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教史研究

中國回教史研究

中國回教史研究是“回教學叢書”之一的《中國回教小史》分冊。該書以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敘述,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回教的歷史。全書內容全面,資料翔實,知識性強,是一本可以讓我們了解回教,了解回族人民的優秀民族讀物。

作品介紹

中國回教史研究中國回教史研究
中國伊斯蘭教史專著。金吉堂撰。原為作者在北平成達師範學校的講稿。1935年夏出版。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中國回教史學”,共3章。

內容梗概

第一章論述回回與回紇之辨析、回教民族說與伊斯蘭教何時傳入中國3個問題。第二章敘述歷代對伊斯蘭教徒之不同稱謂、有關譯名與譯意的表述及中歷、回曆之不同。第三章在評價已刊有關伊斯蘭教史著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伊斯蘭教史的基本內容、歷史分期與資料蒐集的組織與方法。下卷3章,分別為回回在中國歷史上的僑居時代、同化時代與遍布各地時代

創作背景

作者從評價前人有關伊斯蘭教史研究中的某些論斷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首先考證了“回回”一詞的來源,辨析其與回紇的區別,認為回回既非回紇子孫,又非漢人信教,而是來自中亞西亞各國不同的民族,因共同信仰伊斯蘭教,久居中國,互相通婚,繁衍生息而形成回回民族。關於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時間,作者經過辨析,否定了“隋開皇中”說、唐武德中說、貞觀六年說、永徽二年說等,而引證中外有關文獻,“斷定回教入華在唐太宗貞觀二年(628)”。作者提出中國伊斯蘭教史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自唐初至南宋,為回回在中國僑居時代,第二時期自蒙古人滅宋至明代中葉,為回回在中國的同化時代,第三時期自明中葉至清末,為回回在中國遍布各地的時代。作者在書中指出,自清末以來,中國伊斯蘭教出現衰落,“教義不彰,教理不講,甚至教人之自信,與教外人對回教之認識,舍不吃豬肉之外,僅如普通社會之稱之‘隔教不隔理’而已”。書後附有引用書目。全書觀點明確,史料豐富,考證翔實,是一部學術性較強的教史專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