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作家]

丁玲[作家]

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共產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11月,丁玲到達陝北保全,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來,給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法取代的貢獻。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丁玲丁玲

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生。湖南臨澧人。現代女作家。丁玲是常用的筆名。此外,還有彬芷、曉菡等筆名。卒於1986年3月4日

幼年喪父。從小深受母親反抗封建禮教、主張婦女獨立自強思想的薰陶。國小時開始閱讀中國古典小說和林紓譯述的外國小說及《小說月報》等。1925年與胡也頻結婚。在這期間,在與瞿秋白向警予等人的交往中,接觸到社會革命的理論,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同時也豐富了生活閱歷。

從1927年至1929年間的作品,收入《在黑暗中》、《自殺日記》等集中。這些作品描寫衝出封建家庭的知識女性要求個性解放、追求戀愛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悶、空虛、傷感甚至絕望的情形。莎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由於富有時代色彩,又寫得大膽細膩、形象生動,獲得讀者的強烈共鳴。從此成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主要經歷

丁玲(前排中)丁玲(前排中)

1911年進常德女子師範幼稚班學習。

1918年常德女子國小畢業,後考入桃源第二女子師範。

1919年轉入長沙周南女中。(lsjt.org)1922年入上海大學中文系學習。

1927年發表小說《夢珂》,次年發表《莎菲女士的日記》。

1929年參加籌辦《紅黑出版社》,編輯《紅黑》月刊和《人間》月刊。

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聯盟,主編《北斗》。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左聯”黨團書記。

1933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

1936年獲釋,後赴延安,任中國文藝協會主任、紅軍大學教授、西北戰地服務團團長、陝甘文協副主任。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

1946年參加土地改革,完成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1951年獲史達林文學獎金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丁玲致力於新中國的文藝領導工作和編輯工作,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處長、中國作協黨組書記、中國作協副主席、《文藝報》主編、《人民文學》主編、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

1955年被錯定為“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1957年被錯定為“丁玲、(LSSDJT.com)馮雪峰右派反黨集團”的主要成員。

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殘酷迫害。

1980年,中共中央為丁玲徹底平反,恢復其黨籍和政治名譽,並被補選為全國第五屆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當選為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作協副主席、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委,全國婦聯理事、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中國》雜誌主編。輯有《丁玲文集》。

1986年《中國》被勒令停刊。

1986年3月4日去世。

感情生活

與胡也頻:投入真情
丁玲與胡也頻在北京丁玲與胡也頻在北京

1924年,丁玲來到了北平。在一個社交場合結識了青年編輯胡也頻。此時的丁玲正在為親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艱辛而痛苦,對比她還小一歲的胡也頻毫不動心。她感到自己無法在北平繼續生活下去,於是選擇了離開,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窮編輯胡也頻居然借了錢追到湖南,他蓬頭垢面出現在丁玲母女面前,猶如一個愛情的乞丐,丁玲緊閉的愛情大門終於被打開。他們在山上住著,有時候要到城裡去買東西,胡也頻一個人下山,丁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著胡也頻一塊去。一次他們回來的時候,經過一個淤泥地,走進淤泥地就出不來了。於是他們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說說悄悄話,直到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一個過路人才把他們給拉了出來。他們住在亭子間裡幾乎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生活簡單而又純真,就像小孩子們過家家,雖然貧寒卻過得十分溫馨。

1931年2月7日,年僅29歲的胡也頻被槍決於上海的龍華司令部。悽厲的槍聲震撼了中國,也擊碎了丁玲最初的愛情。

與馮雪峰:無限遺憾

馮雪峰當時在北大自修日語。丁玲第一次見到馮雪峰的時候,感覺非常失望,她本來認為一個北大學日語的年輕人應該是很英俊瀟灑的,而他看上去像一個鄉下人。然而他們談談文學,談談時事,師生關係無意當中就改變了。
於是在與胡也頻相愛的同時,丁玲又愛上了文學天才馮雪峰。性格開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兩個男人共同生活,他們真的在西湖邊共同相處了一些日子,結果胡也頻堅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從文。沈從文告訴他夫妻之間應該怎么相處,胡也頻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終,馮雪峰離開了杭州,胡也頻與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絞地看著馮雪峰離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頻的身邊。

與馮達:噩夢一場
丁玲丁玲

胡也頻犧牲以後,史沫特萊採訪丁玲,需要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就是馮達。丁玲跟馮達認識了,他們於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馮達柔柔的關懷像細雨一樣令丁玲無法拒絕,他們結婚了,並一起度過了長達三年的平靜生活。
1933年5月14日那天,馮達出門時告訴丁玲“12點鐘要是我不回來你就趕緊離開”,結果馮達一出去就被特務盯住了,一直磨到12點過了以後才回到家中。他回來一看丁玲還在,倆人就這樣一塊兒被捕了。在監獄中,馮達含著眼淚向丁玲賭咒發誓,說他沒有出賣丁玲,丁玲相信了他。性格剛烈的丁玲準備以死來抗爭,請求馮達幫助她自殺。她把頭頸伸進繩套,一腳踢翻了凳子,馮達實在看不下去,把已經失去知覺的丁玲救了下來。在浙江莫乾山的監獄生涯漫長而又陰森,丁玲在獄中懷孕了,並於1934年9月生下了一個女嬰。以後她義無返顧地離開了馮達,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與陳明:摯愛深沉

1937年2月,出獄後的丁玲來到延安。當時延安文藝界紀念高爾基逝世一周年,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文藝晚會,其中演出的一個節目就是根據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改編的一個話劇,台上演巴威爾的年輕小伙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小伙子濃眉大眼,高鼻樑,英俊瀟灑。丁玲在陳明的身上看見了胡也頻的影子。
1942年,38歲的丁玲與25歲的陳明在人們的嘲諷和挖苦聲中正式結婚。他們沒有舉行婚禮,也沒有請客吃飯,兩人手牽著手在延安的街頭快樂地散步,心中洋溢著無限的幸福。但沒想到,1955年,丁玲作為“丁玲反黨集團”的主謀遭到批判,隨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長達8年;以後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監獄。5年出獄後,再被送到山西鄉村。直到1979年平反為止,在25年中,陳明一直陪伴著她,他們的愛情經受了最嚴酷的考驗。

人物軼事

一張舊報紙背後的故事

2009年,丁玲故鄉常德名人館受捐了一份特殊文物——《戲劇集納》。《戲劇集納》記錄了76年前震動中國文壇的“丁玲失蹤事件”,再現了左翼作家聯盟與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鬥爭,以及社會各界營救作家丁玲的歷史。《戲劇集納》這份“左聯”機關刊,僅發表過一期。據已有的可查資料反映,目前存世的另一份在北大圖書館。文物捐贈者是年近七旬的湘西北收藏家周新國先生。

文學作品

《莎菲女士的日記》《莎菲女士的日記》

《夢珂》
《莎菲女士的日記》
《水》
《夜》
《母親》
《自殺日記》
《跨到新時代來》
《延安集》
《彭德懷速寫》
《我在霞村的時候》
《歐行散記》
《到民眾中去落戶》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丁玲近作》
《丁玲散文集》
《丁玲短篇小說選》
《丁玲中篇小說選》
丁玲戲劇集
《生活·創作·修養》
《生活·創作·時代靈魂》

榮譽獎項

1951年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得了史達林文學獎二等獎。

1986年2月25日美國文學藝術院授予丁玲“榮譽院士”稱號,榮譽院士證寄到時,丁玲已離開人世。此為美國文學藝術院給丁玲的榮譽證書。

後世紀念

丁玲紀念館
丁玲紀念館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溫泉屯村,2015年9月下旬,的改造新建了《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書雕、文化牆等設施。
紀念丁玲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2014年10月12日由中國丁玲研究會、清華大學中文系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丁玲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湖南常德舉行。

人物評價

大膽地以男子丈夫氣分析自己,為病態神經質青年女人作動人的素描,為下層女人有所申述,丁玲女士的作品,給人的趣味,給人的感動,給讀者們一些新的興奮。反覆酣暢地寫出一切,帶點兒憂鬱,一點兒輕狂,攫著了讀者的感情,到目前,復因自己意識就著時代而前進,故尚無一個女作家有更超越的驚人的作品可以企及的。——沈從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