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組整合前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和中國電影樂團民族樂團均是歷史悠久、成就卓著、影響深遠的國家級院團。原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我國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的積極倡導和不懈努力下,率先確立和奠定了以弓弦、彈撥、吹管和打擊樂為基礎的中國民族管弦樂隊基本構架,為此彭修文先生幾乎傾注了他的畢生心血。為使民族交響樂隊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學,彭修文先生等一批作曲家還創作了近千首民族管弦樂作品,為中國民族音樂的交響化作出了重大貢獻。當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樂隊基本架構方式已經被海內外許多團體都廣泛參照或採用。原中國電影樂團民族樂團的前身為新影樂團民族樂團,後改為北京電影樂團民族樂團。以劉明源、胡海泉為代表的老一輩著名演奏家所特有的演奏風格是廣大聽眾所熟悉和津津樂道的。一些如《喜洋洋》、《紫竹調》、《翻身的日子》等著名作品也是從這裡飛向世界。
50多年來,這兩個舉足輕重的民族樂團演奏和錄製了幾千部集的電影、電視、廣播、磁帶、CD等等,為我國的廣播電影電視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許多創作和演奏的作品已經成為本團和其他團體常演不衰的經典保留曲目.
在原兩團五十多年的藝術成就中,造就和湧現了彭修文、劉明源、胡海泉、張韶、俞良模、王國潼、劉森、王范地、簡廣義等著名演奏家。當前又有一批優秀的指揮家彭家鵬、張列,演奏家姜克美、周東朝等日漸成熟,已逐漸為聽眾所熟知。

重組後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嚴抓隊伍管理和隊伍建設,堅持每年一次的嚴格拉幕業務考核制度,將最優秀的演奏員選拔到最優秀的崗位上來。借目前樂團整體已具備了良好演奏狀態之機,我們推出了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民樂音樂季,這在中國內地是前所未有的。從2005年4月8日音樂季首場演出開始,每月演出一期,樂團將陸續邀請國內外最優秀的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加盟精誠合作,把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精髓用交響化等形式向大家展示,同時與時俱進、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為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優秀樂團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