皆可。俗話說“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秋天要收穫一籮穀子。春天就像珠寶一樣值錢,玩了新年就要抓住春天,串好“春珠”,盼望秋來有個好的收成。“串春珠”體現了瑤族人民渴望豐收的美好願望和歡慶豐收的喜悅心情。
表演形式
“串春珠”集器樂、舞蹈於一體,舞隨樂動,形成了該舞蹈的基本特色。“串春珠”有“開鑼鼓”、“收鑼鼓”之禁忌,每逢農曆二十四(小年)才慎重地啟用小鼓、小缽、大缽、拋鑼、大鑼、竹梆等各種樂器,農曆正月十五後又要隆重地收起樂器。遇瑤族重大節日,如10月16日盤王生日,則燒香化紙請出各種樂器。大鼓一面立於場中的四方桌上,整個舞蹈的節奏快慢、強弱及舞蹈動作、隊形的變換,均由擊大鼓者統一指揮。大鼓一響,瑤胞從四面八方匯聚攏來,預示著一場熱熱鬧鬧古老的民情風俗舞蹈即將開場。
舞蹈流程
舞蹈開始之前要舉行祭拜盤王儀式,俗稱“開鑼”,祭拜盤王后,由主法師帶領鼓、鑼等打擊器樂手在廳堂內,圍住四方桌跑2至4圈,此動作叫做“歸龍”,然後帶領隊伍到室外空坪上表演,隊行變幻無窮:搓串珠繩、覓春珠,串春珠,擺春珠,堆春珠,抬春珠、曬春珠……造型動作多種多樣,有祭祀祖先的“拜盤王”,有祈求吉利的“拜四方”,有再現生活的“播種”、“插禾”;有模仿動物的“雞公啄米”、“鯉魚上灘”;有反映瑤胞安居樂業的“落地開花”;有體現瑤胞熱情好客的“穿五角梅花”;有體現團結奮鬥的“狩獵”、“凝結”,有體現豐收喜悅的“團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