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臨床表現: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咽紅腫痛,苔薄白,舌邊尖紅,脈浮數;或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舌紅或降。
病機分析:溫熱之邪侵襲肺衛,衛氣被遏,奮起抗邪,則發熱;微惡風寒,肺合皮毛主表,肺氣失宣,開合失司,則無汗或少汗;溫熱之邪傷津則口微渴;
溫熱之邪犯肺,肺失宣肅則咳嗽;咽為肺之門戶,溫熱之邪侵襲則咽紅腫痛;溫熱之邪侵襲體表,故苔白,舌邊尖紅,脈浮數。溫熱之邪道傳心包,心神被擾,則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心開竅於舌,心神被擾則舌蹇;熱盛於內,陽氣鬱遏,不達四肢則肢厥;熱盛波及營分,則舌紅或降。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的肺衛症狀與衛分證基本相同,當與表寒證、太陽病等辨別。表寒證、太陽病以感受風寒之邪為主,臨床以惡寒嚴重。頭痛身痛明顯等為特徵,一般無口渴、咽紅腫痛、舌邊央紅等熱象。本證為感受溫熱之邪為主,臨床以熱邪致病表現為特徵。本證的心神症狀與心包證相同,當區別熱鬧與疾蒙的不同。
辨證注意點:抓住病位特徵,出現肺衛、心包等症狀為辨證依據。
上焦病證還包括其他證候,如熱擾胸膈證可出現身熱,心胸煩熱,煩躁不安等症狀;熱邪壅肺證可出現身熱,汗出,煩渴,咳喘等表現;熱毒上壅證可出現頭面腫,耳前後腫等,多見於大頭瘟、瘁腮、爛喉痧、纏喉風等病證。
相關詞條
-
三焦病證
三焦病證是三焦病證發展過程中的三個不同階段,臨床上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也有一般的傳變規律。早期常表現為上焦病證,傳變多由手太陰肺經開始,進而傳入中焦及下焦...
簡介 分類 傳變規律 -
溫病學
溫病學是研究溫病的發生髮展規律及其診治和預防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也就是認識和防治溫病的學說。是一門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
學科簡介 學科發展 學科任務 學科地位 學習方法 -
病機
病機,是指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結局的機理。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藏象、經絡、病因和發病等基礎理論,探討和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機理及其基本...
概念及其層次 機理分析 制約因素 病機十九條 雜病賦 -
上焦濕熱
證候名。指濕熱傷人初期階段所反映的證候。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水氣病脈證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
熱郁少陽證
熱郁少陽證證見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心煩嘔吐,不欲飲食,口苦,咽乾,目眩,苔薄黃,脈弦等。將外感溫熱病發展過程中的臨床表現成份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
分類 治療 -
類證活人書
類證活人書,又名《傷寒百問》,作者為宋·朱肱。
類證活人書 節選 -
熱在血分證
[病機分析]本證為陽明腑實,氣陰兩虛之證,多由腑實證應下失下,邪熱壅閉,氣陰大傷而致。 [病機分析]本證為熱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候,多由氣營分之熱不解,傳...
概述 病因病機 診斷要點 氣分證治 營血分證治 -
溫病
感受溫邪所引起的一類外感急性熱病的總稱。又稱溫熱病。屬廣義傷寒範疇。以發熱、熱象偏盛(舌象、脈象、便溺等熱的徵象)、易化燥傷陰為臨床主要表現。
簡介 歷史 分類 按病證性質分 辨證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