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

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

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成立於2007年1月,是廣州市政府與中山大學市校戰略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目的是為廣州市軟體產業的發展培養適用型工程管理及技術人才。

基本信息

背景

廣州市政府十分重視軟體產業的發展和軟體人才的培養。張廣寧市長指出:廣州“要像抓汽車產業那樣抓軟體產業!”。《廣州市加快軟體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廣州市軟體(動漫)人才培養培訓實施方案》指出要“大規模培養和培訓適用軟體人才”、“建立1-2個大型示範性軟體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山大學積極支持廣州市軟體產業的發展和軟體人才的培養,依託中山大學軟體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管理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等相關院系的科研教學力量,在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設立了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校級單位),為培養中高端軟體工程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做出應有貢獻。

目標任務

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充分依託中山大學的教育資源優勢,在廣州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積極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軟體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成為培養軟體業工程管理與技術人才的“黃埔軍校”。

軟體白領的培養目標與任務軟體白領是軟體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該層次人才的規模化、標準化培養將會有力地推動軟體行業的社會化分工,促進軟體產業的成熟,促進生產力的大發展。軟體白領包括系統分析員、項目經理、質量控制經理、配置管理經理、客戶服務經理等,這類人才是項目實施的中堅,負責產品設計和生產管理,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需要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目前我國大專院校培養的碩士生、優秀本科生都無法直接勝任。

軟體金領的培養目標與任務軟體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需要有高層次軟體人才(即軟體金領)的帶領。軟體金領包括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技術官(CTO)、軟體架構師、高級項目經理等,這類人才是軟體企業的將帥和戰略家、是產業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

軟體藍領的培養目標與任務 軟體藍領包括初級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高級程式設計師、配置管理員、測試工程師等,這類人才是進行大規模軟體生產(軟體工廠模式)的基礎力量,是降低軟體成本的關鍵。

教程特色

“課堂教學+模擬實訓”的培訓模式和課程體系當前國內軟體行業的認證(包括國際認證)以筆試為主,導致了社會培訓機構的“應試教育”。本項目堅持“課堂教學+模擬實訓”的培訓模式,學員不但要完成課程學習,還要通過模擬案例的實訓考試,杜絕“眼高手低”、“濫竽充數”現象。通過這種培訓模式和課程體系的建設,打造中國軟體行業人才培訓的著名品牌。將軟體人才的培訓從縱向分為藍領、白領、金領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從橫向考慮在校學生、在職人員、師資三個方面。為每個層次建立單獨的培訓體系,培訓體系考慮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銜接、在職人員再培訓和以師資培訓帶動社會培訓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又建立不同層次培訓體系的接口。中山大學軟體人才培訓中心將進一步聯合廣州各人才培訓基地力量,擴展和完善軟體人才培訓聯盟,並形成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的培訓聯合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