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指真如所入之識。又作一一識心、一心一心識。為非常、非無常之心念,故又稱俱非念、寂滅寂靜念。系密教依釋摩訶衍論所立十識中之第十識。謂真如門所依之心與實相一味之理會合,故稱識心;又真如之體乃通一切有情、非情,且為唯一者,故稱一心。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卷二(卍續七二·四四七下):‘第十識心,即真如門所依本法,而唯能緣自門真理,體能鑒用,照體獨立,故說為緣。’此心得緣真理為境界,故異於第九識(一切一心識)之不緣真理,而相當於天台四教中之圓教。[釋摩訶衍論卷二、釋摩訶衍論記卷二、胎藏金剛菩提心義略問答卷二末、宗鏡錄卷四十五](參閱一切一心識、十識)。
相關詞條
-
一切一心識
又作多一心、多一識心。 系密教所立十識中之第九識,亦即造作一切諸法之識心。 蓋此心所作之生滅,差別無量,隨其所作,故稱‘多’;又能作之心唯有一,故稱‘一...
-
八識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一識外道
主張人身中唯具有一心識之外道。 如小乘成實宗、經量部等皆主張此等‘一識說’。 ’此即所謂‘六窗一猿’之喻。
-
《識》
《識》佛教術語。梵文vi(分析、分割)和 jāna(智)的合成語,意指對對象進行分析、分類所起的認識作用。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識陰
佛教術語,語出《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成觀法師編著。
概述 詳述 -
九識
【九識】 [出宗鏡錄] 識以了別為義。謂能照了分別一切諸法故也。一眼識謂眼與色為緣而生眼識。眼識依根而生。眼根因識能見。是能見者。名為眼識。二耳識謂耳與...
簡介 典故 現實意義 延伸 -
《識法代言人》
《識法代言人》是TVB2005年的作品。
概述 內容簡介 角色簡介 相關插曲 媒體報導 -
六識
六識,(名數)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其與六根、六塵,合稱為十八界。唯識學派則加上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稱為八識。
定義 分類 九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