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頂

李春頂

李春頂,男,1983年10月出生,安徽無為人,漢族,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曾任職於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後,現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簡介

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迄今為止,已在《世界經濟》《財貿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世界經濟文匯》等嚴肅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在《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等發表財經評論50餘篇;出版專著1部;兼任《世界經濟》《世界經濟文匯》《南方經濟》等期刊匿名審稿人。

研究方向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區域貿易協定;國際經濟合作。

教育經歷

2013年1月 - 2016年5月: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後流動站 金融學博士後(在職);

2010年3月 - 2012年5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經濟系博士後;

2006年9月 - 2009年6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國際貿易學 博士;

2003年9月 - 2006年6月: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國際貿易學 碩士;

1999年9月 - 2003年6月: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 學士。

工作經歷

2018年7月 - 至今: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2016年7月 - 2017年12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系研究員;

2013年6月 - 2016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

2012年12月 - 2018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國際貿易研究室 副研究員;

2009年7月 - 201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國際貿易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2007年9月 - 2008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實習)。

主要獲獎

2016:2016年獲得中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優秀科研成果獎”;

2011:獲得“復旦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10:獲得商務部“第六屆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安全研究獎”一等獎;

2010:獲得“第十六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著作三等獎;

2008:獲得商務部“第四屆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安全研究獎”優秀獎;

2007:獲得商務部“第三屆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安全研究獎”優秀獎;

主持及參與課題:

科研項目

主持課題

1.天津市政府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課題“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2016年;

2.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一等資助“TPP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及應對策略:政策建模與模擬”(2013M540202),2013年;

3.美國印地安納大學政治與商務研究中心公開招標課題“反傾銷衝擊、出口參與和中國企業的效率”(BL-4425608-IWEP),2011年;

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金融危機後國際貿易摩擦治理路徑的有效性研究”(10CGJ023),2010年;

5.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啟動項目“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路徑選擇研究”,2010年;

6.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重點課題“出口與企業生產率:中國數據檢驗與政策啟示”,2010年;

7.復旦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項目(EYH3246107),2008年;

參與課題

1. 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項;

2. 參與了中國社科院、商務部、外交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開行、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廣州市番禺區政府委託課題等多項;

3. 參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資助項目、加拿大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

學術研究成果

著作論文

(一)著作:

1. Yan Dong, Chunding LI and John Whalley.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of China’s Trad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 2015-08.

2. 李春頂,《異質性企業國際化路徑選擇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年12月;

3. 孫傑、劉仕國、李春頂等,《中美經濟結構與巨觀政策比較》,社科文獻出版社,2016年7月;

4. 尹翔碩、李春頂,《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徑》,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

5. Chunding LI, Jing Wang and John Whalley. “China and Global Mega Trade Deals”, in John Whalley edited “The Economies of China and India”, World Scientific, 2017-02.

6. Hejing Chen, Chunding LI and John Whalley. “The Impact of BITs and DTTs on FDI Inflow and Outflow: Evidence from China”, in John Whalley edited “The Economies of China and India”, World Scientific, 2017-02.

7. 尹翔碩、李春頂,《APEC貿易安全問題研究》,載《2007亞太經濟發展報告》,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8. 李春頂,《美國區域貿易投資一體化的新進展》,載《2014年世界經濟黃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月;

9. 李春頂,《多邊、諸邊和區域貿易協定談判:新進展與新規則》,載《2015年世界經濟黃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

10. 李春頂、馬濤,《美國大選與TPP的前景》,載《2017年世界經濟黃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月;

(二)學術論文

SSCI期刊(*表示通訊作者,以下都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1.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7. “How close is Asia Already to Being a Trade Bloc”.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45(4).

2.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4. “China and the TPP: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involved”. The World Economy 37(2).

3. LI, Chunding*, J. Whalley and Yan C. 2015.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and Trade in Both Goods and Services”. China Economic Review, 36.

4.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2. “Rebalancing and the Chinese VAT: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3(2).

5. Yan DONG and Chunding LI*. 2018. “Possible Economic Sanction Games among US, EU and Russia: Solutions and Potential Effects”. Economic Modelling, 73.

6. He, Chuantian, LI, Chunding*, J. Wang and J. Whalley. 2017. “The Armington Assumption and the Size of Optimal Tariffs”. Economic Modelling, 66.

7. LI, Chunding*, J. Wang and J. Whalley. 2016. “Numer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China’s Impacts from Possible Mega Trade Deals”. Economic Modelling, 57.

8.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4. “China’s Potential Future Growth and Gains from Trade Policy Bargaining”. Economic Modelling, 37.

9. Chuantian HE, Chunding LI* and Chuangwei LIN. 2018. “Trade Imbalance and the Endogenous Optimal Tariff”. Applied Economics, Forthcoming.

10.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5. “Chinese Firm and Industry Reactions to Antidumping Initiations and Measures”. Applied Economics, 47(26).

11. Zhifang GUO and Chunding LI*. 2018. “China’s Welfare Gain from Involved Meg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Forthcoming.

12. Chuantian HE,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8.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with Canada-US Transportation Cos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27(7).

13. LI, Chunding, Chuantian HE and Chuangwei LIN. 2018. “Economic Impacts of Possible China-US Trade War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54(7).

14.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7. “Indirect Tax Initiatives and Global Rebalancing”. CESifo Economic Studies, 63(1).

15. LI, Chunding*. 2017. “Anti-Dumping Shock and the Productivity Response of Chinese Industries”. China & World Economy, 25(2).

16. LI, Chunding* 2017. “How Would Bilateral Trade Retaliation Affect China”.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49(3).

CSSCI期刊

1. 李春頂、郭志芳、何傳添,“中國大型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的潛在經濟影響”,《經濟研究》,2018年第5期;

2. 李春頂,“中國企業出口-生產率悖論研究綜述”,《世界經濟》,2015年第5期;

3. 李春頂,“中國出口企業是否存在生產率悖論:基於中國製造業企業數據的檢驗”,《世界經濟》,2010年第7期;

4. 尹翔碩、李春頂、孫磊, “國際貿易摩擦的類型、原因、效應及化解途徑”,《世界經濟》, 2007年第7期;

5. 郭志芳、李春頂、何傳添,“歐盟的Mega-RTAs建設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年第10期;

6. 李春頂,“中國製造業行業生產率的變動及其影響因素”,《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9年第12期;

7. 李春頂、石曉軍,“TPP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政策模擬”,《中國工業經濟》,2016年第10期;

8. 李春頂、趙美英,“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選擇及有效性:理論與中國抉擇”,《財貿經濟》,2011年第5期;

9. 李春頂、石曉軍、費太安,“主動反傾銷的生產率促進效應:中國證據及其解釋”,《財貿經濟》,2013年第7期;

10. 李春頂、尹翔碩,“中國出口企業的生產率悖論及其解釋”,《財貿經濟》,2009年第11期;

11. 邢春冰、李春頂,“技術進步、計算機使用與勞動收入占比”,《金融研究》,2013年第12期;

12. 東艷、李春頂,“2012年國際貿易學術研究前沿”,《經濟學動態》,2013年第2期;

13. 李春頂、石曉軍、邢春冰,“出口-生產率悖論:對中國經驗的進一步考察”,《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8期;

14. 李春頂、唐丁祥,“出口和企業生產率:新新貿易理論框架下的中國數據檢驗”,《國際貿易問題》,2010年第9期;

15. 賈海基、李春頂,“我國對外貿易摩擦頻繁爆發之合理性研究及對策”,《國際貿易問題》, 2006年第7期;

16. 李春頂,“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國的經濟效應綜合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7期;

17. 李春頂,“出口貿易、FDI與我國企業的國際化路徑選擇”,《南開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18. 尹翔碩、李春頂,“南北不對稱和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南開經濟研究》,2007(5).

19. 李春頂,“後危機時代中國技術進口戰略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第7期;

20. 賈海基、李春頂,“理論與實證視角的TBT對進口國經濟效應解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8期;

21. 李春頂、趙美英,“出口貿易是否提高了中國企業的生產率”,《財經研究》,2010年第4期;

22. 李春頂,“企業的非市場策略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和化解”,《財經研究》,2007年第3期;

23. 李春頂、東艷,“2016年國際貿易國外學術研究前沿”,《國外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24. 李春頂、東艷,“2015年國際貿易國外研究前沿”,《國外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

25. 李春頂、東艷,“2013年國際貿易學術研究前沿”,《國外社會科學》, 2014年第4期;

26. 李春頂,“新-新貿易理論文獻綜述”,《世界經濟文匯》,2010年第1期;

27. 李春頂,“金融危機後美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戰略”,《美國研究》,2014年第4期;

28. 沃利、李春頂,“中國的區域和雙邊貿易協定”,《國際經濟評論》,2014年第3期;

29. 李春頂,“G20主要經濟體結構改革路徑分析與比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年第6期;

30. 尹翔碩、李春頂,“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保護績效及影響因素”,《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第7期;

31. 李春頂,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保護成本:測度、評價與政策啟示”,《世界經濟研究》, 2006年第12期;

32. 趙美英、李春頂,“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亞太經濟》, 2009年第4期;

33. 李春頂,“TBT二重性研究與啟示”,《亞太經濟》,2005年第4期;

34. 李春頂,“中國對外反傾銷措施的產業救濟效果研究”,《南方經濟》,2011年第5期;

35. 李春頂、馬榮、趙美英,“後危機時代中國石油進口戰略及政策選擇”,《太平洋學報》, 2011年第3期;

36. 李春頂、陳詩陽,“企業行為與國際貿易摩擦”,《經濟管理》,2009年第11期;

37. 李春頂,“中國外貿發展戰略調整與政策選擇”,《當代經濟研究》,2009年第8期;

38. 李春頂,“出口和企業生產率:基於中國製造業969家上市公司數據的檢驗”,《經濟經緯》,2009(4);

39. 李春頂、王領,“異質性企業的出口貿易選擇及其經濟效應”,《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年第8期;

40. 李春頂,“出口與增長:中國三十年經驗實證”,《財經科學》,2009年第5期;

41. 李春頂、尹翔碩,“就業保護與國際貿易摩擦的產業分布”,《經濟評論》,2008年第4期;

42. 李春頂、尹翔碩,“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創新和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當代經濟科學》, 2008年第3期;

43. 李春頂、尹翔碩,“邊際保護,加權福利和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財經問題研究》,2008年第4期;

44. 李春頂,“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與我國企業走出去”,《國際經濟合作》,2008年第7期;

45. 李春頂,“利用外資中的區域不平衡和對策:安徽例證”,《改革》,2007年第2期;

46. 尹翔碩、李春頂,“內外經濟不平衡中存在的矛盾”,《國際經貿探索》,2007年第7期;

47. 李春頂,“逆向思維: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積極效應之剖析”,《國際商務》,2007年第2期;

48. 王領、李春頂, “從農業補貼的囚徒困境看多哈回合的前景”,《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11期;

49. 尹翔碩、李春頂,“國際貿易摩擦中的南北不對稱問題解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7年第1期;

50. 李春頂,“中美貿易摩擦中的心理、制度和政治因素分析”,《中國國情國力》,2007年第1期;

51. 李春頂,“當前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評述”,《軟科學》,2005年第2期;

52. 李春頂、東艷、靳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經驗及對深圳的啟示”,《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53. 李春頂、劉立平,“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二重性及我國的對策”,《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7期;

NBER及其他重要工作論文

1. He, C., Chunding Li and J. Whalley. 2017.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with Canada-US Transportation Cost”, NBER Working Paper, No.23500.

2.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6.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Lack of Retaliatory Trade Intervention”, NBER Working Paper, No.21853.

3. LI, Chunding, J. Wang and J. Whalley. 2015. “The Armington Assumption and the Size of Optimal Tariffs”. NBER Working Paper, No.21423.

4.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4. “How Close is Asia to Already Surrogate A Trade Bloc?”. NBER Working Paper, No.20424.

5. LI, Chunding, J. Wang and J. Whalley. 2014. “Numer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China’s Impacts from Possible Mega Trade Deals”. NBER Working Paper, No.20425.

6. LI, Chunding, J. Wang and J. Whalley. 2014. “China’s Regional and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NBER Working Paper, No.19853.

7.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2. “China and the TPP: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involved”. NBER Working Paper, No.18090.

8.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2. “Indirect Tax initiatives and Global Rebalanc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17919.

9.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2. “China’s Potential Future Growth and Gains from Trade Policy Bargain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17826.

10.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1. “Rebalancing and the Chinese VAT: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NBER Working Paper, No.16686.

11.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0. “Chinese Firm and Industrial Reaction to Antidumping Initiations and Measures”. NBER Working Paper, No.16446.

12.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0.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and Trade in Both Goods and Services”. NBER Working Paper, No.16273.

13.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6. “China and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IGI Papers, No.102.

14. CHEN, H., Chunding LI and J. Whalley. 2015. “The Impact of BITs and DTTs on FDI Inflow and Outflow”. CIGI Papers, No.75.

15. LI, Chunding, J. Wang and J. Whalley. 2014. “China and Global Mega Trade Deals”. CIGI Papers, No.34.

其他學術期刊

1. LI, Chunding, Zhifang Guo and Chuantian He. 2018. “Economic Impacts of China’s Free Trade Agreement Strategy”, China Economist, (11).

2. LI, Chunding and J. Whalley. 2016. “China’s Possible Strategy toward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hina Economist, (1).

3. LI, Chunding and X. Yin. 2010.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of Chinese Export Firms: Review and Assessment”, China Economist, (2).

4. 李春頂,“中美貿易戰的中國視角:進展、影響和對策”,《成均中國觀察》(中文+韓文),2018年第10期;

5. 李春頂,“中美貿易戰的進展、影響和應對措施”,《中國市場》,2018年第24期;

6. 李春頂,“國際貿易規則新變化及中國對策”,《中國市場》,2015年第5期;

7. 李春頂、彭冠軍,“中國-印度雙邊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及發展前景”,《中國市場》,2014年第41期;

8. 李春頂、趙美英、彭冠軍,“美國三大需求結構演變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中國市場》,2014年第19期;

9. 李春頂、夏楓林,“中美需求結構比較與中國未來的需求結構最佳化”,《中國市場》,2014年第3期;

10. 李春頂,夏楓林,“需求結構對巨觀調控的影響及中國政策抉擇”,《中國市場》,2014年第7期;

11. 李春頂,“美歐自貿區建設與中國應對策略”,《中國市場》,2013年第15期;

12. 東艷、李春頂,“2014年國際貿易國外學術研究前沿”,《中國市場》,2014年第48期;

13. 李春頂、陳詩陽,“技術性貿易壁壘效應不對成的原因”,《產業經濟研究》,2007年第4期;

14. 李春頂,“中美貿易摩擦成因中的心理、制度和政治因素分析”,《財貿研究》,2007年第3期;

15. 李春頂,“國際貿易協定談判的新發展與新規則”,《金融評論》,2014年第6期;

16. 蘇慶義、李春頂,“解讀G20貿易部長會議成果”,《國際金融》,2016年第8期;

17. 李春頂,“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與我國企業走出去”,《中國外資》,2008年第8期;

18. 李春頂,“安徽利用外資中的政府行為選擇探析”,《中國外資》,2005年第9期;

19. 李春頂,“從已開發國家設立TBT的動因探析我國的應對策略”,《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20. 李春頂,“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經濟學解析與對策”,《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21. 李春頂,“技術性貿易壁壘與當代國際貿易”,《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22. 李春頂,“技術溢出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23. 李春頂,“談判、標準化、互認與TBT的理性化路徑選擇”,《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24. 李春頂,“已開發國家設立TBT的動因與中國的對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25. 李春頂,“經濟學理論視角下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制度選擇”,《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26. 李春頂,“論CRM行銷與我國民營企業行銷戰略選擇”,《理論界》,2005年第4期;

27. 李春頂,“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兩重性及其啟示”,《理論建設》,2005年第4期;

28. 李春頂,“招商引資與安徽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04年第6期;

29. 李春頂,“對外直接投資是我國經濟運行的需要”,《當代經濟》,2005年第11期;

30. 李春頂,“我國國有外貿公司發展網路行銷的思考”,《當代經濟》,2004年第11期;

31. 李春頂,“網路行銷與民營企業國際化”,《經濟論壇》,2005年第4期

財經評論發表

英文評論

1.Chunding LI. 2018. “China has Led Post-crisis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Global Times, 2018-04-18.

2.Chunding LI. 2018. “Trade Disputes with China Shoot US in the Foot”.Global Times, 2018-04-16.

3.Chunding LI. 2017. “China’s Inclusion in the TPP still Far from Reality”.Global Times, 2017-03-20.

4.Chunding LI. 2017. “Trump needs to be Realistic about NAFTA Talks”.Global Times, 2017-03-14.

5.Guo, Z andChunding LI. 2017. “Trump Rhetoric will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Global Times, 2017-02-03.

6.LI, Chunding.2016. “China to Grow G20’s Role in Trade Governance”.Global Times, 2016-06-23.

7.LI, Chunding.2014. “China Needs to Be In at Ground Floor of New Rules”.Global Times, 2014-03-10.

8.Y. Li, H. Fang andLI,Chunding.2016. “Free Trade Encourag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xport Industry”.Chinese Social Science Today, 2016-12-01.

9. LI, Chundingand J. Whalley. 2014. “China’s Regional and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VOX EU,2014-03-05.

10.LI, Chundingand J. Whalley. 2010. “China and Antidumping”.VOX EU,2010-11-11.

11.LI, Chundingand J. Whalley. 2010. “Global Imbalances: Are We Measuring the Right Thing”.VOX EU,2010-10-08.

中文評論

2015 :“中國的自貿區戰略路線圖”,《東方早報》,2015-11-03;

2015 :“‘中國製造’的新常態”,《東方早報》,2015-09-08;

2015 :“中歐自貿區路在何方”,《東方早報》,2015-07-14;

2015 :“2014年國外的國際貿易研究進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5-25;

2014 :“香港-東協自貿區談判的象徵意義與實際價值”,《世界知識》,2014年第20期;

2014 :“WTO不應成為政治博弈的工具”,《世界知識》,2014年第10期;

2014 :“金磚國家自建‘動車組’”,《中國報導》,2014年第8期;

2014 :“中瑞自由貿易協定的幾個看點”,《世界知識》,2014年第8期;

2014 :“2013年國外國際貿易研究新進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4-21;

2014 :“中國應儘早參與TPP談判”,《證券時報》,2014-03-14;

2014 :“中美、中歐BIT談判:謹防臨渴掘井”,《世界知識》,2014年第2期;

2014 :“TPP年底簽署成泡影,TTIP又會怎樣”,《世界知識》,2014年第1期;

2014 :“爭取貿易談判主動權”,《人民日報》,2014-01-03;

2013:“美歐自貿區意欲何往”,《世界知識》,2013年第8期;

2013:“構築變局下的防護網”,《人民日報》,2013-07-12;

2013:“合作共贏:在發展中消除摩擦分歧”,《中國報導》,2013年第7期;

2013:“警惕美國的‘國家安全’貿易壁壘”,《中國經貿》,2013年第7期;

2013:“習奧會能否破解中美幾大經貿難題”,《人民日報海外網》,2013-06-08;

2013:“警惕西方國家安全貿易壁壘”,《證券時報》,2013-05-28;

2013:“所謂安全壁壘,實為貿易絆腳石”,《國際商報》,2013-05-27;

2013:“中日韓自貿區的航船難達彼岸”,《中國經貿》,2013年第5期;

2013:“美歐自貿區意欲何往”,《上海證券報》,2013-04-02;

2013:“美歐建設自貿區的醉翁之意”,《證券時報》,2013-03-26;

2013:“2012年國際貿易研究新進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1-23;

2013:“中國與金磚國家貿易發展的前景”,《中國經貿》,2013年第1期

2012:從廣交會看明年的中國出口貿易,《證券時報》,2012-11-06

2012:航空碳稅計畫面臨流產,中國企業減排仍需推進,《證券時報》,2012-09-20

2012:歐羅巴的天空放晴了?《國際商報》,2012-09-20

2012:高房價或是中國出口陷入陰霾的重要推力,《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9-05

2012:高房價在擠壓出口能量,《上海證券報》,2012-8-28

2012:歐美日向WTO訴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是無理強求,《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7-11

2012:應對中美新能源貿易摩擦應準備持久戰,《上海證券報》,2012-6-8

2010:摩擦難避免、重在降損失,《中國經濟導報》,2010-3-30

2010:轉變外貿模式、促進平衡貿易,《證券時報》,2010-1-14

2010:中國房地產業10年暢想,《證券時報》,2010-1-7

2009:房地產市場亟需加強巨觀調控,《南京日報》,2009-12-7

2009:歐盟“總統”會有多少實權,《上海證券報》,2009-11-27

2009:收緊房貸正當其時,《南京日報》,2009-11-20

2009:房地產市場僅需政策完善,《中國房地產報》評論版,2009-10-25

2009:“中國製造”將逐步走向“中國創造”,《證券時報》評論版,2009-9-22

2009:高房價的八宗罪,《證券時報》評論版,2009-9-16

2009:高房價將成經濟成長的羈絆,《證券時報》評論版,2009-9-8

2009:通脹的遠慮和近憂,《上海金融報》評論版,2009-9-1

2009:貨幣政策無需為股市下跌負責,《新京報》經濟評論版,2009-9-1

2009:股市暴跌,房價會下降嗎,《證券時報》評論版,2009-8-31

2009:壯大消費金融公司需經歷較長過程,《上海證券報》,2009-8-17

2009:防通脹應重在控資產泡沫,《證券時報》,2009-8-3

2009:美國糖衣外交有訴求,《上海金融報》,2009-7-31

2009:美國超禮遇態度的背後,《解放日報》,2009-7-30

2009:中國經濟成長的“短中長”動力,《證券時報》,2009-7-29

2008:我們需要怎樣的貨幣政策組合,《上海證券報》,2008-6-24

2008:假如人民幣一次性升值,《上海證券報》,2008-6-27

2008:理性看待中小企業的困居,《東方早報》2008-7-5

2008:歐洲央行加息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上海證券報》,2008-7-8

2008:抑制通脹應慎用財政政策,《上海金融報》,2008-7-8

2008:央行加息尚處觀望期,《中國證券報》,2008-7-9

2008:央行加息為何觀望,《新京報》,2008-7-10

2008:莫讓“增長偏好”慫恿通脹的脾性,《上海證券報》,2008-7-14

2008:多哈談判將受困農業補貼“囚徒困境”,《東方早報》,2008-7-21

2008:過度盯住“熱錢”或無益宏調,《上海金融報》,2008-7-22

2008:多哈回合最新談判難過農業補貼關,《上海證券報》,2008-7-22

2008:貨幣緊縮不應讓位於增長幻覺,《中國房地產報》,2008-7-27

2008:我國經濟不存在滯脹,《證券時報》,2008-7-29

2008:油價下跌難持久,《上海金融報》,2008-7-30

2008:巨觀緊縮不可過快放鬆,《中國改革報》,2008-7-31

2008:出口退稅難治紡織企業的“病疾”,《證券時報》,2008-8-5

2008:GDP增速放緩並非壞事,《上海金融報》,2008-8-5

2008:我國巨觀調控需新蒙代爾指派,《證券時報》,2008-8-6

2008:增長與通脹的博弈將難分仲伯,《理財周刊》,2008-8-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