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陂鄉

丁陂鄉

丁陂鄉地處中國江西省瑞金市西北部,東鄰寧都縣黃石鎮,南接本市瑞林鎮,北連寧都賴村鎮,西毗鄰于都縣葛坳鄉,離市區82公里,丁陂鄉總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391畝、山地面積65730畝、丘陵6109畝、河流水庫4100畝、房屋道路2500畝;丁陂鄉6個行政村,81個村小組,756個自然村,總人口10096人。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丁陂鄉丁陂鄉漁業
瑞金市轄鄉。1949年置丁陂鄉,1958年屬瑞林公社,1984年屬瑞林鄉,1987年分設丁陂鄉。位於市境北部,距市區49公里。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1萬。有公路至瑞林、寧都,南接瑞金至下壩公路。有水運至贛州。轄丁陂、水溪、里田、山潭、山溪、山龍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紅薯、大豆,盛產油菜、生薑。鄉鎮企業有紅磚廠、林場。丁陂雖地處僻壤,但歷代不乏名人志士,如清末愛國主義思想家陳熾的祖家就在丁陂,在周邊縣市稱丁陂為“才子之鄉。丁陂自然資源豐富。含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主要分布於丁陂鄉山溪、水溪、里田村一帶,大約能開採2000---3000萬噸,其含元素釔、鈰、、釤、銪、釔、銩、鏡、鏑等15種;石材資源豐富,在丁陂、水溪村等村有豐富上等的花崗岩,目前正在開採。丁陂鄉還有較為豐富的毛竹、杉、松等林木資源;梅江河流經丁陂鄉11公里,其河內的梅花石河床有一個0.6公里的天然鯉魚繁殖場,每年的清明至穀雨季節大江大河的鯉魚到此繁殖,為當地經濟起到一定的作用,稱之為“聚寶盆”,為何遠道的鯉魚會來此河床繁殖,至今是一個。境內有大小寺廟10多座,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山龍青蓮,該寺廟地處蓮花碗山脈北部的“聖峰棟”半山腰,其寺風景優美,四季氣候宜人,且旁邊有棵罕見的“竹葉青”樹,因樹葉像竹葉,稱之為竹葉青,樹葉甘甜味,清熱解暑,稱之為“神茶”,因此該寺是一個遠近聞名、旅遊和避暑的好去處。招商引資成績斐然。2003年以來,共引進外資服裝企業10餘家,在城區落戶,引進外資開發花崗岩企業一家,在丁陂鄉落戶。通過招商引資辦企業,為市財政創稅每年都達100多萬元以上,為鄉財政創稅每年近50多萬元以上。丁陂鄉的招商引資成績,多年來一直名列瑞金市第一名。

行政劃分

丁陂鄉紅薯
丁陂鄉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36元,財政收入90.萬元。丁陂鄉於1987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建制,從原來的瑞林鄉分出,1987年6月1日正式成立,駐紮於丁陂村山塘背小組境內。丁陂鄉地處瑞金市西北部,東鄰寧都縣黃石鎮,南接本市瑞林鎮,西連于都縣葛坳鄉,北毗鄰寧都賴村鎮,梅江河自北向南貫穿而過,離市區82公里。總地域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391畝、山地面積65730畝、丘陵6109畝、河流水庫4100畝;丁陂鄉6個行政村,81個村小組,農業人口總計10096人,其中勞動力4946個;丁陂鄉9個黨支部,現有黨員228名,丁陂鄉96%的村民都姓陳,還有、鄒、黃、周、劉、楊,溫等姓氏的少量村民。2006年底國內生產總值4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36元。境內有丁陂至瑞林公路,丁陂至寧都賴村公路,山潭村至寧都黃石公路,共同構成丁陂公路交通主幹道。另有村道9條。有3個移動基站,有青山背、白溪、環石三個渡口,境內有丁陂水庫和山龍水庫。目前,丁陂白溪大橋正在籌建之中,白溪大橋建成後,將使丁陂到瑞金市區路程縮短20公里,並直接貫通寧都縣黃石、對坊二個鄉鎮。

歷史文化

丁陂鄉竹葉青
文化底蘊深厚。丁陂歷來都崇文重教,非常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挖掘與保護,歷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如清末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維新志士陳熾的故里就在丁陂。丁陂的佛學文化也內涵豐富,境內有大小寺廟10多座,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山龍青蓮寺,該寺廟地處蓮花碗山脈北部的“聖峰棟”半山腰,其寺風景優美,四季氣候宜人,且旁邊有棵罕見的“竹葉青”樹,因樹葉像竹葉,稱之為竹葉青,樹葉甘甜味,清熱解暑,稱之為“神茶”,因此該寺是一個遠近聞名、旅遊和避暑的好去處。丁陂鄉小吃文化亦很豐富,客家擂茶、薯包魚遠近聞名。丁陂鄉重視教育,丁陂鄉有一所國中和五所國小,丁陂國中“勵志樓”教學樓為香港同胞曾宇佐、陳遠翔夫婦捐資35萬元人民幣建造的;五所國小的校舍幾經改建,目前都實現了鋼混或磚木結構的教學樓,其中丁陂中心國小為三層的鋼混結構教學樓群。

自然資源

丁陂鄉毛竹
自然資源豐富。含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主要分布於丁陂鄉山溪、水溪、里田等三個村,大約能開採2000---3000萬噸,其含元素釔、鈰、譜、釤、、釔、銩、鏡、鏑等15種;石材資源豐富,在丁陂、水溪村等村有豐富上等的花崗岩,正在開採。丁陂鄉還有較為豐富的毛竹、杉、松等林木資源;梅江河流經丁陂鄉11公里,其河內的梅花石河床有一個0.6公里的天然鯉魚繁殖場,每年的清明至穀雨季節大江大河的鯉魚到此繁殖,為當地經濟起到一定的作用,稱之為“聚寶盆”,為何遠道的鯉魚會來此河床繁殖,至今是一個謎。自從瑞林上長洲電站建成後,丁陂境內的河床成為庫區,是開發水面養殖的好場所。

經濟發展

丁陂鄉席草
經濟發展良好。丁陂新圩於1998年1月建成並交付使用,主街道長200米左右,還有支街道3條,商易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農業產業以菸葉、席草、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以水稻為大宗種植,另有豌豆、生薑花生、黃豆等經濟作物。近年,招商引資成績斐然。2003年以來,共引進外資服裝企業10餘家,在城區落戶,通過招商引資辦企業,2005年為市財政創稅100多萬元以上,為鄉財政創稅每年近50多萬元以上,丁陂鄉的招商引資成績,多年來一直名列瑞金市第一名。丁陂鄉緊緊圍繞市委“一個中心、四個打造”的奮鬥目標,立足丁陂本土實際,積極挖掘發展潛力,正在致力打造一個“綠色、和諧、人文”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