䰾魚[中藥]

䰾魚[中藥]
䰾魚[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䰾魚,中藥材名。本品為鯉科動物鋸倒刺䰾的肉。功能主治為:主壯陽道,溫中補衰。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鯉科動物鋸倒刺䰾的肉。

性味歸經

味甘,性熱,有小毒。

功能主治

主壯陽道,溫中補衰。

形態特徵

鋸倒刺䰾:體長而側扁,背部稍隆起,全體幾成長菱形,體長一般在40厘米左右。頭小,稍尖,頭的背部成弧形。吻鈍,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處相聯,唇後溝不相聯,上頜突出。須2對,前對比後對稍短。下咽齒3行,側扁,頂端微彎。鱗大,側線鱗28~32。背鰭條3,8、9,起點在腹鰭基部之後,硬刺強大,後緣有粗糙的鋸齒,背鰭起點前有一平臥向前的倒刺。腹鰭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臀鰭條3,5,末端可達尾鰭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數個體的鱗片前緣呈黑色,近尾鰭基部有一黑斑,幼魚更為明顯,有時腹鰭和臀鰭末端稍帶黑色。

生產區域

分布雲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煮食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補髓,補三焦之火。

2.姚可成《食物本草》:益脾胃。

3.《醫林篡要》:善發瘡,可用以起痘毒。

化學成份

肌肉含蛋白質,肽類,胺基酸,脂肪,膽甾醇(cholesterol),胡蘿蔔素(carotene),葡萄糖=-6-磷本以脫氫酶(glucose-6-phosphodehydrogenase),乳酸脫氫酶(lactatedehydrogenase)。腦含乙醯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可做中藥材的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