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早期開業額定資本10萬,但實際資本僅7萬餘。由於資本太小被同業稱為“小小銀行”,這在上海眾多的銀行中,實在是微不足道。而該行成立後發展之迅速,在我國銀行業中,卻是首屈一指的。上海銀行募資初期,投資者寥寥無幾,總共只有7名股東。陳光甫任總經理,但也兼營業、拉存款、跑客戶、搞放款等多職,晚上還得親自為青年行員開班授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業務迅猛發展,同總經理陳光甫經營精明,管理有方分不開的。到1926年時,資本增為250萬元,資產總額超過4,700萬元。到1927年後,由於與民國政府關係密切,業務上得到官僚資本銀行的支持,加上經營得法、管理多樣靈活、善於創新,業務進一步擴展,最高時分支機構達111個,職工2,775人,存款總額近2億元,列私營銀行首位。他強調銀行要“服務社會”,“服務社會”的理念使上海銀行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絕大多數市民的認可,儲蓄存款大增,實力明顯提高。
歷史
抗戰期間的貢獻:抗戰期間,該行致力於協助疏通物資、鞏固後方經濟基礎。創辦人陳光甫先生為協助解決國家財政危機,多次代表政府與美國交涉洽商借款,訂立下列協定:1.1936年訂立白銀協定;2.1939年訂立桐油借款協定;3.1940年訂立滇錫借款協定,為穩定國家幣制及籌措抗戰資金作出貢獻。在台復業期(1949年至1982年)
該行總行隨民國政府遷台後,即積極籌措復業。1954年奉準設立總管理處。1964年奉準復業後,1965年於台北市館前路正式對外營業,成為唯一自大陸遷台復業的民營銀行。1976年朱如堂先生接替陳光甫先生擔任董事長,繼續秉持「服務社會」之宗旨,以「處處為您著想」和「溫心、輕鬆、尊重」的服務理念,積極研發創新、加速業務自動化,提升服務品質。並成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以回饋社會,整體形象大幅提升、業務迅速成長,創下了許多第一併獲得許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