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坐落於重慶市萬州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入選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是一所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以文、工為主,其他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重慶三峽學院創建於1956年,其前身為四川省萬縣國中師資訓練班,先後更名為萬縣大學、萬縣專科學校、萬縣師範專科學校。1994年,萬縣師範專科學校與萬縣教育學院合併成立四川三峽學院,並升格為本科院校。2000年,學校更名為重慶三峽學院。2003年,重慶三峽經濟學校併入。2013年,學校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建有百安、沙龍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983.3畝,校舍建築面積約44.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2億餘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8億元,館藏紙質文獻168萬冊、電子圖書165萬種;下設17個二級學院、58個本科專業,擁有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教職工1100名,其中專任教師近800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 辦學源頭

合併前三校歷史 合併前三校歷史

重慶三峽學院由萬縣師範專科學校、萬縣教育學院及重慶三峽經濟學校合併而成。

萬縣師範專科學校的前身為創辦於1956年的四川省萬縣國中師資訓練班。學校於1958年更名為萬縣大學;1959年更名為萬縣專科學校;1977年時為萬縣地區教育行政幹部學校高師班;1978年轉設為萬縣師範專科學校。

萬縣教育學院的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萬縣專(地)區教育行政幹部學校。學校於1979年更名為萬縣地區教師進修學校;1984年更名為萬縣教育學院。

重慶三峽經濟學校的前身為萬縣地區經委乾訓班。學校在1984至1996年時期為萬縣地區交幹部學校、萬縣地區工交職工中專學校;1996年更名為四川省萬縣市經濟學校;1998年更名為重慶三峽經濟學校。  

• 合併時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峽大學籌備組”在萬縣師範專科學校掛牌。

1993年10月,原萬縣師範專科學校和萬縣教育學院完成了實質性的合併。

1994年3月,萬縣師範專科學校、萬縣教育學院合併組建為四川三峽學院,並升格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峽學院更名為重慶三峽學院。  

2003年3月,重慶三峽經濟學校併入重慶三峽學院。    

2013年7月,重慶三峽學院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4年9月,重慶三峽學院入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名單。  

2018年11月,重慶三峽學院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開辦三峽人工智慧學院。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

根據2017年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十二五”期間,學校承擔部市級 以上科研項目 350 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部項目23項。截至2018年5月,學校科研人員成功申請專利30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30餘項),發表論文 900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文章700餘篇,CSSCI、CSCD期刊論文9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90餘部。學校科研成果先後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科技進步獎、 重慶市自然科學獎、重慶市社科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是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重慶市科普基地,重慶市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擁有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3個,市級研究中心(院、實驗室)3個,市級學會2個,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各1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團隊和培育團隊各1個,校級科研所24個。    

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水環境演變與污染防治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輕合金材料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三峽庫區農業生態安全  

市級學會:重慶市三峽文化研究會、重慶市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研究會  

序號 名稱 級別 負責人 依託單位 批准時間
1 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 市級 郭作飛 文學與新聞學院 2002.01
2 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市級 李炯光 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中心 2006.12
3 三峽庫區水環境演變與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市級 付川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2011.11
4 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校級 邵宇豐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12.07
5 非線性科學與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 校級 魯祖亮 數學與統計學院 2012.07
6 西南民族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校級 滕新才 民族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2012.07
7 三峽美術研究與創作中心 校級 崔毅 美術學院 2012.07
(以上名單未列完全)參考資料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49萬冊,生均圖書為77.35冊,電子圖書159萬種,中外文現刊1425種;擁有CNKI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 萬方資料庫、EBSCO 資料庫、FAJS 外文期刊資料庫等 15 箇中外文資料庫;收藏有《四庫全書》等大型古籍叢書、類書3.5萬多冊,善本1300餘冊,其中有《四聲韻譜》孤本一套。2010年,圖書館入選“第一批重慶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共有64種古籍入選“第一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  

• 學術期刊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是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重慶三峽學院主辦、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發行的綜合類學術理論刊物,注重對三峽地區社會、經濟、科技和教育等重大問題的研究,長期開設“三峽研究”、“幻想文學與幻想文化”等特色欄目。在對“三峽”的研究中,以本土性、現實性、持續性和學理性見長,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還開設了“理論研究”、“經濟與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文學研究”、“語言研究”、“法律研究”、“教育研究”等熱點欄目。

本刊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三峽研究”欄目多次榮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和地方高校學報頒發的“名欄”、“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優秀欄目”獎以及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優秀欄目”獎。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重慶三峽學院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東南大學對口支援單位,與國內多所大學及美國僑港大學、喬治亞佩雷米特大學、丹佛社區大學、馬來西亞科技大學、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南澳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等大學建立了互派教師、訪問學者和學術交流等合作關係,在美國丹佛社區大學開辦了孔子學院並建立了“中國文化體驗中心”。此外,學校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46 個。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共有17個二級學院,擁有涵蓋9個學科門類的55個本科專業,形成以文、工為主,其他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學科結構,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二級學院本科專業
重慶三峽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理學(師範)、通信工程
重慶三峽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化學教育(師範)
重慶三峽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汽車服務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對口高職本科)
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學、動 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
重慶三峽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師範)、園 藝
重慶三峽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土木工程
重慶三峽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對口高職本科)
重慶三峽學院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經濟統計學、經濟學、會計學(對口高職本科)
重慶三峽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遊管理、市場行銷、酒店管理(對口高職本科)
重慶三峽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民族學(經濟與管理)、法 學、少數民族本科預科
重慶三峽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統 計 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
重慶三峽學院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師範)
重慶三峽學院外國語學院日 語、英語、英語(師範)
重慶三峽學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網路與新媒體、廣告學
重慶三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國小教育(全科教師·免費師範生)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重慶三峽學院擁有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涵蓋10個二級學科),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3個市級重點學科。  

重慶市重點學科(3個):中國語言文學、區域經濟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碩士點

學術型碩士:

所在學院一級學科專業
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機電系統電子技術、非線性電子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公共管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

專業型碩士: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教育碩士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生物、美術、體育學科教學等6個領域,農業推廣碩士涵蓋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農業信息化等3個領域。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100名,其中,專任教師770人,教授10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5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3人,重慶市名師3人,重慶市優秀教師1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市級教學團隊6個。    

市級教學團隊(6個):

中國文學類課程、經濟學課程

本科數學核心繫列課程、計算機類核心課程

生態與環境保護課程、體育教育專業核心課程  

科研創新團隊:

序號 團隊名稱 級別 依託單位 負責人 建設時間
1 三峽庫區水質演變及水環境安全 市級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祁俊生 2010-2012
2 超寬頻光纖無線接入技術 市級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邵宇豐 2013-2015
3 三峽庫區農業生態安全 市級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胡廷章 2010-2012
4 中國古典文獻學 校級 文學與新聞學院 謝建忠 2008-2010
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校級 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郭學軍 2008-2010
6 電子信息 校級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戴閩魯 2008-2010
8 西南民族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研究 校級 民族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東人達 2008-2010
9 三峽庫區庫岸地質災害防治 校級 土木工程學院 何澤平 2010-2012
10 三峽文獻整理與研究 校級 文學與新聞學院 謝建忠 2010-2012
11 對比語言學及語用學研究 校級 外國語學院 王揚 2010-2012
12 非線性發展方程 校級 數學與統計學院 王良偉 2013-2015
13 三峽庫區農產品綠色保鮮技術 校級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汪開拓 2013-2015
14 山地農業現代化 校級 經濟與管理學院 熊建立 2013-2015
15 西南民族文化傳承創新 校級 民族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陳興貴 2013-2015
16 理論語言學及其套用 校級 外國語學院 劉曉林 2013-2015
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共有重慶市特色專業3個、“三特”專業7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精品課程13 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獎18項。  

重慶市特色(建設)專業:漢語言文學、民族學(經濟與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信息與計算科學

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化工自動化特色學科專業群

重慶市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漢語言文學

高等學校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物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生物與食品基礎實驗教學

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族學專業分層人才培養模式、面向三峽庫區機電產業的“定製式”人才培養模式

與東南大學“1+2+1”聯合培養專業:會計學、土木工程  

重慶市精品課程:數字電子技術、   三峽民間美術、  

校級精品課程:通信原理  

(以上部分名單未列完全)

• 學生成績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學生公開發表論文近500篇,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 50餘項,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廣告藝術大賽等專業競賽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300餘項,連續在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國 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文化傳統

• 校訓

重慶三峽學院 校訓 重慶三峽學院 校訓

厚德、博學、自強、創新  

釋義: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和人格品質,其內涵為“協作、奉獻、寬厚、誠信”。

“博學”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是指廣博地學習知識,其內涵為“尚學、博覽、善思、明辨”。

“自強”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作不斷努力,頑強拼搏解。傳承和弘揚三峽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強也包括身體之強、學業之強,更指能力之強、意志之強。其內涵為“勵志、堅韌、篤行、有為”。

“創新”指破舊立新,推陳出新,意指創造、創意、創見。其內涵為“繼承、揚棄、求是、超越”。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長方形旗幟,旗幟中央為校名,校名上方為學校校標。  

• 校標

重慶三峽學院校標 重慶三峽學院校標

學校校標為雙圓套圓形徽標,雙圓之間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學校英文名稱,內環中間有太陽和象徵長江三峽夔門的組合圖案,組合圖案中間有學校英文簡稱“CTGU”和建校時間“1956”字樣。  

• 校徽

學校校徽為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所佩戴校徽為紅底白字,學生所佩戴校徽為白底紅字。  

• 校歌

《三峽學院之歌》

踏著三峽的聖土,沐著三峽的靈光

我們的三峽學院聳立在,三峽庫區的心上

啊,你是智慧的寶庫

啊,你是知識的殿堂

你用科學的能量,鑄造高等教育的輝煌

啊,校風嚴謹,人氣興旺

啊,厚德博學,創新自強

培養時代精英,造就社會棟樑

培養時代精英,造就社會棟樑

肩負庫區人民的希望

托起祖國金色的太陽

金色太陽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廷勇

院長、黨委副書記:張偉

黨委副書記:崔廣平

副院長:祁俊生、譚明術、陳文昆、臧小林、付川  

紀委書記:李金斌    

重慶市高校一覽

重慶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