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

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是中國戰鬥機系列之一。

簡介

殲-8Ⅱ基本技術數據
長 21.59m
高 5.41m
翼展 9.344m
機翼面積 42.2平方米
空重 9820kg
正常起飛重量 14300kg
最大起飛重量 17800kg
速度 2.2馬赫(1300km/h)
航程 2200km
作戰半徑 800km
起飛距離 670m
著陸距離 1000m
實用升限 20000m
機長:15.59米(包括空速管) 翼展:7.15米 機高:4.25米
空重5763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9831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737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2230千米/小時(高度11600米)
巡航速度:970千米/小時(高度11000米)
實用升限:18700米(無外掛)
最大航程:1480千米(機內燃油),帶副油箱1530千米
武器裝備:23-3型23mm雙管航炮1門,五個外掛,可掛空空飛彈火箭彈和炸彈等。
(以上數據為殲-7Ⅲ)

描述

殲-8飛機是由瀋陽飛機研究所和沈飛工業集團研製和生產的單座、雙發超音速戰鬥機。殲-8戰鬥機是我國在殲-7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該機於1964年開始研製,1969年7月首飛,1979年12月批准定型投入批生產。該機採用機頭進氣,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氣動布局,只有簡單的機載電子設備,為晝間型戰鬥機。採用渦噴7B(WP-7B)發動機。武器為兩門30mm機炮,可掛4枚空空飛彈。在此基礎上改進的殲-8I全天候型增裝了全天候雷達和其他電子設備,並採用了新的座艙蓋、新座椅、組合儀表以及新的氧氣系統等。主要武器:2門30毫米單管機炮,翼下可掛裝4枚PL-2乙或PL-5乙紅外空空飛彈,或者2-4組火箭發射器。殲-8及殲-8I型飛機主要裝備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已於1987年停產,總共生產架數不多。
殲-8Ⅱ飛機是在殲-8的基礎上發展和生產的雙重任務戰鬥機,該機於1980年9月開始研製,總設計師為顧誦芬。1984年5月完成主要試驗,並於同年6月12日首飛。該機在殲-8的基礎上對部分機體進行了重新設計,為給大口徑雷達天線提供空間,採用兩側進氣方式,增加了安裝航空電子設備的空間,同時改進了武器系統、火控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動力系統。由於換裝了兩台功率較大的WP-13A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為6600公斤力),因此殲-8Ⅱ具有很好的中低空機動性能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殲-8Ⅱ換裝了兩台渦噴-13A雙轉子發動機,單台推力6600千克。外掛增加至七個,可懸掛多種武器或副油箱,使飛機具有全天候攔射能力併兼有對地攻擊能力,並裝備了雷達制導的中程攔射飛彈。前起落架後裝一門23mm雙管炮。
殲-8ⅡM是沈飛為打開外銷渠道,獨自出資而研製的。比原型,殲-8ⅡM的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飛躍,其突出的標誌是:三位一體的射控系統火控雷達、紅外跟蹤儀(IRST)和頭盔瞄準器。除使用類似米格-29M的ZHUK火控雷達之外,配套裝備還包括GPS導航系統、武器控制電腦雷達告警裝置等。
殲-8ⅡD
殲-8ⅡD是殲-8Ⅱ系列的空中加油型,加裝固定空中加油管。首次公開亮相是在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上。殲-8ⅡD可通過空中加油增加航程和續航時間,可執行遠距離或留空時間長的作戰任務。殲8D有兩種武器配置,一是空對空攔截作戰類型:翼下中側的2個掛架掛2枚霹靂-11半主動中距空空飛彈,內側及外側的4個掛架掛4枚PL-8或PL-5B格鬥飛彈,機身下的掛架可掛1個副油箱。二是空對地作戰:機身下的掛架掛6枚250-3低阻炸彈,翼下內側和中側的4個掛架可掛4枚250-3炸彈或4枚格鬥飛彈,翼下外側的2個掛架掛2個HF“火發”系列火箭發射器。

中國戰鬥機

中國IDF戰鬥機 | 中國LFC-16輕型高敏捷性戰鬥機 | 中國LFC16戰鬥機 | 中國東風113戰鬥機 | 中國雙座型戰鬥機 | 中國安-72運輸戰鬥機 | 中國戰鬥機殲-X | 中國殲-13戰鬥機 | 中國殲-5戰鬥機 | 中國殲-6系列戰鬥機 | 中國殲-7輕型超音速戰鬥機 | 中國殲-8戰鬥機 | 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 | 中國殲-9戰鬥機 | 中國蘇-30戰鬥機 | 中國殲-7戰鬥機 | 殲-12戰鬥機 | 殲-7FS戰鬥機 | 殲-8IIM戰鬥機 | 殲-8高空高速戰鬥機 | 殲-9戰鬥機 | 殲-5戰鬥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