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隱潭位於雪竇寺西北五里許。澗水從東岙村流入崖口,折為一瀑;再落山腰,直至山足,形成三級瀑布。所以,稱為三隱潭。全長1600多米,從高到低,分別叫做:上隱潭、中隱潭、下隱潭。上隱潭以幽險見長;中隱潭以清秀取勝:下隱潭以奇秀稱絕。三個隱潭儘管地處深山幽谷,探訪步履艱難,但“酒醇不怕巷子深”,遊人仍絡繹不絕。歷史
宋代著名詩人梅堯臣《三層潭》的詩很能說明三隱潭的美景,他寫道:“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再落玉山腰,三落至山足;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蔣介石很相信民間關於三隱潭有龍的說法,他每次回到家鄉溪口,住在“妙高台”或“雪竇寺”,都要到三隱潭,站在老龍像前叩拜。有一次,他帶著孫子蔣孝文走到三隱潭龍王廟,點燭燒香,屈膝祈求。蔣孝文見他的爺爺如此虔誠,笑問:“爺爺.果真有龍嗎?你看見過沒有?”蔣介石瞧著孫子回答:“龍是天上神仙,能看見的不算龍。”三隱潭裡有沒有龍?誰也沒見到過,誰也解答不了這個疑問。只因為這個地方自然環境特別,懸崖峭壁,山風呼嘯,寒氣逼人,遊客站在潭邊,深潭碧綠,望而生畏,才神秘起來。膽小的遊人看後說不定會覺得潭裡真的有龍。其實,隱潭之水從三個崖口騰躍而出,折成三個瀑布,瀑布下有潭,隱隱若深不見底,才有“上隱潭”、“中隱潭”和“下隱潭”之稱。
景觀介紹
“上隱潭”。順崖上至潭底,築石階216級,形如天梯。流水兩壁巨石矗立,陡壁深壑,岩石上青苔斑駁,溝坎邊蒼松佇立。潭上架一座石橋,瀑布循崖傾瀉,高有40多米。流水呈線條形狀,水撞擊兩崖壁,震耳迴響,谷底橋上,霧氣瀰漫,水霧蒸騰,給人以清涼之感。
“中隱潭”。從上隱潭下行一里路,到達“中隱潭”。濃蔭蓋在澗水上。溪溝里塊石縱橫,跌宕怪異,流水繞石而行,盤旋曲折,經過千難萬險,衝出岩層。然後,一鼓作氣,噴出崖口,向東邊折射,形成飄逸的飛瀑,山風吹起水沫,四向飛濺,分不清是霧是雨,詩情畫意,盡現眼前。
“下隱潭”。自中隱潭下行500米,便是下隱潭。這裡巨石成堆。交叉相疊,大小塊石堆積足有十多平方米。其中有個石筍峰,高達20多米,石筍峰在潭上,深潭在峰底,顯露各半,潭水;中出兩個崖口.構成兩個天然瀑布,當地人稱為“鴛鴦瀑”。這對鴛鴦,很有點兒女惰長的味道。水流盤旋潭裡,似乎難捨難分,然後急速成瀑。當彩霞橫空。絢麗多姿,如一對鴛鴦凌空飛舞,纏綿難分,優美無比。
“下隱潭”瀑布出口旁邊有一個廟,面積約160平方米,稱為“龍王廟”。過去,每逢夏秋之際,天上久未降雨,天旱地裂,人畜無水.當地百姓就到三隱潭拜龍王、求雨。少年時的蔣介石曾參加過“取龍”活動。他離家發跡後還經常談起取龍的往事。他每次到三隱潭.必到龍王廟一走,雙手甩幾下長袖,對著龍王像跪拜。有回,正當缺雨季節。他在秘書汪日章陪同下,坐轎到東岙村,兩人抵達下隱潭“龍王廟”里,蔣介石問汪日章:“帶香燭沒有?”汪日章正欣賞“鴛鴦瀑”,沒聽清蔣介石的話,回頭見蔣介石已跪在龍王像前拜了三下.站起朝外面走。這時,天空烏雲密布,突然下起雨來,蔣介石走出龍王廟,身子讓雨水淋著,汪日章拉他進廟。蔣介石說:“龍王顯靈了,回去馬上派人修理廟宇。”兩人冒雨回到家。翌日,吩咐三個泥水匠。對三隱潭龍王廟作了一番修理。至於那天下的雨是不是蔣介石向“龍王”求來的?誰也解答不了。這種偶然的巧合,不足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