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2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所的地球化學部分和中國科學院貴陽化學所、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昆明工作站等單位合併組成。
1982年,該研究所代表中國加入了國際礦物協會、國際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學會。
1992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正式成立。
2006年8月,通過專家論證,經科技部批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入建設階段;2009年8月,實驗室通過驗收。
2001年,該研究所被中國科學院批准為知識創新工程試點所。
2011年,該研究所首批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擇優支持行列。
2014年10月,該研究所占地160餘畝、一期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的科研園區投入使用,地化所從原址搬遷至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西路99號新所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有在編職工35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67人,正高級工程師2人,具博士學位人員192人,具碩士學位人員40人,科技人員中具博士學位人員占71%,正高級職稱人員占25%。共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20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選者7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10人、萬人計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中國科學院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7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劉叢強、歐陽自遠
中國科學院“ 百人計畫 ”入選者:劉叢強、陳玖斌、代立東、馮新斌、胡瑞忠、季宏兵、李和平、李曉峰、李心清、劉耘、劉再華、倪健、漆亮、宋謝炎、萬泉、吳沿友、肖保華、張寶華、張飛武、鍾宏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劉叢強、馮新斌、胡瑞忠、劉耘、王贇、肖化雲、鍾宏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建設有4個基本研究單元,包括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該所基本研究單元: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設施資源
•科研設備
據2016年3月該研究所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擁有連續流質譜儀、稀有氣體同位素質譜儀、高分辯色質聯用儀、電漿質譜儀、多道能譜儀、氣相色譜儀、X-射線衍射儀、電子探針等大型儀器設備60餘台(套),分布於該研究所的4個主要研究機構下的各個實驗室。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8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圖書館有館藏書籍約122000冊(件),其中現刊350餘種,共1800餘冊,各類資料約10000件,地形地質圖18000餘件。包括地球科學領域所有重要期刊和著作,以及物理、化學、環境科學、電子技術、生物科學等學科的重要文獻。
合作交流
2014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派出科研人員77人次前往英國、加拿大、美國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邀請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法國等20餘個國家的62位國外專家到所訪問及合作研究;成功主持或共同主持了第17屆環境重金屬國際學術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第114期“雙清論壇”、第11屆全國第四紀學術大會等會議。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4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455項(新增項目128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2項、課題4項。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1項,科技惠民計畫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9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10項、重要方向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院地合作項目5項等。
2014年,地化所共發表論文382篇,其中SCI論文187篇,CSCD論文及其他195篇;出版專著2部;新申請發明專利20項;授權發明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登記11項。胡瑞忠研究員團隊獲得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智龍研究員“關於內蒙迪彥鉬礦的找礦預測成果”獲得2014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地質找礦一等獎、雲南羊拉銅礦和雲南爐坪鉛鋅礦找礦成果均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地質找礦二等獎。
2013年,地化所共有在研項目455項(包括新增項目120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2項,課題3項,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1項,科技惠民計畫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3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10項、重要方向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院地合作項目5項等。
2013年。地化所共發表論文341篇。其中SCI論文194篇,CSCD論文及其他147篇,出版專著4部,授權專利及軟體著作權18項;“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論技術與套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2年,地化所共有在研項目418項(包括新增項目133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2項,課題7項,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2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3項。
2012年,研究所共發表論文334篇,其中SCI論文135篇,CSCD論文199篇,出版專著2部,授權專利3項;“大陸岩石圈伸展與成礦研究”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雲南瀾滄銀鉛鋅多金屬礦床立體定位預測與增儲研究”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貴州省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床綜合勘察快速定位預測與示範”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創新成果獎。
學術期刊
•《礦物學報》
《礦物學報》創刊於1981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聯合主辦,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該刊是中國最有影響的礦物學專業核心期刊,主要報導礦物學及其相關學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礦物學研究現狀綜述和動態分析等。
該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檢索源期刊,先後被《中國地質文摘》、《中國物理文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以及美國的《CA》收錄,並加入了“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期刊網”等。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結果,該刊獲得了2001、2002、2003、2007、2008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被評為2008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ActaGeochimica
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中國地球化學(英文)》創刊於1982年。刊物編委會決定由2016年第一期起,將期刊名稱改為ActaGeochimica《地球化學學報(英文)》。
該刊主要內容包括地球化學、礦床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及年代學;有機地球化學、宇宙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元素地球化學、實驗地球化學、岩石學、礦物學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岩礦測試新技術、新方法。
•《地球與環境》
《地球與環境》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原名為《地質地球化學》,創刊於1973年,為一份報導中國國內外地質地球化學最新研究進展的情報刊物。1997年,轉為報導中國地質、地球化學領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學術性期刊。2004年,經有關部門批准,《地質地球化學》更名為《地球與環境》,更名後的新刊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其他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為依託,報導中國環境地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發展動向和新技術新方法,促進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套用。
該刊主要報導與人類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地球大氣-生物-土壤-水-岩石圈層之間物質運移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以及人類、生態系統和地球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
涵蓋的主要學科:環境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水文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環境氣象學,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古氣候與古環境,環境與健康。
該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源期刊,全文入編“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資訊)”,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以及“北京人天書店”。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是中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也是中國首批博士後流動站建站單位。截至2014年12月底,該研究所共有4個專業的博士點和碩士點,以及地質工程、環境工程2個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點,和2個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流動站: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點:地質工程、環境工程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有在讀研究生325人(其中碩士生151人、博士生174人)、在站博士後48人。
截至2013年底,該所共有在讀研究生292人(其中碩士生146人、博士生146人)、在站博士後45人。
截至2012年底,該所共有在讀研究生264人(其中碩士生121人、博士生143人)、在站博士後25人。
姓名 | 所在級 | 研究室 | 導師 | 獲獎年份 |
王建旭 | 09博 | 環境室 | 馮新斌 | 2012 |
晏浩 | 11博 | 環境室 | 劉再華 | 2012 |
呂正航 | 09博 | 高壓室 | 張輝 | 2012 |
張曉琪 | 10博 | 礦床室 | 宋謝炎 | 2012 |
朱偉 | 11博 | 環境室 | 馮新斌 | 2012 |
孟勇 | 10碩 | 礦床室 | 龔國洪 | 2012 |
唐鏡淞 | 11碩 | 高壓室 | 徐麗萍 | 2012 |
吳承泉 | 11碩 | 礦床室 | 張正偉 | 2012 |
劉意章 | 11博 | 環境室 | 肖唐付 | 2013 |
張嘉瑋 | 11博 | 礦床室 | 黃智龍 | 2013 |
欒燕 | 11博 | 環境室 | 宋謝炎 | 2013 |
王玉 | 11碩 | 環境室 | 連賓 | 2013 |
董文斗 | 12博 | 礦床室 | 蘇文超 | 2013 |
許滿 | 12碩 | 高壓室 | 唐紅峰 | 2013 |
陳曉翠 | 11博 | 礦床室 | 胡瑞忠 | 2014 |
朱偉 | 11博 | 環境室 | 馮新斌 | 2014 |
張鑫 | 13博 | 高壓室 | 張輝 | 2014 |
徐宇 | 13碩 | 環境室 | 肖化雲 | 2014 |
徐曉航 | 13碩 | 環境室 | 仇廣樂 | 2014 |
盛響元 | 13碩 | 礦床室 | 朱笑青 | 2014 |
參考資料: |
文化傳統
文化標識
標識說明:該標識代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三大主要研究方向:礦床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和地球深部物質與流體作用地球化學。
綠色線條構成地球象徵,中心部分的曲頸瓶表示化學,突出地球化學的寓意。曲頸瓶的形狀示意地球內部岩漿侵入地殼成礦,代表礦床地球化學。地球經緯線及其背景用綠色表示,象徵保護地球環境,代表環境地球化學。曲頸瓶內的正弦波曲線表示地球深部物質物性與流體作用地球化學。標識外形採用金剛石形狀,價值昂貴,硬度最高,表示地化所人努力拚搏,開拓創新,將地化所建成一流研究所。
文化活動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會定期在所內職工部和研究生部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例如職工部的春節聯歡活動、春遊,研究生部學生會舉辦的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等。
2015年12月20日,在學生會的組織下,該研究所據辦了“地化所首屆冬季羽毛球賽”。比賽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和職工的團隊精神,增強科研人員身體素質,促進師生友誼,營造一個自信、陽光、充滿朝氣、永不服輸的科研氛圍,同時展示地化所的青春活力。該次活動總計40多名老師和學生報名參賽,總共進行幾十場比賽。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所長:胡瑞忠
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副所長:馮新斌
副所長:王世傑
黨委副書記、副所長:陳敬安
副所長:李和平
歷任領導
所長:侯德,任期:1966.2.1-1979.9.5
所長:塗光熾,任期:1979.9.5-1985.12.2
所長:謝先德,任期:1985.12.2-1988.6.9
所長:歐陽自遠,任期:1988.6.9-1993.12.4
所長:謝鴻森,任期:1993.12.4-1997.6.10
所長:劉叢強,任期:1997.6.10-20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