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學2008

《中醫體質學2008》以王琦教授先後主編的《中醫體質學說》(1982年)、《中醫體質學》(1995年)、創新教材《中醫體質學》(2005年)等專著為藍本,在系統總結中醫體質學近30年研究成果及最新進展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是對中醫體質學研究的里程碑性總結。《中醫體質學2008》內容包括概論、中醫體質學理論淵源及其形成、中醫關於體質形成與影響因素的認識、中醫體質分類法、體質生理、體質病理、體質辨識、辨體與治療、體質養生與預防、中醫體質學現代研究進展與展望,書末收錄了中醫體質學術發展大事年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醫體質學2008

《中醫體質學2008》從概論、中醫體質學理論淵源及其形成、中醫關於體質形成與影響因素的認識。中醫體質分類法,體質生理、體質病理、體質辨識、辨體與治療、體質養生與預防、中醫體質學現代研究進展與展望等方面,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醫體質學的理論與實踐。其中也融入了近幾年《中醫體質學2008》作者團隊——中醫體質學課題組承擔並完成的國家“十五”“211工程”和“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資助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重大課題、墾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等所取得的新發現、新成果,色括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個體差異的發現,中醫體質量表的編制及其評分標準的建立等。這些發現與成果的相關研究內容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這些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了《中醫體質學2008》內容新穎權威、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對深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開拓臨床中醫辨體論治領域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中醫體質學2008》適合中醫基礎理論教師、科研工作者以及廣大中醫醫護人員參考。

編輯推薦

《中醫體質學2008》以王琦教授先後主編的《中醫體質學說》(1982年)、《中醫體質學》(1995年)、創新教材《中醫體質學》(2005年)等專著為藍本,在系統總結中醫體質學近30年研究成果及最新進展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是對中醫體質學研究的里程碑性總結。《中醫體質學2008》內容包括概論、中醫體質學理論淵源及其形成、中醫關於體質形成與影響因素的認識、中醫體質分類法、體質生理、體質病理、體質辨識、辨體與治療、體質養生與預防、中醫體質學現代研究進展與展望,書末收錄了中醫體質學術發展大事年表。

目錄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中醫體質學的概念與研究範疇

一、體質及其相關概念

(一)中醫體質概念

(二)素質、氣質與性格

(三)形態、體格與體型

二、中醫體質學的概念與內涵

三、中醫體質學的學科性質與研究範疇

(一)中醫體質學的學科性質

(二)中醫體質學的研究範疇

四、中醫體質學的研究方向與任務

第二節中醫體質學的地位與作用

一、中醫體質學的地位

二、中醫體質學的作用

(一)創新和發展中醫基礎理論

(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體系

(三)豐富中醫預防醫學理論

(四)促進與多學科的交融

(五)實現與其他醫學的對話

第三節中醫體質學的理論基礎

一、中醫體質學的哲學基礎

(一)陰陽學說

(二)五行學說

(三)精氣學說

二、中醫體質學的生理學基礎

(一)臟腑經絡學說

(二)精氣血津液理論

第四節中醫體質學的基本原理

一、生命過程論

二、形神構成論

三、環境制約論

四、稟賦遺傳論

第五節中醫體質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一、中醫體質研究的3個關鍵科學問題

(一)體質可分論——體質可以客觀分類

(二)體病相關論——體質類型影響疾病的傾向性

(三)體質可調論——通過干預可以調整體質偏頗

二、中醫體質學理論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三、中醫體質學基礎實驗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四、中醫體質學臨床套用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小結

第二章中醫體質學理論淵源及其形成

第一節先秦至西漢時期——中醫體質理論的初步形成

一、《內經》對體質的認識

(一)先天因素對體質形成的影響

(二)後天因素對體質形成的作用

二、《內經》體質分型理論

(一)根據陰陽學說劃分體質類型

(二)根據五行學說劃分體質類型

(三)根據人體的形態和功能特徵劃分體質類型

(四)根據人的心理特徵劃分體質類型

三、《內經》對體質與疾病關係的認識

(一)體質與發病

(二)體質與疾病的傳變和轉歸

(三)辨體質論治診療思想的提出

四、《內經》對體質與治未病關係的認識

第二節東漢時期——中醫體質理論臨床套用的開端

一、《傷寒雜病論》對體質類型的表述

二、《傷寒雜病論》對體質與發病的認識

(一)體質決定發病與否

(二)體質決定發病的性質

(三)體質決定發病的部位

三、《傷寒雜病論》對體質與疾病轉歸的認識

(一)體質決定疾病傳變與否

(二)體質決定疾病傳變的趨向和性質

(三)體質決定疾病的預後

四、《傷寒雜病論》對體質與治療的認識

(一)體質決定治療的原則和方法

(二)不同體質的用藥禁忌

第三節三國至兩宋時期——中醫體質理論的

進一步積累

一、王叔和對不同體質脈象的認識

二、對體質與病因、證候相關性的認識

(一)巢元方對於特稟質的認識

(二)龐安時對於體質與證候關係的認識

三、對特殊人群(小兒、婦人、老人)體質的認識

(一)對小兒體質的認識

(二)昝殷對婦人體質的認識

(三)對老人體質的認識

四、孫思邈對體質與養生關係的認識

(一)養性與體質

(二)飲食與體質

五、王燾對體質與方藥用量關係的認識

第四節金元時期——中醫體質理論的不斷豐富

一、劉完素的體質理論。

(一)以人的體質為本的思想

(二)老年體質“氣衰”及“陰虛陽實”論

二、張從正的體質理論

(一)祛邪即扶正

(二)養生當論食補

三、李果的體質理論

(一)飲食失調對體質的影響

(二)對氣虛體質的形成及調治方法的認識

四、朱震亨的體質理論

(一)對陰虛體質形成因素的認識

(二)對陰虛體質調治方法的認識

第五節明清時期——中醫體質理論的臨床套用

一、張介賓在體質理論與套用方面的論述

(一)體質差異的藏象陰陽分類法

(二)對體質形成的認識

(三)“中年振基”理論

(四)對小兒體質特點的新見解

二、葉桂對中醫體質理論臨床套用的貢獻

(一)首次提出“體質”一詞

(二)提出貼近臨床的陰陽屬性體質分類法

(三)對老年體質的認識

……

第三章中醫關於體質形成與影響因素的認識

第四章中醫體質分類

第五章體質生理

第六章體質病理

第七章體質辨識

第八章辨體育治療

第九章體質養生與預防

第十章中醫體質學現代研究進展與展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