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科星新聞獎”於1990年設立,旨在推進科技宣傳工作,促進科技新聞質量的提高,推動科技新聞宣傳不斷進步,表彰廣大科技新聞工作者在宣傳報導中國科學院的改革發展與科技創新中所取得的成就。至今已評選出優秀科技新聞作品1000多篇(件/部)。科學技術對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今時代,科學技術已成為支撐引領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推動力。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除了取決於其自身的發展水平外,也取決於它被公眾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科技新聞工作在促進科學技術傳播、增進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中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也已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方面(來源:中國科學院 )。各屆評選結果
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
作者:秦春單位:新華社作者:李文祺單位:《解放日報》社作者:於小晗單位:《科技日報》社作者:《科技之光》欄目單位:武漢電視台作者:溫紅彥單位:《人民日報》社作者:蔣崢單位:《經濟日報》社第五屆
姓 名 單 位於曉晗 科技日報社
夏滌平 武漢電視台《科技之光》
李希光 新華社對外部
李文祺 解放日報社駐京辦事處
李 斌 新華社國內部
鄭 勇 工人日報社科教部
第六屆
《走近科學》(欄目) 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科教部丁逸旻 新華社對外部李 斌 新華社國內部薛 冬 光明日報科教部第八屆
鄭千里 科技日報社馬曉嵐 科學時報社
李 斌 新華社通訊社
任 荃 文匯報社
徐文華 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
孫自法 中國新聞社
張景勇 新華社通訊社
俞 錚 新華社通訊社
中央電視台科教中心《大家》欄目
第十屆
中國科學院第十屆“科星新聞獎”豐產獎獲獎結果 | ||
共10名 | ||
序號 | 申報者 | 單 位 |
1 | 吳晶晶 | 新華社 |
2 | 齊 芳 | 光明日報 |
3 | 鄭 楊 | 經濟日報 |
4 | 孫自法 | 中國新聞社 |
5 | 李大慶 | 科技日報 |
6 | 祝魏瑋 | 科學時報 |
7 | 中央電視台 《大家》欄目 | 中央電視台 |
8 | 李潔蔚 |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科學時報廣東記者站 |
9 | 黃 辛 |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科學時報社上海記者站 |
10 | 於柏林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
第十二屆
2013年1月2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二屆“科星新聞獎”在北京頒發。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為一等獎獲得者頒獎並講話。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本屆“科星獎”評審李春林,科技日報社總編輯、本屆“科星獎”評審陳泉涌,中科院副秘書長、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潘教峰,中科院辦公廳主任、本屆“科星獎”評審會副主任李婷等為二、三等獎獲得者頒獎。白春禮在講話中指出,科技報導和其他領域相比,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包括要求記者有更寬的知識面、面對更窄的客群群、科學工作者更加低調嚴謹因而更難採訪等,因此科技記者和科技新聞工作應該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關注。中科院作為國家科研機構,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開展科技工作,特別需要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科技新聞工作者可以在科技界和社會公眾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樑。科技記者們深入科研一線的採訪報導,不僅是對科技人員創新工作、創新成果的宣傳,也是對他們科學精神、奉獻精神的傳播和褒揚。他希望媒體記者一如既往地關注和報導中科院的各方面工作,也歡迎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中科院及時改正不足、不斷改進工作。
本屆“科星獎”的參評作品為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間公開發表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上的新聞作品。有關單位共報送參評作品212件,通過初審的入圍作品178件。評審委員會經通信評審,評出一等獎作品13件、二等獎作品23件、三等獎作品33件,並從報導時間長、報導數量多、作品質量優的科技記者中評出“豐產獎”獲得者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