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下八鎮企業有糧油加工、電力、農機修配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產桐油。養殖生豬、牛、家禽、淡水魚。經濟較差,正在發展中,曾舉 辦過多次旅遊節。
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氣候高寒且獨特多變,現全鎮共有2128戶,11136人。全鎮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17.52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5.4萬畝,水田面積4378.5畝,旱地面積816.5畝。現有茶田面積4800畝,毛竹10000畝,杉樹10000畝。全鎮7個村民委員會,44個村民小組,70個自然村。鎮辦企業有兩座總裝機容量900千瓦的水電站和面積1500畝的八鄉山茶場,以及正在興建中的裝機容量為2445千瓦的貴人水庫梯級電站。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下八鎮人民由於受山區條件的制約,經濟非常落後,1979年底,全鎮農業戶數1371戶,農業人口8592人,基本上都是貧窮戶,人平收入46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為零。鎮財政收入不足一萬元,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只60多萬元。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黨政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鎮幹部、民眾發揚老區的光榮革命傳統,堅持改革開放,加快老區建設,經過全鎮上下一萬多人民的共同努力,城鎮農村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全鎮經濟快速發展。至九八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82萬元(90年不變價),比1979年的60萬元增1022萬元,增長18倍;鄉鎮企業總產值508萬元,比1979年的18萬元增長490萬元,增長28倍。
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1998年,全鎮人均收入3090.5元,比1979年的46元增3044.5元,增長67倍;人均口糧252.9公斤,全鎮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農戶住房正由泥磚瓦蓋向鋼筋水泥結構轉化。
三、村集體經濟快速增長。全村都興辦了“綠色企業”和小型加工業,村集體經濟均登上5萬元或8萬元台階。
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效。全鎮7個村均已通電、通公路、通程控電話,正在加快縣城至鎮的公路硬底化改造及裝機容量2445千瓦的貴人水庫梯級電站工程建設步伐。
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圍繞實現“五個好”目標,努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好路子。農村社會環境良好,村委會各項制度完善;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醫療衛生事業有較大發展,衛生、醫療、保健設施日趨完善;計畫生育工作成效顯著,幹部、民眾生育觀念不斷更新,計畫生育自覺性不斷提高,全鎮人口出生率降至11.5%左右;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經濟建設有良好的社會環境。
2003年與上八鄉鎮合併為八鄉山鎮。
巴文化區
西周時、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龍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隸制式國家“昔阝”春秋為古巴國故地。
巴中越來越多的巴人遺蹟被發現證明了該地是巴文化區,巴中的“巴”更是證明了與巴的密不可分。
南充下屬的縣級市閬中市曾經短暫的做過巴國的首都,後來因為與廣元地區的蜀國諸侯國"苴''相接,出於安全考慮巴國很快把首都遷移出去。
廣元一直是巴國和蜀國的爭奪地,雖然蜀國在廣元地區建立了侯國“苴”,但"苴”國的構成主要是巴民族,故為巴文化區。
巴中修建的巴人廣場,便是依靠濃郁的本地巴文化得來。達州市宣漢羅家壩的巴國遺蹟,證明了達州是巴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廣安被南充和重慶相包圍,自然是巴文化區。
根據商朝《辭源》巴蜀的界線為廣元、資中、沐川為一線,因此資中與沐川為巴文化區,並且還記載巴國區域分布在現嘉陵江流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長江上游,因此宜賓、瀘州為巴文化區。
風景名勝
下八鄉旅遊資源豐富,現新開發有占地30000畝的米岩花海景區,同時擁有宣漢縣“四大名山之首”的文鳳山(又稱文山),其有距今300多年的歷史遺蹟沉澱和19處知名景點,其最著名景點為險絕膽寒之莫恍惚和東鄉八景之字壁霞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