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牛

三河牛

三河牛是中國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種,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產於額爾古納市三河地區,三河分別是:根河、得耳布爾河、哈布爾河。三河牛品種盛多,分別為(西門達爾牛、西伯利亞牛、俄羅斯改良牛、後貝加爾土種牛、塔吉爾牛、雅羅斯拉夫牛、瑞典牛和日本北海道荷蘭牛)複雜雜交、橫交固定和選育提高而形成。1986年9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驗收命名為“內蒙古三河牛”。

基本信息

產地環境

內蒙古 自治區 呼倫貝爾市是“世界上土地管轄面積最大的地區級城市”。市境內的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呼倫貝爾市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東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占自治區面積的21.4%,相當於 山東、 江蘇兩省面積的總和。南部與 興安盟相連,東部以 嫩江為界與 黑龍江省為鄰,北和 西北部以 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 蒙古國交界。邊境線總長1723.82公里,其中中俄邊界1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邊界675.82公里。

外形特徵

三河牛三河牛

三河牛體格高大結實,肢勢端正,四肢強健,蹄質堅實。有角,角稍向上、向前方彎曲,少數牛角向上。乳房大小中等,質地良好,乳靜脈彎曲明顯,乳頭大小適中,分布均勻。毛色為紅 (黃)白花,花片分明,頭白色,額部有白斑,四肢膝關節下部、腹部下方及尾尖為白色。成年公、母牛的體重分別為1050千克和547.9千克,體高分別為156.8厘米和131.8厘米。犢牛初生重,公犢為35.8千克,母犢為31.2千克。6月齡體重,公牛為 178.9千克,母牛為169.2千克。從斷奶到18月齡之間,在正常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平均日增重為500克,從生長發育上, 6歲以後體重停止增長,三河牛屬於晚熟品種。

生產性能

三河牛三河牛

三河牛產奶性能好,年平均產奶量為4000千克,乳脂率在4%以上。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其產奶量顯著提高。謝爾塔拉種畜場的8144號母牛,1977年第五泌乳期(305天)的產奶量為7702.5千克,360天的產奶量為8416.6千克,是呼倫貝爾三河牛單產最高記錄。三河牛的產肉性能好,2-3歲公牛的屠宰率為50%-55%,淨肉率為44%-48%。

生活習性

三河牛三河牛

三河牛耐粗飼,耐寒,抗病力強,適合放牧。三河牛對各地黃牛的改良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河牛與蒙古雜種牛的體高比當地蒙古牛提高11.2%,體長增長了7.6%,胸圍增長了 5.4%,管圍增長了6.7%。在西藏林芝海拔2000米高處,三河牛不僅能適應,而且被改良的雜種牛的體重比當地黃牛增加了29%-97%,產奶量也提高了一倍。 由於三河牛來源複雜,個體間差異大,不管是在外貌上還是在生產性能上都表現很出色。

地理標誌

根據《 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內蒙古海拉爾農牧場管理局申請對“三河牛”農產品實施 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1年7月8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呼倫貝爾市13個旗市區,包括 海拉爾區、 滿洲里市、 扎蘭屯市、 牙克石市、 根河市、 額爾古納市、 阿榮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自治旗、 新巴爾虎左旗、 新巴爾虎右旗、 陳巴爾虎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5′00〞~124°02′00〞,北緯47°05′00〞~51°30′00〞。

分類學

黃牛、水牛、三河牛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