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務新戰略

《中美商務新戰略》,是由(美)米勒-懷特,戴敏,(中)劉曼紅,江浩編著,由中信出版社於2008年12月1日出版的書籍。這兩本書填補了中美關係中相互交流與理解的重要空白。約翰·米勒-懷特正是整合中美關係所缺少的人,用美國能接受的方式來解釋美中問題的人。

名稱

《中美商務新戰略》

基本信息

作 者: (美)米勒-懷特,戴敏,(中)劉曼紅,江浩 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12-1
* 字 數: 200000
* 版 次: 1
* 頁 數: 217
* 印刷時間: 2008/12/01
* 開 本: 16開
* 印 次: 1
* 紙 張: 膠版紙
* I S B N : 9787508612904
*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國際經濟
定價:¥38.00
編輯推薦
這兩本書填補了中美關係中相互交流與理解的重要空白。約翰·米勒-懷特正是整合中美關係所缺少的人,用美國能接受的方式來解釋美中問題的人。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王光亞

這兩本書闡述了許多新的重要思想。約翰·米勒-懷特作為一個美國人,能夠從美中兩國的立場暢所欲言,具有雄辯的說服力。
——中國駐美國大使 周文重
這兩本書裡面的觀點我看了很受啟發。它所講的美中新型夥伴關係和一般美國理論家不同。至少有一條我認定它講的就是中國和美國沒有根本利益的衝突,為了維護美國和中國的利益,這兩個國家應該成為戰略合作夥伴。這個新觀點我想我們能接受。
——中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茂林
美國主流國際關係理論學者和主流的經濟學家永遠也不大可能跳出舊有的思維模式。因此,從巨觀視角來考察,約翰和戴敏打破美國對華政策中的零和博弈,確立彼此合作雙贏模式,不僅立意高遠,且在理論上堪稱新的學派,需要特有的政治和理論勇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郗潤昌

中美商務新戰略中美商務新戰略

我同意書中以博弈論為基礎的理論,即不論美國還是中國,如果不能確保雙方或對方的成功,便都不可能在21世紀取得成功。
——美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 湯姆·蘭圖斯
該書所建議的觀點和理論將使美國的外交政策轉向中國。美國外交關係理事會或美國智庫機構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書,提出這樣的理論,因為“我們都是來自於同樣的背景並用同樣的方式考”。
——《紐約時報》前總編輯 西摩爾·塔平
這兩本書是研究中美關係的“經典之作”。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及全球環境保護運動創始人 莫里·斯莊
本書中提出在美中兩國決策層建造一種新型的既有包容力又能進行合作的機制,是建立21世紀美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基礎。
——前美國眾議員理 查德·施威特

作者簡介

約翰.米勒-懷特(John Milligan-Whyte)美中合作基金會執行主席,核心資本投資公司董事長和米勒懷特史密斯律師事務所(Milligan-Whyte & Smith)高級合伙人。

目錄

致謝
前言
摘要
導讀
第一部分:一位美國企業管理者對中國觀念的轉變
第二部分:美中公司全球經營合作
第一章 轉變思維方式使美國公司具有競爭優勢
第二章 創造成功的美中全球合資公司
第三章 美國企業的中國戰略與中國政府和中國公司”走出去”的戰略相結合
第四章 美中公司全球合資經營的最優結構
第五章 在華獨資或合資公司的傳統結構,戰略及運作
第六章 傳統公司結構和戰略以及全球合資公司模式的優勢
第三部分:美中戰略需求的密切合作
第七章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第八章 美國公司的中國戰略與中國的金融服務業發展戰略相結合
第九章 美國公司與中國銀行業的目標相結合
第十章 美國公司與中國保險業,再保險業的目標相結合
第十一章 中國股票市場
第十二章 中美公司在中國風險投資領域的合作
第十三章 美國公司在中國教育領域的商機
致謝

書摘插圖

第一章 轉變思維方式使美國公司具有競爭優勢
概 述:本章主要探討美國和中國不同的商業文化和傳統,以及揚長避短的必要性。
我們如何尊重對我們不甚了解的人民?
對於有別於自己,可能是敵人,也可能是朋友,還可能既是敵人也是朋友的人,我們如何理解或尊重呢?無論破壞還是發展正在興起的美中合作關係,也不管支持還是阻止兩國精英和解,美國政治、商業領導人都必須意識到並尊重中國政府、人民和文化的非凡能力,因為他們如此迅速地把中國由計畫經濟體制改造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體制如今正在重塑整個世界。
談判和契約的執行:意思表示一致?
在美國的契約理論中,只要當事人雙方都有簽訂一份契約的意願,在要約和應約同時具備時,契約即視為成立,這也被稱為“意思表示一致”。在美國契約理論中,這種契約是可執行的。那么當契約當事人進行了要約和應約,但沒有達到意思表示一致並且沒有執行契約的意願時,該怎么辦呢?在中國觀念中這不是契約,它只是談判的一個階段。
我們所說的“中國思維模式”是指中國內地的觀念。當然,這個提法難免流於含糊,但可以通過它同“美國思維模式”之間的區別來定義,儘管“美國思維模式”本身也是一個含糊、有歧義的說法。
二十多年來,中國不斷發展對外貿易和國際商務。在此期間,“中國思維模式”並沒有因同外國人打交道而發生根本改變。“中國思維模式”在吸收西方技術、玉作方法,但自身的變化卻沒有保持同步(如果說確實有一些改變的話)。外國人同中國內地人做生意不僅要面對一整套不熟悉的遊戲規則,還要面對一整套不熟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由於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是21世紀的主要經濟力量,“中國思維模式”可能比“美國思維模式”更具剛性。“中國思維模式”和“美國思維模式” 是在不同的背景、經歷、期望及對各自利益的不同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對這種“不相連”,可以做兩種反應:要么接受失敗,要么改變觀念。第二種比第一種更有出路些,但它要求“美國思維模式”了解“中國思維模式”。

忽視“中國思維模式”和“美國思維模式”的差異,就不能了解中國人和美國人各自根據自身利益的所作所為,使中美雙方既不能理解對方利益所在,也不能理解自身利益所在。
我們把中國稱為“巨觀調控社會”而非“美國式權益社會”;稱為“社會主義法制社會”而非“美國式的法制社會”。
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
自打和中國人開始往來,美國人便努力去了解中國人。一位西方觀察家總結說:
中國人看西方人時,有一個古怪之處——自卑感和優越感在他們身上並駕齊驅。一方面,中國人認為西方社會在很多方面高度發達,在科學技術、生產、運輸和農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經濟上的巨大成功都值得人們把它作為競爭、追趕的目標,令人羨慕、欽佩。另一方面,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的文明和文化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西方世界在物質方面可能遠遠超過中國,但很多中國人認為西方世界存在著顯而易見的道德缺失。不然如何解釋他們所讀到或聽說的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大量存在的吸毒、非法性行為及其他墮落的行為?從這一角度看,西方人在道德上無法與中國人相提並論。在很多中國人看來,西方人比野蠻人強不了多少——他們不懂禮節的細微之處,不必指望他們舉止得當。上述情況突出說明了中國人往往以中國式標準來評價西方人和他們的行為。在歸類得當或不得當的行為方面,中國人的選擇相對較少。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對”和“錯”分得清清楚楚,只有一種標準可循,難怪他們只用這一種尺度去衡量別人,甚至於那些不是在他們的文化中長大的人。
充滿謬見的觀念
在未來25年中,任何在謬見基礎上對中國政策以及美國企業對中國政策的解讀都不太可能成功。美國對中國在貧困中崛起所產生的認知失調的原因,究其根源是排外、敵意和自私自大。西方媒體上處處充斥著這些心態的氣息和具體體現。這裡就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可為佐證:在《經濟學人》2004年所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先是讚揚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隨後便提出了質疑:
本文將揭開目前所有關於中國的誇張報導的真實面。誠然,中國的進步是實實在在的,是巨大的,但是它仍然處於一種體制上的過渡階段。奧威爾·歇爾教授本人對中國的情況十分了解。
認知失調或否定、惡意攻擊並不能為美國在“中國遊戲”中所面臨的挑戰提供出路。中國在貧困中崛起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的挑戰在於他們的資本主義遊戲本身。美國商業領導人和美國企業需要徹底反思並轉變觀念,才能在美國資本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競爭中取得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