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上海強學會序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康有為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天下之變岌岌哉(1)!夫挽世變,在人才;成人才,在學術;講學術,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不如累合千萬之群,其成就尤速,轉移尤巨也。今者海內多故,天子怒焉憫憂(2),特下明詔搜求才識宏達及九能之人、一藝之士(3),而應詔者寡。固搜訪之未逮歟?得無專門之學風未啟,有以致之耶(4)?故患貧而理財,而專精農工商礦之學者無人;患弱而訓兵,而專精水陸軍及製造船炮之學者無人;乃至外國政俗亦寡有深通其故者,此所關非細故也(5)。
頃士大夫創立強學會於京師,以講中國自強之學,風雨雜沓(6),朝士鱗萃(7),尚慮未能布衍于海內。於是江海散佚,山林耆舊(8),益簪聚講求,如漢之汝南,唐之東都,宋之洛陽,為士大夫所走集者(9)。今為上海,乃群天下之圖書器物,群天下之通人學士,相與講焉。嘗考泰西所以富強之由,皆由學會講求之力。《傳》稱“以文會友,以友輔仁(10)”。《記》稱“敬業樂群(11)”。其以開風氣而成人才,以應聖天子側席之意(12),而濟中國之變,殆由此耶?其樂從諸君子游乎?吾願觀其成焉。
作品注釋
(1)岌岌:危險的樣子。
(2)憫憂:憤懣、憂慮。
(3)九能:古代統治者所理想的九種才能。一藝:儒家的六藝之一。
(4)得無:莫非,是不是。
(5)細故:小事。
(6)雜沓:眾多紛雜的樣子。
(7)鱗萃:群集。
(8)散佚:閒散隱逸。耆舊:故老。
(9)簪:疾速。汝南:郡名。東漢時汝南許劭、許靖俱有高名,為當時眾望所歸。其每月品評人物,有“汝南月旦評”之稱。東都:唐代以洛陽為東都,是都城長安以外的文化中心。宋之洛陽: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都是洛陽人,其學派稱為洛陽派。歐陽修等人曾在洛陽結成詩社,文彥博、司馬光等人亦結有“洛陽耆英會”。
(10)“以文會友”兩句:語出《論語·顏淵》。
(11)敬業樂群:語出《禮記·學記》。
(12)側席:不正坐,比喻期待賢良。語見《後漢書·章帝紀》。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早年學習儒家經典。1879年游香港,開始接觸西學。1882年赴京師應順天鄉試下第南歸,復經上海,大量購買介紹西方情況的書籍。1888年到北京,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請求變法。1895年,與梁啓超等一同入京參加進士考試,正值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聯合各省舉人一千多人“公車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成為近代第一次大規模的知識分子愛國活動。此後幾年,又多次上書提交變法的主張,終於在1898年受到光緒帝召見,開始戊戌變法。但不滿百日的變法被鎮壓,康有為流亡日本等國。辛亥革命後,他仍堅持立憲保皇、參與張勛擁清廢帝復辟活動,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康有為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