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一船

三星一船

《規劃》衛星分為偵察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和載人飛船,史稱“三星一船”規劃,今日得以窺其全貌。另有作戰飛船,終極目標50噸級太空梭和150噸級空間站,並考慮登月,最前沿的構想果然一個都沒放過。 導航衛星代號燈塔。燈塔一號,核潛艇導航,超短波導航。燈塔二號,水下導航,超長波導航。1971年初步研製成功可用於全球導航的衛星。

概況

簡介

三星一船,指的是我國1968年,國防科委五院成立,負責空間技術研究抓總工作,擬定國家空間研製規劃,組織太空飛行器戰術、技術論證,組織實施和協調,負責衛星、飛船研製。《規劃》衛星通信衛星代號紅訊兵。紅訊兵一號,中軌道海軍通信衛星。紅訊兵二號,同步軌道戰略通信衛星。紅訊兵三號,使用離子推進器,大容量同步軌道通信衛星。1973年初步研製成功 。

出處

《錢學森的航天歲月》一書。兩張紙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久旱逢甘霖,乾柴遇烈火哇。
兩張紙披露了五院的研製規劃,應該從1966年5月制定的《發展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十年規劃》充實而來。

載人飛船代號千鈞棒。千鈞棒一號,2、3或5人偵察飛船。千鈞棒二號,2、3或5人殲擊飛船。
發射載具有東風六號,6噸載荷,1969或1970年使用。長征十號,50-150噸載荷,1975年使用。
兩頁紙以上內容,大多聞所未聞,紅訊兵和千鈞棒代號從未聽說。

設計建造過程

發展過程

中國1964年投身冷戰,戰略進攻和戰略防禦並舉,最高級項目逐步從進攻轉為攻防一體。進攻項目從核彈頭、液體戰略飛彈轉為戰略核潛艇和固體飛彈,防禦項目是反導、反衛。國家資源都圍繞著進攻與防禦展開。  《規劃》認為空間技術依賴於飛彈技術進展,後來的發展證實這一點。航天展開了長達四十年的疲於奔命,可憐巴巴的在75噸級發動機基礎上構建火箭,運載能力從來趕不上太空飛行器發展需求。至今,民眾夜不能寐,翹首企盼第二隻鞋,等待長征五號的誕生。

《規劃》認為空間技術受電子技術、光學技術、火箭技術制約。電子技術成為嚴重瓶頸,十幾年才迎頭趕上。光學技術進展良好,一朵奇芭。
技術發展有層次性,比如先搞出短程飛彈,再發展洲際飛彈,一步到位搞出洲際飛彈是不可能的。項目受需求重要度和技術層次共同制約,排定優先度,作戰飛船、太空梭、空間站等都是遠景,相信局限在前期研究的範疇內,沒有多少實際投資。大概了解星際航行座談會,讀過《星際航行概論》一書,會對太空梭和空間站無動於衷了,就應該這么搞。只有飛船是不夠的,要有空間站套用;有了飛船也是不夠的,要能重複使用。

八年科學規劃

整個70年代都在延續《規劃》。1978年8月,鄧副主席指示:“在空間技術方面,我國不參加太空競賽,現在不必上月球,要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實用的衛星上來。”1978年制定的《八年科學規劃》實用許多,發射天文衛星、氣象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電視直播衛星、資源考察衛星、大地測量衛星、電離層探測衛星等,這個規劃基本破產,只發射了通信衛星。

《規劃》沒有多少價值,橫豎搞不出來,但是意義非常大,指明發展方向,奠定發展基礎。決定腦袋的絕不能是屁股,更不能是情緒,一定要是思想。星際航行座談會和《星際航行概論》充滿思想,《規劃》也是,只是這些思想需要總結出來,從乾巴巴的技術文字里尋找出幕後的驅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