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讀作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常用作主語、分句,比喻不冒危險,就不能成事。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真知。可參見《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鄯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哪一邊。以後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基本信息

成語造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於靠近火山的攝影家才能拍攝到火山噴發的那一剎那的壯觀景象!

基本內容

【釋義】不進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冒危險,就不能做成事。

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真知。比喻不親身經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語名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漢語拼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英文翻譯】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

【成語解釋】不進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親歷危險的境地;就不能獲得成功。現也比喻不進行認真實踐就不能得到真知。

【字詞解釋】焉:怎么。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分句。

【近義詞】親臨其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安知非福)

【反義詞】膽小如鼠、膽小怕事【使 用】現已編入2011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中,為必考俗語之一

典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漢名將班超,早年曾率兵出擊北匈奴貴族,戰功顯赫,隨即與從事郭恂(xun)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剛到鄯善國(本為樓蘭國,漢昭帝時改為鄯善)時,鄯善國王還款待得十分周到,後來卻忽然改變了態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這一定是北匈奴派來了使臣從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從的緣故。於是班超喚來對方侍臣,詐他道:“我聽說北匈奴使臣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在哪裡?”侍臣一聽,十分惶恐,交待了一切。班超一聽,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隨從來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勁正濃,激發道:“現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異國,本是想立大功,以求發達。可匈奴使臣來到這裡沒有幾天,鄯善王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裡里,說不定哪天他會把我們送給匈奴,那我們的身體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說該怎么辦?”部下們都說:“在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馬您調遣!”於是,班超提議道:“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營,使他們不知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馬,然後趁亂消滅了他們。這下鄯善王就會嚇破了膽,我們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這事要不要跟從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膽小壞事,一口否定。就這樣,班超獨自率領三十六人,一舉拿下匈奴軍營,鄯善國舉國震驚。於是班超和他的部下們一起勝利完成了這次出使任務,與鄯善王和盟而還。

成語辨析

1.得;不能讀作“děi”。

2. 穴;不能讀作“血”。

3.入;不能寫成“人”。

4.焉;不能將下面四點,寫成一橫

5.虎是半包圍結構,要分清字形

成語示例

1.毛澤東《實踐論》:“中國人有一句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不深入到大山深處;就很難找到珍貴的藥材。

3、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單說滿洲太祖,自建國改元後,招兵添械,日事訓故,除黃紅藍白四旗外,加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兩翼,準備了兩年有餘,銳意出發,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滅葉赫,不如先攻明朝,遂於天命三年四月,擇日誓師,決意攻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釋義

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這句話對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毛澤東《實踐論》)

英文

The only way to catch tiger cubs is to go into the tiger's den

日文

虎穴に蕑(い)らずんば虎児(こじ)を得(え)ず

法文

qui ne risque rien n'a rien

德文

Kann man ein Tigerjunges fangen,ohne sich in die Hǒhle des Tigers zu wagen?

俄文

не рискнёшь--не выиграешь

成語故事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一部份地區)。他首先到鄯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為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鄯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哪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打聽,果然是這樣。於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鄯善國王就對我們這么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鄯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這該怎么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裡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只有這樣,鄯善國王才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裡,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沖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後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例如有幾位科學家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農田的可能性,準備到冰山實地考察和實驗。這是一件危險而艱辛的工作,但他們認為不實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實結果。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發音

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釋義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