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國公

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自幼“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很早就成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隨軍出征,歷任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

侯君集潞國公

侯君集自幼“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很早就成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隨軍出征,歷任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此後漸受恩遇,參預謀議。
由於秦王李世民從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過程中,屢建奇勳,威望很高,並形成了以秦王府謀士和勇將為核心的實力雄厚的政治集團,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嚴重威脅。李建成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繼承權,與齊王李元吉結交,共同反對李世民。在此危急時刻,侯君集曾多次向李世民獻計獻策,成為李世民的骨幹。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侯君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發動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政變,伏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初七,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
由於侯君集是玄武門事變的主要的策劃者之一,立有大功,所以李世民對其進行了重賞。七月初七,任命侯君集(時任左衛副率)為左衛將軍。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九月,又封侯君集為潞國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再賜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戶。貞觀四年(630年)十一月,侯君集又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自唐朝建國後,吐谷渾軍多次襲擾唐西北邊境。貞觀八年(634年),吐谷渾伏允可汗依其臣天柱王之謀,進襲唐廓(治化隆,今青海化隆西南)、蘭州,使唐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受到威脅。六月,唐遣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軍反擊,追至青海湖後班師。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渾再次寇擾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唐太宗大為震怒,下決心大舉征伐吐谷渾。十二月初三,起用已致仕的右僕射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以侯君集和刑部尚書任城王、鄯善道行軍總李道宗為副將,同時出征的還有涼州都督、且末道行軍總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利州刺史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和歸唐的東突厥及契苾何力等軍。
貞觀九年(635年)三月,侯君集師次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閏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庫山(今青海湖東南)擊敗吐谷渾軍。伏允燒盡野草,輕兵入磧。唐軍諸將認為,“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唯獨侯君集認為:“不然。者段志玄軍還,才及鄯州,虜已至其城下。蓋虜猶完實,眾為之用故也。今一敗之後,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意見,分兵兩路追擊,自率李大亮、薛萬均等部由北路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並迂迴至伏俟城;侯君集、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李靖一路進展順利,二十三日在曼頭山(今青海共和西南一帶)、二十八日在牛心堆(今青海西寧西南)、接著又在赤水源(今青海興海東南)接連獲勝。侯君集和李道宗率南路唐軍在沓無人煙地區行軍2000餘里,途經無水無草的破羅真谷(在今青海都蘭東南一帶)時,只能“人齔冰、馬瞰雪”,於五月間在烏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眾,俘其名王驍將。伏允可汗向西敗走,準備渡突倫川(又稱圖倫磧,今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投奔于闐。李靖部將契苾何力聞訊,率驍騎追上伏允可汗,伏允可汗僥倖脫逃,五月,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自縊身亡。南路唐軍繼續進逾星宿川(即今青海黃河上源星宿海),至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與李靖軍勝利會師。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歸唐,被封為甘豆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唐西北邊境從此得到安定。此戰,唐軍採用侯君集提出的分進合擊,窮追猛打等戰法擊敗吐谷渾軍,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
吐谷渾甘豆可汗長時間在唐朝做人質,國內百姓皆不歸附,竟被部下人殺死。其子燕王諾曷缽立為可汗。諾曷缽年幼,大臣們爭權奪勢,國內一片混亂。十二月,太宗詔令侯君集等領兵援助。並事先派使者宣諭勸解,如有不遵從詔令的,相機予以討伐。此後,內亂遂平。
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與長孫無忌等俱受世封,授君集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
貞觀十二年(638年),侯君集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侯君集行伍出身,從未學文,擔任吏部尚書後,開始認真讀書。“典選舉,定考課,出為將領,入參朝政,並有時譽。”(《舊唐書·侯君集列傳》)
早在貞觀八年時,吐蕃贊普(吐蕃君主的專用稱號)松贊乾布聽說突厥及吐谷渾均娶唐朝公主,也遣人隨唐使馮德遐入唐,多帶金寶,奉表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未許。使者回報說是吐谷渾王離間所致。松贊乾布大怒,即發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諸羌。貞觀十二年八月,吐蕃軍號稱20餘萬進屯唐松州(治嘉城,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進貢金帛,聲稱來迎娶公主。都督韓威匆忙率軍出戰,大敗而歸。羌族首領、唐闊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繼舉州降蕃。二十七日,唐太宗即派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負責戰事。二十九日,唐太宗又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右(一說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兵5萬人進擊(參見松州之戰)。九月初六,牛進達夜襲吐蕃軍,迫其撤軍。松贊乾布遣使到長安謝罪,並再次請求通婚。太宗應允。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唐以文成公主嫁於松贊乾布。
西域高昌國(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魯番東南高昌舊址)王麴文泰早在貞觀四年就曾親自到長安覲見唐太宗,貢獻方物。後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唐入貢,並發兵襲擾內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員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國。由於高昌位於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決心除掉這個障礙。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徵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稱疾不至。十二月初四,唐太宗詔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副總管,率步騎數萬及突厥、契苾之眾征討高昌(參見唐滅高昌之戰)。
貞觀十四年(640年)八月,麴文泰聞唐廷已起兵,遂對國人說:“唐國去此七千里,涉磧闊二千里,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軍乎?若頓兵於吾城下,二十日食必盡,自然魚潰,乃接而虜之,何足憂也!”(《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及唐軍在熟悉當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領下抵達磧口(似為今新疆輪台地區)時,麴文泰憂懼而死,其子麴智盛即位。
侯君集率兵進至柳谷(今新疆吐魯番西北)時,探馬稟報說文泰近日即將安葬,高昌國內人士都聚集在葬地。諸將聞聽此報,請求趁機進行突襲。侯君集則認為:“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舊唐書·侯君集列傳》)於是擂鼓進軍,進抵田地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魯克沁)。高昌固城自守,侯君集下書諭之,高昌守軍也不回應。侯君集遂於清晨發動進攻。在出征前,唐太宗深道在遠離中原作戰,即無援軍,又無後勤保障,所以必須速戰速決,為此唐太宗徵集了一些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從軍。“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車撞其睥睨,數丈頹穴,拋車石擊其城中,其所當者無不糜碎,或張氈被,用障拋石,城上守陴者不復得立。”(《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到了中午時便攻下田地城,俘男女7000餘人。
侯君集隨即命中郎將辛獠兒為前鋒,於當夜直趨高昌城。麴智盛率軍迎戰,被擊敗後退保都城。唐軍力繼至,直抵其城下。麴智盛走投無路,便給君集來信說:“有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喪背。智盛襲位未幾,不知所以愆闕,冀尚書哀憐。”侯君集答覆道:“若能悔禍,宜束手軍門。”(《舊唐書·侯君集列傳》)但麴智盛仍堅守不出。侯君集遂命將士填塹攻城,又造高5丈可以俯瞰城內的巢車,對城內動靜了如指掌。城內行人走動以及飛石所中目標,在巢車上的人都大聲告知唐軍,以至高昌人皆在屋中躲避飛石。奉命前來救援高昌的西突厥軍畏懼唐軍威勢,也在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投降。麴智盛見大勢已去,被迫於八月初八開門出城投降。侯君集繼續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縣、22城,得戶8046,人口3.77萬,馬4300匹,占地東西800里,南北500里。唐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圖城置庭州。二十一日,又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北雅爾湖村附近),留兵鎮守,而後刻石紀功而還。此戰,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國的通道,促進了和西方諸國的聯繫,同時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
侯君集征討高昌時,曾派人約焉耆(都員渠,今新疆焉耆西南)與他們合圍高昌,焉耆國表示願意聽命。待到攻克高昌後,焉耆王到唐朝軍隊營地拜見侯君集,並請求歸還曾經被高昌奪去的三座城池,侯君集稟報朝廷後,將三城連同高昌所掠的焉耆百姓如數歸還。從而保持了兩國之間的良好關係。
九月,侯君集帶高昌王智盛及其貴族大臣還朝。至此,唐朝疆域“東極于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五》)
十二月初五,侯君集將高昌俘虜帶到觀德殿。唐太宗非常高興,在朝中大擺宴席,三日才散。
侯君集滅高昌國時,由於沒有奏請朝廷便自作主張委任官員,同時還私自掠奪大量的珍奇寶物、婦女,手下將士知道後,競相偷盜,侯君集恐其事被發,不敢制止。此時有司以此事對其進行彈劾,唐太宗遂下詔將侯君集等人拿入獄中。中書侍郎岑文本認為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便上疏道:“君集等或位居輔佐,或職惟爪牙,並蒙拔擢,受將帥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報陛下之恩。舉措肆情,罪負盈積,實宜繩之刑典,以肅朝倫。但高昌昏迷,人神共棄,在朝議者,以其地在遐荒,鹹欲置之度外。唯陛下運獨見之明,授決勝之略,君集等奉行聖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論事實,並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有道路之勞,未足稱其勛力。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於將帥。露布初至,便降大恩,從征之人,皆沾滌盪。及其凱鏇,特蒙曲宴,又對萬國,加之重賞。內外文武,鹹欣陛下賞不逾時。而不經旬日,並付大理,雖乃君集等自掛網羅,而在朝之人未知所犯,恐海內又疑陛下唯錄其過,似遺其功。臣以下才,謬參近職,既有所見,不敢默然。臣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克敵則獲重賞,不克則受嚴刑。是以賞其有功也,雖貪殘淫縱,必蒙青紫之寵;當其有罪也,雖勤躬潔己,不免鈇鉞之誅。故《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損五萬之師,糜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唯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之首,而貪不愛卒,罪惡甚多。武帝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廣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校尉陳湯矯詔興師,雖斬郅支單于,而湯素貪盜,所收康居財物,事多不法,為司隸所系。湯乃上疏曰:‘與吏士共誅郅支,幸得擒滅。今司隸乃收系案驗,是為郅支報仇也。’元帝赦其罪,封湯關內侯,賜黃金百斤。又晉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吳之功,而王渾等論浚違詔,不受節度,軍人得孫皓寶物,並燒皓宮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吳,誠為大慶,於臣之身,更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拜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近隋新義郡公韓擒虎平陳之日,縱士卒暴亂叔寶宮內,文帝亦不問罪,雖不進爵,拜擒虎上柱國,賜物八千段。由斯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知前聖莫不收人之長,棄人之短,良為此也。臣又聞,夫天地之道,以覆載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為美。夫以區區漢武及歷代諸帝,猶能宥廣利等,況陛下天縱神武,振宏圖以定六合,豈獨正茲刑網,不行古人之事哉!伏惟聖懷,當自己有斟酌。臣今所以陳聞,非敢私君集等,庶以螢爝末光,增暉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澤,收雷電之威,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重升朝列,復預驅馳,雖非清貞之臣,猶是貪愚之將。斯則陛下聖德,雖屈法而德彌顯;君集等愆過,雖蒙宥而過更彰。足使立功之士,因茲而皆勸;負罪之將,由斯而改節矣。”(《舊唐書·侯君集列傳》)
文中岑文本列舉了幾位名將的事跡,唐太宗看後,覺得岑文本言之有理,便開釋了侯君集等人。侯君集本以為兩番出征西域,戰功卓著,因受嘉獎,結果卻因貪污而被下獄,因此心中不平,雖然後來被釋放,但心情鬱悶,怏怏不樂,漸有反叛之心。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十二日,功臣張亮由原職太子詹事被調出朝廷,任洛州(治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都督。侯君集認為是受到了排擠,遂用言語相激道:“何為見排?”張亮回答說:“是公見排,更欲誰冤!”侯君集又說君集曰:“我平一國,還觸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而挽起袖子說道:“鬱郁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張亮馬上將此事密報給唐太宗,唐太宗對張亮說:“卿與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獨以語卿,無人聞見,若以屬吏,君集必言無此。兩人相證,事未可知。”(《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唐太宗便將此事壓下。
其實唐太宗對侯君集謀反之事早有察覺,起初,唐太宗讓李靖教授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對太宗說:“靖且反,兵之隱微,不以示臣。”唐太宗又問李靖,李靖說:“方中原無事,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求盡臣術,此君集欲反耳。”(《新唐書·侯君集列傳》)
後在平定高昌的慶功宴上,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對唐太宗說:“君集智小言大,舉止不倫,以臣觀之,必為戎首。”唐太宗問道:“何以知之?”李道宗回答:“見其恃有微功,深懷矜伐,恥在房玄齡、李靖之下。雖為吏部尚書,未滿其志,非毀時賢,常有不平之語。”唐太宗說:“不可億度,浪生猜貳。其功勳才用,無所不堪,朕豈惜重位?第未到耳。”(《舊唐書·李道宗列傳》),對待侯君集應是一如既往。
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皆真人大小,侯君集名列其中,位於第十七名。
時太子李承乾屢有過失,擔心被廢。李承乾得知東宮府千牛賀蘭楚石為侯君集的女婿,又知侯君集對唐太宗一直有積怨,便多次讓賀蘭楚石帶侯君集到東宮,向他詢問自保之策,侯君集認為太子愚昧低能,便想乘機利用他,於是勸李承乾謀反,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集團。曾舉起手來對太子說:“此好手,當為用之。”(《舊唐書·侯君集列傳》)此外還派遣賀蘭楚石對李承乾說:“魏王得愛,陛下若有詔召,願毋輕入。”(《新唐書·侯君集列傳》)李承乾非常贊同此言。用重禮賄賂侯君集以及左屯衛中郎將、頓兵人李安儼,讓他們刺探唐太宗的心思,一有動靜便告訴他。
侯君集自從參與此事後,為此事焦慮不安,常在睡夢之中突然跳起來,長時間地唉聲嘆氣。其妻感到奇怪,便對他說:“公,國之大臣,何為乃爾?必當有故。若有不善之事,孤負國家,宜自歸罪,首領可全。”(《新唐書·侯君集列傳》)但侯君集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四月初一,李承乾的行動被人告發,侯君集被下獄,此時賀蘭楚石又告發他謀反的事。唐太宗召見侯君集說:“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驗耳。”侯君集起初不認罪。唐太宗便召見賀蘭楚石詳細陳述始末原委,又拿出與李承乾來往的書信啟給他看,侯君集理屈詞窮,只得服罪。侯君集依律當滿門抄斬,但侯君集在戰爭年代戰功卓著,一直是唐太宗的心腹大臣,所以唐太宗不想殺侯君集,便對文武百官求請道:“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但大臣們都認為:“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大法。”唐太宗只好對侯君集說:“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舊唐書·侯君集列傳》)說罷,潸然淚下。侯君集也磕頭表示服罪。
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謀反被殺,並沒收了他所有的家產。臨刑前,侯君集從容不迫,對對臨斬官說:“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舊唐書·侯君集列傳》)唐太宗聞聞,特意開恩,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將他們遷到嶺南(今廣東欽山港)。
侯君集一生,起步平庸,但在爭戰年代,始終效命於唐太宗,所以能夠平步青雲,後來率軍遠征,克敵制勝,確實有功於國,然而他又棄前功而構後罪,貪贓任性,直至圖謀造反。因此古人說:“君子立功,守以謙沖;小人得位,足為身害。”
侯君集也確有宰相之才,魏徵就曾向唐太宗推薦過侯君集,讓他任僕射,並說:“國家安不忘危,不可無大將,諸衛兵馬宜委君集專知。”(《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七》)但唐太宗認為君集喜歡自我誇耀,所以沒有重用。
“侯君集摧凶克敵,效用居多;恃寵矜功,粗率無檢,棄前功而罹後患,貪愚之將明矣。”(《舊唐書·侯君集列傳》)
侯君集一直作為李世民的忠實追隨者而備受器重。他和秦叔寶、尉遲恭不同,不是以驍勇而充當李世民的打手;他又和二李不同,他從頭到尾都是秦府的人。同時,他的祖輩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成員,這也是他受信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促使李世民的最終決策,並且是李世民進入玄武門隨行九人之一。史稱“建成、元吉之誅,君集之策居多”。這從事後的封賞也可看出,侯君集食邑千戶,僅次於尉遲、房、杜、長孫幾人,而在諸將之上。(李靖當時是五百戶)。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封建功臣,侯君集被封為陳國公。
李世民即位後,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的兵權。貞觀四年,又以兵部尚書參與朝政而入相。他雖然出身行伍,但是被重用後,開始認真讀書,後來他還擔任吏部尚書主持典選,工作比較出色,得到輿論的好評。
侯君集在貞觀時期參與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第一次是貞觀九年由李靖總指揮的滅吐谷渾之戰。他在此次戰爭中擔任一支方面軍的指揮官----積石道行軍總管。戰爭初期,由於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實施堅壁清野的防禦政策,致使數道唐軍因補給不濟而退保鄯州。這時,鄯州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提出,“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馬癯糧乏,難遠入,不如按軍鄯州,須馬壯更圖之”,侯君集以為不妥,他認為“王師已至,而賊不走險,天贊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備,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實難。”主張趁敵人未注意以精兵追擊。這個提議得到主帥李靖的支持。果然,李道宗很快追上了伏允,大敗之。後來李靖兵分二路,侯君集和李道宗負責南線戰場。“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馬秣雪。閱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李靖、李大亮等北上,李靖部將薛萬徹等追伏允至土倫磧深處(今塔克拉瑪乾沙漠),成功結束了戰爭。
這次戰爭充分顯示了侯君集清醒的戰場意識以及較出色的指揮才能。
雖然侯君集後來擔任過防禦吐蕃的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等總指揮職務,但是最終另他成為李靖以後軍隊第一號人物的戰爭是貞觀十四年滅高昌之戰。
高昌曲文泰本是漢人,貞觀初也曾入朝唐朝,其治國一套基本也是中原王朝的方法。但是後來與西突厥勾結阻斷了絲路,並且扣押僑民,從而激怒了唐朝。貞觀十四年,李世民以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帶領薛萬均、薩孤吳仁、契苾何力、牛進達諸將奔襲高昌。此戰的行軍環境,可由曲文泰口中得知:“唐去我七千里,磧鹵二千里無水草,冬風裂肌,夏風如焚,行賈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頓吾城下一再旬,食盡當潰,吾且系而虜之。”“曩吾入朝,見秦、隴北城邑蕭條,非有隋比。今伐我,兵多則糧軵不逮;若下三萬,我能制之。度磧疲鈍,以逸待勞,臥收其弊耳。”和這裡相比較,貞觀四年在長城附近的定襄、雲中進行的滅東突厥之戰的情況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這也是唐第一次大規模遠距離深入西域作戰,其補給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出曲文泰所料,當他還在做春秋大夢的時候,唐軍已經到達磧口。惶遽之下,曲文泰竟然一命嗚呼。侯君集並未趁機進攻,而是按照古名將的做法“禮不伐喪”。這裡面或許含有侯君集藉機休整軍隊的意圖。當高昌國一切整頓完畢後,侯君集發起總攻,眾將戮力合作,最終迫使高昌新國王曲智盛投降。
唐滅高昌的意義在於打開了西域之門,為唐朝征服中亞奠定了基礎,同時鞏固了絲路貿易,加速了唐朝成為世界大國的步伐。在這片新征服的土地上,唐朝迅速建立起行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以駙馬都尉喬師望為首任長官。
高昌戰後的侯君集站在了他的事業最高峰,但是好景不長,三年後,他就被處以極刑。導致他覆亡的原因是他參與了太子集團的謀反活動。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有過預言說侯君集謀反,包括李靖、李道宗、張亮。除了張亮,其餘二人未必有什麼證據,李世民也並不在意他們的話。直到侯君集案發後,李世民都在試圖原諒他,但是遭到群臣的反對。在審判侯君集時,李世民親自到場,怕侯君集受刀筆吏之辱。侯死後,李世民每對其在凌煙閣的畫像,都嗟嘆不已。由此可見,李世民對侯君集的愛護非同一般。
不過侯君集的性格不好是出名的,生活腐化也非同尋常,他家裡專門養了女人以供他每日喝人奶。

姜行本可以說是鮮為人知,他的特色不在於他的戰績,而在於他是一個出色的器械工程師。高昌之戰,他作為侯君集的副將。大軍在攻城時遇到挫折,他製造了許多工具,使得牢固的交河城得以被攻破。他這類人在唐初還有一位,他就是畫家閻立本的兄長閻立德,他是唐攻高麗的裝備總工程師。另外,隋朝的宇文愷也是隋唐著名的工匠。

唐琅琊郡公牛秀也參與了高昌之戰,牛秀這個名字估計很陌生,但是他的字牛進達應該有很多人會有印象,小說里的“尤俊達”就可能是以他為原型。據其墓誌,他也是李世民一手提拔起來的,到了貞觀後期成為左武衛大將軍,並且以青丘道行軍大總管指揮了貞觀二十一年的進攻高麗之戰,取得較大的戰績,迫使高麗王遣使入朝謝罪。死後陪葬昭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