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同時也成為各國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攻擊的對象。中國製造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他們本國的製造。由於中國產品比本國產品價格要低的多,又很實惠,所以有很多國家的商店一般到年底都沒有什麼收入。 玩具召回事件;2007年8月2日,美泰公司下屬的費雪公司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提出自願召回約96.7萬件中國生產的兒童玩具,召回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產品的油漆金屬鉛超標;2007年8月14日,美國最大的玩具製造商美泰公司宣布,將第二次召回由中國生產的玩具,涉及的產品多達900萬件,召回理由為產品上附有的磁鐵可能會造成兒童吞食,或磁鐵中可能會帶有含鉛的物質。

基本信息

發展狀況

在一個全球化時代里,

中國製造設計圖商業插畫中國製造設計圖商業插畫
在經濟貿易領域中,“中國製造”反映的是中國崛起,並深刻影響世界的一個特定現象。這個現象,確實難以被輕易忽視。近些年裡,中國生產製造(當然包括大量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的商品,如潮水一般湧向全球。很多西方國家的民眾,其尋常生活也因此與來自一個東方國度的許多商品產生密切聯繫。

中國作為出口大國,“中國製造”已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2006年,中國出口總額已達9690億美元,是1978年的100倍,僅次於德、美,位居世界第三,是歐盟、日本最大進口來源國,是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對降低全球生產成本,最佳化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已經有許多產品創造了世界第一,主導著貿易價格。除鋼鐵、水泥、糧食外,特別是通訊設備、機電產品,還有小商品、如吸管、紐扣、拉練等等,全世界70%的牙刷都是中國製造,75%的玩具都是中國製造,100%的微波爐也是中國製造的。

融入全球發展

在1997~2007這十年間,中國質優價廉的產品使美國消費者節省了6000多億美元。如今中國每天幾乎是一個小時就向全球輸送一億美元的商品。在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對外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通過不斷提高競爭力才發展到現在的規模。中國的產品從根本上、主流上質量不可靠,才有了今天這樣的成就和“中國製造”的美譽。

中國製造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在世界上受到廣泛的歡迎,主要是它有著物美價廉、非常實用的特性。但目前世界各國很多的因素都參與到了中國製造領域,中國製造的貿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產品都是按照外國訂貨商的要求和國際標準生產的。從出口主體來說,有58%以上的產品是由外資企業出口的。從國內外市場來說,在競爭環境當中,中國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有外資企業,可以說這些企業共同打造了中國製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製造就是世界製造。

影響普通百姓生活

中國製造_圖片_互動百科中國製造_圖片_互動百科

2007年、2008年間,一位名叫薩拉·邦焦爾尼的美國女記者撰寫的名為《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的圖書,在美國和中國都產生了較大的反響,特別是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很多美國消費者的共鳴。薩拉與她的家人,選擇從2005年1月1日起,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貨。這個選擇,給他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種種不便。結果,薩拉一家的嘗試之路走到盡頭,在新的一年到來之時,這個家庭決定繼續與“中國製造”一起生存。 薩拉的故事,是這個全球化時代的微觀剪影,是“中國製造”強大競爭力的生動體現。也正由於“中國製造”的這種競爭力,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外部需求成為拉動中國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中國製造”的出色表現,為中國經濟保持較高速度的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蓄。

遭遇困境

如何破解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如何破解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

世界經濟因為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陷入低潮。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需求不振,中國出口製造業的外貿訂單隨之減少。儘管中國的出口在2008年仍“世界工廠”何去何從,已到關鍵時刻在增長,但增幅已經大幅度下降。這預示著中國2009年可能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導致出口製造業困境的還有成本上升。這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漲價、勞動力成本和環保成本增加,以及針對出口的稅收優惠越來越少。低成本是“中國製造”在國際競爭中勝出的主要武器。20年來,正是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土地和能源,引導製造業從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地區以及馬來西亞等地轉移到中國大陸。中國正在喪失這一競爭優勢。

尋求出路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全球化倒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全球化倒

製造型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更便利的方式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全球化市場,消費者和企業客戶成為主導,他們可以從各種銷售渠道尋找價格最低、最優、最方便的產品和服務,競爭已經不僅在地區間展開,更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製作業。要達到這種競爭的根本目的,必然與實現這個目的的製造過程密切相關。一般製造業的活動過程,可以分解為原料生產、產品設計、各級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銷售、零售等連續的環節,即供應鏈過程。

製造業需要IPD和ISC

不同製造企業在最終競爭結果上的懸殊,就在於處理供應鏈過程上的差異。因為每個環節對最終成品的價值並不一樣,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高的價值,顯然就是製造業的本質。尤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如何從全球資源配置的角度最最佳化每個製造環節,一體化整個供應鏈流程,並持續更新換代,就越發成為現代製造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關鍵。

在假如4元的產品價格中,這個原料成本僅占1元,而且很難進一步節省,那么,這個環節是否就不存在高價值呢?事實證明,如將原料生產與產品設計聯繫在一起,75%的價值創造能力是落在產品的研發上;相反,靠原料成本的節省僅可以創造25%的價值。也就是說,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最佳化產品結構,特別是產品研發設計及其生產決策,可以擺脫原料成本的約束,創造更高的價值。這就是我們要說的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即製造企業需要令整個系統得到不斷的效率提升和產品的改進,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創造更高的價值。美國美泰公司(Mattel)為加強IPD,每年投入大量資源研發,並有專門的實驗室和跨部門的研究團隊專事產品的設計開發工作。

中國企業的問題不僅是在原料生產環節上不敵跨國公司,缺乏產品創新能力,在其他更高價值的環節上,同樣是缺乏話語權,處於競爭的弱勢一方。美國美泰公司(Mattel)把持了各級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銷售等各個環節,並在零售端與沃爾瑪(Wal-Mart)等大型連鎖店結成聯盟,僅是把最低價值的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製造企業生產。它所占優的這些環節相比前述的原料生產的“硬一元”,就是構成4元零售價格的另外的“軟三元”,因為它們具有更大的價值和更高的價值挖掘潛力。

簡單比較可知,製造企業即使在現有技術水平和產品結構上,也需要控制、影響並拉緊整個供應鏈系統,最佳化資源在每個環節的配置,從而獲得高價值,而不是分散、孤立地對待每個環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SC(Integrated·Supply·Chain)。

譽滿全球

中國製造中國製造

製造業產品成為出口商品的主體,為國家換取了大量的外匯;我國財政收入的近一半來自於工業;2010年,僅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就超過9000萬,解決了大量的城鎮人口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大大緩解了我國沉重的就業壓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化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工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主導地位顯著加強。2010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達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個百分點。

中國製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把航天員送進了太空,並研發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已經在國家發展進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步上升,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在全球40個主要國家中升至第19位。中國研發經費達到10298.4億元,穩居世界第三位,高技術產業出口占製造業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識服務業增加值居世界第三位。從國家的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可以看出,中國發明專利的申請已經連續3年超過美國,處在世界第一位。

事實證明,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政府在重視“中國製造”的同時,更加重視“中國智造”,在政策上支持產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正逐步向“中國智造”轉化。

曾經,在外國人的眼中,長久以來中國市場給人帶來的印象就像是一座為全球公司生產和加工產品的“大工廠”,各種貼著“中國製造”標籤的產品從這裡走向海外市場,卻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帶有自主創意和領先優勢。但在今天,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改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既可以產出優質的“中國製造”,更可以創出獨特的“中國智造”。

規模發展

規模擴大

當前,我國工業行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機械、建材、輕紡、食品、醫藥等工業部門逐步發展壯大,一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如航空航天工業、汽車工業、電子工業等也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起來。我國已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

工業大國

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生活的工業品短缺局面,市場供應由蕭條、匱乏走向繁榮和充裕。同時,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國製造業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生產大國。

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種,粗鋼、煤、水泥產量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水泥產量2009年已占世界總產量的60%。2010年粗鋼產量占世界鋼產量的44.3%,煤炭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5%。

出口競爭力

舊中國的出口,實際上是西方列強對我國資源、能源的掠奪。即使到1978年,初級產品出口所占比重還略高於工業製成品。但是到2010年,初級產品所占比重已下降到個位數,工業製成品已上升到94.8%,尤其是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一半;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占近三分之一。

家電、皮革、家具、腳踏車、五金製品、電池、羽絨等行業已成為中國在全球具有比較優勢、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行業。輕工產品已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貿易量中占有極大的比重,為世界人民享受到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能源生產力

中國製造中國製造

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由1949年的185萬千瓦,發展到2010年的9.6億多千瓦,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連續十多年

穩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年產量由1949年的12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2億噸,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油氣生產國。原煤產量從1949年的0.32億噸,增長到2010年的32.4億噸,供給由短缺轉變為總量基本平衡;生產方式由手工作業和半機械化為主轉變為機械化、現代化為主。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取得顯著進展。風電裝機容量連續翻番增長,已躍居世界前列;水電、核電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我國已成為水電裝機容量第一大國和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

高新產業

近幾年來,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醫藥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術工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成為帶動我國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2010 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9%左右。重點電子通信產品中,手機、計算機、彩電、數位相機、雷射視盤機2009年產量分別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電子通信產品貿易額占全球15%以上。高技術製造業為我國未來向高技術產業強國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裝備製造

裝備製造業被稱為工業的基礎產業,在推動我國工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2010年,我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0%左右,裝備製造業總量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實現自主製造,大型露天礦及大型施工機械基本實現自主化,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設計製造技術,自主化率達到85%以上。部分領域裝備產品技術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我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相關趣聞

卡梅倫贈送給歐巴馬的桌球桌卡梅倫贈送給歐巴馬的桌球桌

英國首相卡梅倫本次訪問美國時,送給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張桌球桌。

這張桌球桌由英國的老牌體育公司設計,定製的球拍上還印有兩國國旗。英國首相府發表聲明稱,這張桌球桌是“真正的英國產品”,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辦之前的饋贈禮物最為恰當。卡梅倫也表示,贈送桌球桌是為令歐巴馬回想起訪英時曾和英國學生一起打球的經歷。

這張號稱“真正英國產品”的桌球桌的設計和品牌都是英國的,但其體育零售商確認,桌球桌其實是在中國工廠製造的。

供應市場

擁有“中國製造”名聲的中國在盛會背後成為2012倫敦奧運會的主力供應商。倫敦的奧運專賣店裡,“中國製造”的標籤幾乎無處不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不過是“世界是平的”又一個註腳。中國製造在2012倫敦奧運會上大放光彩,倫敦奧運幾乎就是一個“made in china”的盛會 。

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式上用於燃放的煙火都來自中國製造。在倫敦奧運煙火總共五個章節中,煙花都是從中國運過去的,其中瀏陽煙花占了四分之三,“花”樣更是超過200種。

中國製造中國製造

2012年倫敦奧運會,很多國家的隊服也是由中國製造。中國多家體育用品企業為多個國家提供裝備,其中匹克為紐西蘭、斯洛維尼亞、阿爾及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以及賽普勒斯等七國奧運代表團所有官員和運動員提供出場服、領獎服等專業裝備。鴻星爾克與伊朗奧委會達成協定;喬丹則將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國3個代表團設計倫敦奧運會領獎服。

2012年倫敦奧運商品中,有5類毛巾床上用品、19類杯子、11類玩具車、190類別針、23類服裝、4類毛絨玩偶吉祥物以及共18類徽章、腕帶和手環,全部都由中國製造。人造草坪來自北京,主體育館椅子來自上海,參賽國國旗產自武義。倫敦奧運會毛巾、床單被罩、裝飾品、鑰匙圈、衣服等多個種類特許產品生產則來自於浙江義烏。

美方觀點

考慮到對經濟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可以預測到未來中國將繼續挑戰航行與飛越自由權。面對這種情況,美國可以首先採取以下五種措施予以應對:

第一、白宮必須停止認為經濟合作最終會把中國變成一個熱愛和平的民主國家,要像對待一個嚴重的威脅那樣對待中國。

第二、五角大樓應該為所有美國在該地區的軍用飛機裝備攝像機,記錄中國的攻擊性行為,使中國不能繼續煞有介事地對相關指控予以否定。

第三、美國公司應該開始向國內轉移,就算不是出於愛國考慮,也要考慮到在華工廠面臨的風險會隨著中美軍事摩擦的上升而提高。

第四、媒體必須把類似P-8的事件放在更大背景下剖析,而不是忽視這種事件的重要性。

第五、消費者必須意識到,當他們購買“中國製造”的時候,就是在資助中國的軍事建設,提高中國對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利益威脅。

貿易摩擦

不過,也可以看到,外部世界對“中國製造”的認知並不準確。一方面,在一些國外消費者的眼裡,“中國製造”成了低端、低質的代名詞。由於信息與溝通的障礙,“中國製造”中一些具有更多技術含量、更富人文色彩的產品,還未能得到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面,由於在價格等方面體現出的強勁競爭力,“中國製造”在一些西方市場可謂“攻城略地”,獲得了不少的市場空間。在這個背景下,“中國製造”也在海外產生了某些“利益衝撞”,海外針對“中國製造”的無理指責日漸增多,吹毛求疵者日漸增多,貿易摩擦也日漸增多。

貿易摩擦事件:

狗糧事件(寵物食品麥麩中發現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三聚氫氨) 牙膏事件(含有一種在牙膏中不允許被大量添加的化學物質“二甘醇”。真相:在查出的中國產牙膏中,二甘醇含量為0.13%,屬於微量,目前還沒有接到具體的健康損害報告。) 海產事件(在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的鯰魚、巴沙魚、鯪魚、蝦和鰻魚5種水產品實施自動扣留並禁止入境,近日歐盟也宣布啟動對來自中國進口的人工養殖海產品的審查。直到證明這些產品符合美國的安全標準為止後,中國水產出口商就面臨了一個和當初日本對中國出口蔬菜實施嚴格檢查的難題。) 奶糖事件(2007年7月16日,在世界上暢銷了幾十年的大白兔奶糖被菲律賓衛生部食品藥品局單方面宣布含有甲醛。) 輪胎事件(德國最知名的汽車雜誌《Auto Motor Sport》提醒消費者:來自中國的萬力,玲瓏,成山,三角,新迪以及Sonar輪胎質量南達指標,不值得推薦。) 耐熱鍋事件(日本在沒有通過核實的情況下,媒體大肆熱炒中國耐熱鍋鉛超標新聞。) 玩具召回事件(2007年8月2日,美泰公司下屬的費雪公司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提出自願召回約96.7萬件中國生產的兒童玩具,召回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產品的油漆金屬鉛超標;2007年8月14日,美國最大的玩具製造商美泰公司宣布,將第二次召回由中國生產的玩具,涉及的產品多達900萬件,召回理由為產品上附有的磁鐵可能會造成兒童吞食,或磁鐵中可能會帶有含鉛的物質。至此,美泰公司已經召回由中國生產的玩具多達1000萬件。)

這些問題一經出現,就迅速地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放大鏡似的視角,誇大其詞,虛張聲勢,大肆炒作。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是國際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在作祟。其實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召回”只是一種態度,一個過程,而不是評判事物好壞的最終標準和結果。

遭遇攻擊

概況介紹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寒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寒

對中國外貿企業來說,2012年的“寒冬”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除國內成本上升、國外內需不振等客觀因素外,中國製造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已成拖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因素。不僅傳統的貿易夥伴夾擊中國商品,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其中,“中國製造”遭遇圍攻。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顯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

如果將時間跨度拉長,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詳情分析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今年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出“貿易牌”作為提振就業、拯救經濟的法寶,“中國製造”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尤其是歐盟,先是宣布,將中國出口腳踏車及腳踏車零件徵收的反傾銷稅延長至2016年;自9月中旬起,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徵收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最高稅率為69.7%;關於光伏雙反調查仍在進行中,雖然中國商務部已派出代表團奔赴歐洲各國就此案與多方進行談判,但市場認為,翻盤可能微乎其微。

不僅是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近期也頻頻向中國製造“發難”。據商務部訊息,繼歐美之後,印度反傾銷局也將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秘魯已針對來自中國的上釉牆面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阿根廷之後,拉美針對中國陶瓷行業發起的第二起反傾銷調查;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通過減免部分所得稅、增值稅及地方稅等方式對紡織品和服裝企業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經濟術語分類導航

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儘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物流風險管理
經濟理論產業經濟管理理論金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