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建築
寺潤三教堂
寺潤三教堂,位於山西省陵川縣楊村鎮寺潤村中,距離縣城20公里,其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金代重修。2006年6月,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名錄,屬於特徵性金構建築。三教堂為單體建築,坐北朝南,平面形制為正方形,規模較小,面闊進深各三間。屋頂形制為二層檐歇山頂,二層出飛,一層不出飛灰,下層出廊,石質廊柱,斗拱用材較大,四鋪作單下昂,琴面式真昂,上層轉角斗拱後轉二跳抄頭上45度斜置抹角梁,由昂後尾架於其上,再承采步金及金檁荷載補間鋪作一朵,耍頭後尾成鎦金式挑承金檁。色筒板布瓦鋪制屋頂,四角柱側腳明顯,結構典雅精美。
整個建築建在長13.5米、寬11.9米、高1.4米的石砌台基之上,無柱礎,石台前刻有“重修石台袁世節施捨石窩”題記,無年代記載。
淄博市三教堂
淄博市三教堂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峨莊鄉西石村北約300米處的三佛山南麓。洪峨公路從其南側通過,為淄川東部山區最大的一處廟宇建築群。集佛、儒、道三教為一體,故名三教堂。該廟宇群歷史悠久,據發現的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重修碑記載,其始建於唐代,至宋代重修時改名三教堂。寺院中存放有明·萬曆33年(公元1605年)、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光緒24年(公元1898年)的各次重修碑記。文革中特別是由於修築洪峨公路,該廟宇群中的文昌閣、萬仙亭、齋堂、觀音殿、泰山行宮、爐神姑廟、石大夫廟、鐘鼓樓等已被毀。
2002年,尚存山下、半崖、山上三組建築。山下組:本組建築在公路北側1至2米處,自東而西由純陽閣、玉京金闕殿、仙臨殿、佛爺殿連成一體,大多為石材建築。宗教以道教為主。半崖組:在山下組東北坡處一長約20米、寬約5米的院落中。依山而建地藏菩薩殿、白衣大師殿。磚木結構,均為獨間。山上組:由半崖組登山而上,東北方即為山上組建築,稱玉皇頂,是一長寬各為20米的院落。山門東向,前院西側為靈官殿,後院正殿為玉皇殿,磚石結構、無梁,院東西兩側各有側殿,磚木結構。2002年,山上東北處新建一塔。在山下可以看到塔的樣子及大概輪廓。
山西澤州縣三教堂
澤州縣三教堂,又稱李寨三教堂,位於澤州縣李寨鄉陟椒村,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三教堂現存五通碑刻考證,三教堂創修於明嘉靖十五年,清康、乾、道光時期屢有修建,始呈今日規模。薩那交通坐北向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建有舞樓、獻亭、三聖殿,兩廂建配殿各六間。獻殿面寬三間為8、8米,進深四椽為5、2米:古砌台基1、3米,建築面積65平方米。殿頂單椽歇山式,五踩雙翹雙昂異形拱。柱礎壘疊式,雀替裝飾華麗,雕作牡丹、龍鳳。舞樓上下二層寬三間,上層供演出,分前後場,斗拱分布於柱頭、補間、五彩雙下昂,單椽歇山頂。台內有關演出劇種、戲班、演員的題記為上黨戲劇研究的重要史料,整座教堂形制整齊,規模宏大。三教堂為崇祀儒、釋、道三教堂創始人而立。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北荊門三教總堂
荊門三教總堂,坐落於鳳凰湖畔,有全國最大的“萬法歸宗”石牌坊、總堂,逍遙堂、八仙堂、忠義堂、義和堂、感恩堂、天王堂、觀音堂、三清殿、念佛堂、心燈堂、福祿堂、清風堂、齋堂、道人院、佛道塔、會仙橋、鐘鼓樓、龍亭、三教畫苑、三教學堂、三教印社等,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甲類宗教場所。依山傍水,環境優雅,總堂供奉釋迦牟尼居中,老子居左,孔子居右。香火鼎盛,文化氛圍極濃。青島市三教堂
青島市三教堂:位於青島市黃島區轄區柳花泊老君塔山前,建於明朝。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為廟會。此廟建於明代。清光緒年間曾重修了一次。三教堂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院,上院建有神殿3間,內供佛、道、儒3教的教祖;東偏殿4間,內供送生娘娘、牛馬王、龍王、僧王(清親王僧格林沁);西偏殿4間,內供胡三太、三皇姑、關帝、雹泉神。下院東西廂房各4間,西廂為道士宿舍,東廂為香客宿舍。有廟田80畝,廟山20畝,系大夼、法家莊兩村所施捨。常年有道士1人主持,最末一任道士俗姓王,法號不詳。
解放後道人還俗,1958年,民眾拆廟磚大煉鋼鐵,廟田廟山分給附近村莊貧農耕種。
萊蕪片家鎮三教堂
萊蕪片家鎮三教堂,位於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張家窪街道片家鎮村村南百米處(現已與鎮連線),經歷代修建而成。據“三教堂”西南角明代所立建修碑文佐證:“三教堂”原最初古建築俗稱“佛爺殿”,由片家鎮片氏領袖帶領鄉民始建於唐朝武周時期(公元684年),名曰:“興隆寺”。元、明年間,外地鄉民紛紛遷居片家鎮及其周邊地區,為避戰亂,保一方平安,續建了“關帝廟”。明萬曆年間“佛爺殿”中續建了老子、孔子塑像。伴時三教俱興,“佛爺殿”易名“三教堂佛殿”。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在”興隆寺”東南角“重修九聖堂”碑文記載:“鎮裡保(片家鎮保),興隆寺,古名‘三教堂佛殿'”。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在東北角修建了“文昌閣”。清末重修了鐘樓,鑄造了金鐘,續建了泰山奶奶廟、土地祠和戲台。在“三教堂”西南角有和尚林,還有水房、膳房等寺廟管理機構建築數間,是和尚與道士管理教堂的場所之地。至此,“三教堂”寺廟建築成群,形成了”三教一體”的活動中心。清末,更名為“三教堂”。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又進行了續修。片家鎮“三教堂”建築磚石結構,教堂建築牆四角黑磚壘垛,四牆面用片家鎮東嶺出產的白色方塊石砌成,雕梁畫柱,殿頂青瓦覆蓋,二龍滾脊,哈叭狗四角挑梢,結構勻稱精巧,造型古樸典雅,高大巍峨,氣勢恢弘。“三教堂”周圍三點五米高的深紅色廟牆護衛。整個教堂屬明朝和仿明朝建築,總共占地七畝多。
片家鎮原“三教堂”,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後改為三月二十八日,均起廟會,唱戲三至十天,四方鄉民到廟會看戲、貿易和進香,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廟會與片家鎮逢三、八集市相互映輝,常年香客雲集,盛況空前,其名聲遠播,虔誠潔祀千年矣。
公元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我黨地下工作者,以教堂為掩護作為活動中心,辦學習班培養發展黨員和革命骨幹,使他們走上了革命道路,為國培養孕育了許多名存青史、廣為傳頌的仁人志士。
片家鎮原“三教堂”殿內文物始毀於民國時期,全部建築在公元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大煉鋼鐵運動中拆運一空,整個建築群蕩然無存。舊址依次建為片家鎮大隊副業場房、片家鎮國小。但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仍有附近村民到原址燒香拜佛,消災還願,祈求人丁平安、社會穩定,已沿成習。
欣逢改革開放,政通人和,百業俱興之盛世,為弘揚中國古老文化,重現傳統文化遺產,紀念為國培養人才之地,滿足廣大村民意願,由片家鎮村及其周邊村民誠心自願而起,議聚群才眾民,踴躍爭先,自願施捐,在片家鎮“三教堂”原址處,繼前人之舉,按原樣分期重建之。於公元二00六年七月動工,重建了“佛爺殿”、“泰山奶奶廟”和“關帝廟”。以期望澤潤民生,惠施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而護國保民平安之。
河南滑縣三教堂
河南滑縣三教堂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縣城城南,是中原著名佛、道、儒教聖地。這裡保留著中原原始的生活環境,有著近五百年的歷史。 此處位於原來黃河古道之中,距離黃河故堤近百米之遙,是摩拜誦仰談天論道的好地方。現有主殿一座、東西配殿各一座、牌房一座、還有龍王廟、李氏真人廟、觀音廟、地王廟等各一座,2007年,村里自發投資80多萬元,對這一古蹟進行整修,這是三教堂村新與舊相結合思想的具體表現,現已經是滑縣高平鎮著名旅遊景點之一,每新年伊始,三教堂都聘請河南豫劇團來村里演出,讚美艱苦奮鬥帶來的巨大變化,增添著三教堂人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堂村
村情簡介
三教堂村,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縣城城南高平鎮,106國道東側,西臨大廣高速。 改革開放以來,三教堂村遵循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儘快朝向富裕道路,實現了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是滑縣縣城發展最快的農村之一。三教堂主要依靠當地糧食資源,剩餘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實現了層層增值和良性循環,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出現了一批著名商業專家,2008年村里年總資產2000多萬元。為了增強集體經濟的實力,三教村提出“外出致富”,本著“誠信、實幹、創新、返鄉”的指導思想,一批能幹的致富帶頭人走出農村,積累資本和經驗,為三教堂村以後快速發展做好充足的資源準備。三教堂發展潛力大、前景好。
黨政黨風
三教堂在村支部的領導下,已經形成村風正、民風好、黨風廉,社會治安秩序井然的行政村,多次被評為“高平鎮文明村”“返村任職先進集體”等稱號,多名商業人士被評為“貢獻家鄉先進個人”。三教堂村大力提倡“一個人富了不是富,集體富了才是富”堅持做到“三牢記”(牢記國家、牢記集體,牢記本村村民)。這種風氣已成為三教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的動力。距今為止,在老一批商業精英的英明領導下,湧現大批年輕商業精英,特別是在北京、大慶、長治、內蒙、甘肅、新疆等各地,為三教堂做出巨大貢獻。
三教堂傑出人士代表:范宗雨、范國振、趙社民、趙鵬舉、趙進廣、范忠典、楊社恩、楊百恩、范彥江、楊永傑、楊瑞傑、趙煥興、趙煥磊、趙朋帥、趙靈敏、趙永勝等等。三教堂主要姓氏:范、黃、李、馬、王、趙、楊等(按首字母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