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四庫

七略四庫--七略: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和方技略,四庫分為:經、史、子、集。

基本簡介

《七略》

中國第一部綜合性圖書分類目錄 ,漢代官府藏書目錄。西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劉向等人校勘政府藏書,為每種書編撰敘錄一篇,後將各書敘錄彙輯成《別錄》一書 。劉向之子劉歆在《別錄》的基礎上編成《七略》。全書分為七大類: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和方技略。輯略是寫在六略之前的一篇概括性的學術簡史。所以《七略》實際上分為六大類。《七略》對其後的圖書分類學、目錄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原書唐末佚失,東漢班固以《七略》為藍本編成《漢書·藝文志》,從中可知《七略》的概貌。清代姚振宗等人有輯本。

《四庫》

四庫分為:經、史、 子、 集

“經”指的是儒家經典,比如四書五經

“史”指的是史書,比如紀傳體的二十四史,編年體的“資治通鑑”等。

“子”指的是除儒家經典之外的諸子百家的著述。

“集”指的是歷朝歷代文學家藝術家的文集,以及其他社會百科的專著。 四庫,又稱四部,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名稱。官方圖書分類見殷周之際。古時“君舉必書”。《隋書·經籍志一》:“考之前載,則《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類是也。下逮殷、周,史官尤備。”《漢書·藝文志十》:“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魏晉荀勖,東晉李充先後以甲、乙、丙、丁四部總括群書。隋唐後延用,《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永2領銜,紀昀總纂,修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綜合叢書,歷時十五年,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成《四庫全書》。收入圖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共繕寫七部,分貯內廷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瀋陽故宮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讕閣。現大陸存三部,台灣存一部,另三部毀於戰火。

經部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子部包括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等著述及部分佛教類、道教類、古代小說等;集部包括楚辭、漢賦、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歷代文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