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第一中學

中山第一中學是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奉行“面向全體學生,追求全面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

基本信息

中山第一中學

中山第一中學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它的前身是開設於1751年的豐山書院。在戊戌變法的前一年隨時流改為豐山學堂。1908年改為香山縣立中學。學校建校即以此時起算。1925年為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香山縣改為中山縣,學校隨之易名為“中山縣立中學”。時世動盪,學校亦波折再三。抗戰中,原校舍毀於日寇轟炸,抗戰後曾經重修和擴建。
1949年10月,中山解放。12月27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代表小組接管學校,結束了長期的封建專制和國民黨的統治,學校從此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為紀念之,特定此日為“校慶日”。1953年學校改名為石歧市第一中學。1959年石歧撤市歸縣,學校改稱“中山縣石歧鎮第一中學”,至文革開始。在此期間,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但校舍仍很簡陋,設備亦很落後。
文革時期,學校和全國一樣,教育教學秩序陷於混亂。

學校恢復調整

1977年文革結束,學校經過了幾年的恢復和調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山市一中也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學校校舍舊貌換新顏,建設了藝術館、體育館,添置電腦室、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學校辦學質量在這一時期得到顯著提高。張詠苹同學品學兼優成為中山市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中學生。黃劍鄭鳳梅同學分別於1996和1998年入選國家信息學奧林匹克集訓隊,且在當年的全國決賽中成績均名列全省第一名。1994年6月中山市一中經廣東省教育廳評定為首批省一級學校。
1998年9月,投資近億元,占地13、6公頃,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凝結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中山市人民及海內外鄉親愛心的一中高中部投入使用。高中部的興建,使學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高、國中兩部共有72個教學班,4200名學生。2002年,市政府再行征地60多畝,追加投資5500萬元,實施一中高中部第三期建設。建成後,學校校擴為96個教學班,有5200多名在校生。學校現有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優秀教育人才363人。

學校發展理念

學校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主體思想為突破口,從學生的文明習慣養成到對共產主義信念的樹立,從班主任常規工作到青年黨校、少年團校的開設,科學構建德育工作網路。有效地推動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開展,並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中山市一中奉行“面向全體學生,追求全面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發揚“愛而育之,行而范之,思而導之,嚴而律之”教風和“勵志篤實、求精緻博、質疑創新”學風,努力建設“教師愛學生,敬業善教;學生尊師長,樂學會學”的良好校風。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學校已經形成了“主體優質、兩翼齊飛”的辦學特色,即:以保持升學預備型重點高中優質教學品質為主體,科普教育和藝術教育兩翼齊飛。
高考成績在中山市名列前茅。學校高考升學率連續四年保持在99%以上,其中重點上線率保持在40%以上,本科以上升學率保持在80%以上。近幾年,中山市一中學生先後年獲得廣東省高考語文科、化學科、政治科等單科狀元。信息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競賽學科先後有5位學生入選國家學科奧林匹克集訓隊,有2位學生進入國家數學冬令營。特別是信息學是中山市一中的強項,已連續十一年獲得“全國優秀參賽學校”殊榮,連續十一屆獲廣東省學校團體總分前三名,連續十一年保持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廣東賽區十強學校稱號。中山市一中在新課程改革試驗中,重視學生實踐和創新活動的開展,學校不僅成功承辦了“第20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五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活動,學生參加“全國第20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第15屆發明展覽會”等國家和省級大賽,都取得豐碩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級獎項3個、省級獎項108個,獲獎人次和等級都名列全省前茅。學校連續三年被市教育局評為“普通高中素質教育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先進單位”.2005年中山市一中被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2005年12月21日,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中山市委書記崔國潮、市長陳根楷等領導的陪同下視察市一中。2006年4月,中山市第一中學高分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把學校辦成校風好、質量高、環境美的、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廣東省品牌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