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代工

中國式代工

中國式代工,是以廉價勞動力為外資企業代加工的模式。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開始,代加工廠成為廣東沿海城市的主要產業特徵。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中國勞動力身價的上漲,一些世界大企業在中國的代加工廠逐漸遷往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繼2015年初關閉東莞和北京工廠,2015年12月,諾基亞又悄然關閉了蘇州工廠,甚至還引發了員工的維權抗議。中國製造業中一批中低端的傳統製造業正在被迫轉型或遭到淘汰。

特點

中國式代工中國式代工
中國式代工,是指中國大陸過去以廉價勞工來吸引外資的代工方式。這樣的企業多處於低端行業,獲得的利潤並不多,隨著原料成本的增加,再加之對零售商漲價的投鼠忌器,很多廠家都不得不吞下利潤越攤越薄的苦果。

此外,人力成本的增長也成為懸在眾多中小加工企業頭上的利劍。產業面臨一個危機在巨大壓力面前,如果出現大量服裝加工廠關閉和停產,廠房閒置,產業將面臨一個巨大的產業“空心化”危機。

隨著沿海地區的法定最低工資已急速攀升,許多城市的最低工資已增加到人民幣600元,遠比東南亞印度半島許多國家還高,人民幣升值的因素還未考慮在內。

在勞動成本方面,還有一些中國國情,外來投資者未必都了解。因為中國特有的“戶籍”制度,造成這些打工者不可能在打工的地方安頓下來,這些工人離鄉背井,遠道來到城裡,目的是想多掙點錢,回老家過過較舒適的生活。因此,他們通常會“主動”要求加班,逾時工作,掙夠了便回老家。那些企業未能提供足夠加班工作或工廠已實行三班制,員工流動率往往居高,很難聘請到工人。有些企業索性以兩班制,要求員工逾時加班來代替三班制,公司可以節約一些成本,工人又可以增加收入,這是“雙贏”的局面,但當地政府往往會按違反勞動條例為由,頻頻給企業送罰單。

困境

中國式代工中國式代工
中國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斷上升使得外資在華工廠的運營成本不斷上升,也加劇了它們在華的生存壓力。以蘇州為例,2009年時最低工資標準為每月850元,2015年為每月1680元。6年間,最低工資標準幾乎翻番。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發布的《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甚至直言,到2015年,中國的製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差無幾。

此外,中國對外資工廠稅收優惠的政策也在逐漸收緊,跟本土企業已經相差無幾,都是25%的企業所得稅。現在只有中西部地區還可能有比較大的招商優惠。但把工廠搬到內陸也意味著成品運輸成本的大量增加。在國際貨運主要仍是海運的情況下,這些外企自然而然就會選擇把工廠搬遷到勞動力更廉價、運營成本更低的東南亞或拉美沿海地區。

早在諾基亞之前,已經有很多外企關閉在華工廠,將工廠轉移到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如愛迪達。不少代工廠則受到更大衝擊,如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聯建科技和閎暉科技等相繼在2014年宣布倒閉關廠。

電子代工產業發展了幾十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更可怕的是完全依賴單一客戶,市場一出問題,立刻就難以為繼。

中國式代工中國式代工

轉型

中國式代工中國式代工
2015年前後,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一批中低端的傳統製造業正在被迫轉型或遭到淘汰。這批被淘汰的企業退出市場,會使總體採購量短暫回落,但剩下的採購普遍較為優質,長遠來看對國內製造業發展有利。這一指數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所回升,並且組成成分會更合理。中國高度重視製造業,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都是為了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製造業強國。所以,靠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過去,要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是必然的,因此部分落後產能肯定會被淘汰。國家已經不鼓勵不支持那些中小型企業僅僅依靠廉價勞動力來生產低端產品,靠壓低價格來競爭,因此也出台了各種政策來鼓勵引導他們升級轉型。

不能僅看到那些搬離或倒閉的工廠,而是應該綜合考慮新進投資、產值和出口額等因素。中國製造強國的路還很漫長,即便在3D列印工業機器人如此火爆的今天,他們仍然不能取代傳統的模具、工具機等製造業生產設備,3D列印出來的東西,表面光滑度還不及金屬切削工具機加工出來的好,受材料限制,零件的剛性也有待提高;機器人的優越性目前還是以減輕勞動強度、增加操作安全等為主,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

借鑑德國製造業的發展路徑,中國製造業品牌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包括刀具在內的精密工具的研發,不得不說,國內基本上還是靠模仿國際一二線品牌的設計,獨立研發的動力和能力都不足。同時,加工生產的穩定性有所欠缺,次品率相對偏高,使用壽命相對也短。對生產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尚未達到歐美同等水平;員工專業素質,質檢把關不夠嚴格;國內原材料品質本身還與歐美有所差距。另外,在一些配套工藝方面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