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勢拳

亦稱七士齊勢。回族拳路之一。流行於河南、陝西等地。據傳宋太祖趙匡胤攻打西關,回族民眾為抗擊選創此拳。

清末伊斯蘭教四大門宦之一的嘎迪忍耶分“七門門宦”,為不忘先聖教義與遺訓,故名。七勢即:劈勢、抹手勢、旱遊船勢、轆轤轉勢、獸頭勢、夜行犁勢、插花勢。講究“明三節、齊四梢、閉五門、觀六路、聽八方”等功法。拳術套路多走直線,器械多打四門,攻防性強,勁道剛柔,招法虛實變化大,身法張合吞吐,步法進退趨避,架勢偏低,以根子腿為主,練下盤功夫。基本功有腿功(靴功、懸功、踢腿、彈腿)、腰功(蛋環腰、甩腰、翻腰、滾腰)、站功(腦後掌、恨地無環、護心掌、霸王舉鼎等)、演腳步(弓步、馬步行進間習練)、鼎功(頭、肩、手、肘、指),八段勁(錦)。該拳由回民郭文治傳至上海,後有朱紅寶等人習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