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交際禮儀新理念》

《21世紀交際禮儀新理念》

從而為讀者打造個人交際魅力提供有效的指導。全書分為基礎篇、套用篇,基礎篇從著裝、儀容、修養、談吐等幾方面。《21世紀交際禮儀新理念》全面展示現代交際禮儀與交往藝術的精華。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禮儀的關鍵不在於一個人表現出來多好的修養,而在於是否使交往對象感到舒適與被尊重。只有在交往中讓對方感到舒適與被尊重,你才可能得到最廣泛的認同。從而獲取更多的幫助。因此,交際禮儀的學問,實際上就是獲得人生成功的學問。

內容簡介

詳細論述了新世紀對禮儀的新的要求;套用篇從初次見面的禮儀、公共場所的禮儀、贈送物品的禮儀、餐飲禮儀、職場禮儀、接打電話的禮儀、做客與待客禮儀等幾處著眼,通過一個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來詮釋禮儀對於人際交往不可小窺的影響。此書對不同行業的讀者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是現代人社交、工作禮儀規範的實用指南。

媒體評論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荀子
世界上最廉價,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項物質,就是禮節。
——拿破崙·希爾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
——托·卡萊爾

目錄

交際禮儀基礎篇:新世紀,新人類,新理念
第一章禮儀--交際中永不過時的“通行證”
1.禮貌無須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
2.人需要尊重自己,也需要尊重他人
3.不學禮,無以立
4.不懂禮儀,如何登上新時代的大雅之堂
5.紳士淑女,不但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6.沒有禮儀,無論什麼美德都會變樣
第二章新時代,新規則--關於著裝這件事
1.西裝,穿好了身價不凡,穿不好貽笑大方
2.休閒裝,講氣韻,但更要講場合
3.“哈哈褲”,露出來的不是美麗,而是有失體統
4.弄巧成拙,都是亂穿惹的禍
5.細節,飾物佩戴中的天使與魔鬼
6.風度與氣質是可以穿出來的
7.讓領帶為你錦上添花
8.華麗與奢侈不等於品位與修養
9.穿出你的威信和美麗來
第三章儀容與修養密切相關--切勿自毀形象
1.一個人可以不美麗,但不可以不乾淨整潔
2.髮型:文明現代人,你需要“從頭做起”
3.口腔氣味,別給美麗留下缺憾
4.聞香識人,用香水烘托你獨特的美麗和韻味
5.化妝可使自身形象更趨完美,但也要分場合
第四章談吐有致--21世紀備受青睞的素質
1.稱呼不可脫口而出,它直接傳達你對他人的態度
2.質疑的話要藏在心裡,不要輕易說出來
3.隨意補充也是罪
4.避免無謂的爭論
5.得意事,最不堪談論
6.貿然打斷對方的談話,往往是自作聰明
7.問話可一語擊中要害,但不要傷害對方
8.說“不”時,注意體現出個人品德和修養
第五章別被細節出賣--讓優雅的舉止為你加分
1.坐姿和站姿關係人的自身成長,也影響著人際交往
2.讓彼此的距離恰到好處
3.當面記下時間或電話號碼而不是過後補救
4.化妝的過程實在不雅觀,沒必要讓更多人看到
5.在公共場合修剪指甲令人作嘔
6.事無大小,都要及時言謝
7.常以“請”字當先
8.一聲“對不起”,能使芥蒂煙消雲散
9.女士優先會讓你顯得更有風度
10.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11.不經意的肢體語言會出賣你的想法
交際禮儀套用篇:運用交際禮儀,讓人生如虎添翼
第六章第一印象決定成敗--初次見面不可不知的學問
1.對自己用謙稱,對他人用敬稱
2.說好第一句話也能使人一見如故
3.介紹禮中盡顯素養和學識
4.握手禮雖然無言,卻極有表現力
5.好好利用名片,為應酬添彩加油
6.微笑最具感染力
7.打招呼:人際關係建立和維護的紐帶
第七章公共場合一身價與風度,一個都不能少
1.與人對視時要落落大方,信心十足
2.電梯不是談笑地
3.儘量在公共場合不用小名,以免降低自己的形象
4.尖塔形手勢里也有葵花寶典
5.笑得痛快,更要笑得雅觀
6.鼓掌不合時宜,無疑是在製造噪音
7.損壞他人財物時,要及時道歉和賠償
第八章饋贈禮品--投其所好,讓感情迅速升溫
1.不注意送禮的場合與時機,再好的禮品也會受冷落
2.患難之中的慷慨相助,方顯出人的品質和人格
3.最好的禮物是意外的,可流露出高貴的考究和思想
4.送禮不了解情況,也會無事生非
5.讓禮品束之高閣,不如將其轉贈出去
6.通過包裝提升“禮”的品位
7.拒絕禮物,也要給人留足面子
第九章餐飲聚會--不要成為大家的笑柄
1.餐桌上的潛規則--座次的講究
2.吃飯時儘量不發出聲響
3.想要剔牙,最好離開餐桌
4.用筷之忌:新時代的槓桿法則
5.遵循西餐習俗,勿有唐突之舉
6.請客點菜,讓賓主盡歡
7.小餐巾,大學問
8.尊重飯桌上的每一個人
9.不要只顧自己吃喝,對任何人都應禮讓三分
10.為了身體健康,最好不要“勸君更進一杯酒”
11.如何結賬才符合你的身份
12.不要被“小費”撞了腰
13.飯桌不是最好的交流場所,少說話為宜
第十章人在職場--言行檢點,禮多人不怪
1.在簡歷上貼藝術照不倫不類
2.用一次性紙杯待客,雖乾淨卻不莊重
3.與入交流時,別用手指頭示意
4.有話好好說,切忌把與人交談當成辯論比賽
5.嫉妒同事,不如祝福他
6.不爭功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智慧
7.同事隱私是雷區,隨便打聽易惹事
8.勇於承認錯誤,無損於領導的威信
9.和老同事相處時,更要謙卑恭
10.放下官架子,才能拉近號下屬的距離
第十一章電話雖小,事關成敗--打電話不可忽略的禮儀
1.不要隨時隨地接打手機
2.打電話誰先掛機也體現文明細節
3.手機彩鈴:要個性不要任性
4.不是自己的電話也要禮貌對待
5.問候不敬讓對方反感,也會破壞自己形象
6.閒來無事勿用短信騷擾他人
7.會見重要客戶時最好關掉手機
8.打電話別玩“猜猜看”的遊戲
第十二章迎來送往--做主人與做客人的學問
1.親切迎客,給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2.不要做不速之客
3.先按門鈴再叩門
4.熱情是待客的基礎
5.做客不應太隨便
6.把握好時間,勿把主人“熬”著了
7.送君送到大門外:出迎三步,身送七步

前言

交際禮儀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無人不需。家和萬事興,家庭需要禮儀;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見面需要禮儀;事業順遂,同事間、客商之間需要禮儀。交際禮儀宛如一面鏡子,它能照出你的品位修養及個性為人;它又似一個天使,能使你與人融洽相處,為你贏得事業的成功助一臂之力。總之,人際交往離不開禮儀。
那么,什麼是交際禮儀呢?它是指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活動中所形成的謙虛恭敬的態度,整潔高雅的儀表,優雅得體的舉止,文明禮貌的語言,恰如其分的儀式等。交際禮儀作為文明社會的日常行為準則,不僅是人際關係的調節器,而且還體現著人們對高品質的社交生活的追求。不注重交際禮儀,在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中,你會經常出錯,因小失大。
曾在《文匯報》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家美國客商已經答應向某醫療器械廠購置大量輸液皮管,並約定第二天就簽單。但是,次日,在該廠廠長陪同外商參觀車間時,廠長隨口向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去擦。這一幕讓外商作嘔,之後,他委託翻譯轉告廠長:“我一直認為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能夠體現出這個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向貴廠所訂購的輸液皮管是用來治病的,俗話說:‘人命關天。’恕我不能履行先前的約定。”一項眼看就要簽單的生意,就這樣被一口痰給“吐掉”了。

精彩書摘

交際禮儀基礎篇:新世紀,新人類,新理念
第一章禮儀——交際中永不過時的“通行證”
1禮貌無須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
禮儀包括儀容儀表、待人接物、禮節等各方面,它貫穿於日常工作及生活交往的點滴之中,打招呼、握手、遞名片、入座等司空見慣的行為也有很多的學問與規矩。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工作、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律己敬人的規範。顏元曾說過:“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對於個人來說,適當的禮儀既尊重別人同時也是尊重自己的體現,在人際交往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養,增進了解溝通,細微之處顯真情。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就是因為以禮待人,才廣得門客,為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陵君,名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昭王死後,無忌之兄安厘王即位,封無忌為信陵君。信陵君為人仁而下士,他不以其富貴驕士,因此,即使在數千里外的士人也爭來投靠他,賓客有三千人之多。當時,各諸侯國正是因為信陵君賢而多客,才不敢加兵於魏。信陵君卑身禮待名士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他和隱士侯贏的結交。
侯贏,是大梁夷門的看門人,年已七十歲了,是個隱居的賢士,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才,便親自前往拜訪,並送給他厚禮。侯贏不肯受禮,說:“我修身潔行數十年了,決不因窮困而受公子財。”
信陵君特意為侯贏擺了豐盛酒宴,並請了很多賓客。同時,他空著車上左邊的座位,自己趕車前往迎接侯贏。侯贏上了車,毫不謙讓地坐在上座,想以此試探公子的態度。這時,他見公子趕車更恭敬了。
車騎經過一段路,侯贏對公子說:“我有一位朋友在市場裡,想順道去看看他。”
於是,公子趕著車進入了鬧市,侯贏下車去會見自己的朋友朱亥,故意長時間地跟他談話,斜眼看著公子的表情,而公子卻和顏悅色非常耐心地在等著。
這時,魏國的將相宗室賓客已坐滿堂,正等著公子來舉酒。市人都觀看公子為侯贏執轡趕車。隨從人員都在暗中罵侯贏。侯贏見公子顏色始終不變,才向朱亥告辭上車。
等到了家裡,公子把侯贏請到上坐,介紹給賓客,賓客都很驚訝。酒過三巡,公子起身向侯贏祝壽。侯贏對公子說:“今天我太煩勞公子了。我不過是夷門的看門人,而公子親自為我趕車迎接,不該去鬧市停留公子也停留了。我是想通過我的作為給公子帶來一個好名聲,所以讓公子長時間站在市中。人們都把我當做小人,而認為公子是個禮賢下士的明主。”又說:“我所訪的朱亥也是個賢者,他隱居於屠間,世人不知道。”
侯贏這樣做,不僅是試探公子能否尊士,也是為宣傳公子尊士的聲譽。而途中訪朱亥也使公子能與賢者結交。後來侯贏與朱亥在公子救趙之戰中,導演了著名的“竊符救趙”。
俗話說“無禮不成交”,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基礎和前提。然而在交往中如果只強調自己內心對對方的尊重和敬意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忽略自己的儀表儀容以及儀態,對方便無法準確地理解你的心意,交往便可能產生障礙,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在上例中,信陵君為了顯示對侯贏的敬重,自己驅車前往迎接。這是其一。當侯贏在鬧市中與友人故意長談時,隨從人員都產生了不滿情緒,但信陵君卻沒有,而是和顏悅色地耐心等待。這是其二。正因為以上兩點,侯贏最終才接受了信陵君的邀請,並為其引薦了一位賢者,共同為信陵君效力。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代,恐怕很多人並不會像信陵君那樣做。人們多數在一氣之下選擇離開,認為像侯贏這樣的人自恃清高,不可理喻。這也正是為何同樣的事情,有人辦起來得心應手,有人卻屢屢受阻的原因。
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必須依靠諸多因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禮儀。它是人言語動作的表現,屬於行為方面的修養。在與他人交往中,我們不能不講禮儀。因為通過禮儀,我們不僅完善自身,提高魅力,在人際交往中贏得自信和威信,還能夠規範彼此的交際活動,更好地向交際對方表達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進大家彼此了解與信任。此外,還會使別人尊敬你,認同你,親近你,無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心理距離,也為日後合作共事創造了寬鬆的環境,長此以往,必將促進社會交往的進一步發展,讓人們在交往中遊刃有餘,進而造成和諧完美的人際關係,並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蒙田說:“禮貌無須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懂禮節,尊重禮節不僅不會被別人厭煩,相反會使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也會有個好的結果。我國有句古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其實也可這樣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正如孟子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成功交際有理還需“有禮”。
2人需要尊重自己,也需要尊重他人
禮貌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和處世方式,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起著“調節和潤滑”人際關係的作用,使人與人的交流實現和諧的交流。人際關係具有互動性,這種互動性表現為思想和行為的互動過程。如當你走路妨礙了對方,你表示歉意後,對方還之你以友好的微笑;當你遭天災人禍,朋友會伸出友誼之手援助你。人與人之間的互諒互讓、相親相愛等等,都是這種互動行為產生的效應,而這些互動行為往往以禮儀為手段去完成的。
據《桐城縣誌略》和姚永朴先生《舊聞隨筆》記載:清朝大學士張英桐城相府與姓吳的鄰居之間有一空地,吳家修房砌牆越過了中界,兩家在當地都是名門望族,誰也不甘示弱。張的家人寫信報告,本來想請在朝廷做大官的張英出來制止。誰知,張英批詩一首寄歸: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的家人接信後深感愧疚,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吳家一看,人家風度如此之高,自覺也有不妥之處,遂仿效張家又讓出了三尺土地。這樣,張吳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這真是:爭一爭,起紛爭;讓一讓,六尺巷。由於張英的禮讓,非但化干戈為玉帛,而且傳為千古美談。
人不是棲息在社會之外的動物,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然要發生人際交往,其中必然會引起衝突,出現矛盾,而禮儀正是處理這一問題的“潤滑劑”。因為一句不文明的粗話,而損害對方的自尊心,就可能引起糾紛,甚至對簿公堂;而一聲“對不起”往往會減少摩擦,使人的怒火熄滅下去。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之間接觸交流的時間大為減少,人際隔閡也很容易產生。禮儀在人際關係中的協調作用也就顯得更加必要,更加活躍,更加不可缺少了。禮儀具有很強的凝聚情感的作用,它的重要功能是對人際關係的調解。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相互關係錯綜複雜,在平靜中會突然發生衝突,甚至採取極端行為。禮儀有利於聯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協調人們之間緊張的關係,緩解已經激化的矛盾,使一切不快煙消雲散。它為人們創造和維持著安定而充滿溫馨的和諧氣氛。難道你沒有發現,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個表示歉意的手勢,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微笑,都可以遏制矛盾的發展,甚至使當事人變敵為友,一笑泯恩仇嗎?如果一個人不懂禮節,無理攪三分,必將與周圍的人難以相處下去。這樣的人也會鮮有朋友,不會有人願意和他共事。他的生活定是索然無味的。更重要的是,他體會不到人間的真情,感受不到人生的快樂。
總之,禮儀不是虛偽的面紗,而是真誠的表達。人需要尊重自己,也需要尊重他人。受人尊重會使人產生愉快的心理體驗,人際交往中的禮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它“潤滑”了人際關係,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例如,見面打招呼,噓寒問暖,有利於減少隔閡;辦事先稱呼,得體的稱呼能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如果人們都能夠自覺主動地遵守禮儀規範,按照禮儀規範約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際間感情得以溝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關係,進而有利於各種事情的發展。
3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自古至今,歷來尚禮。孔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苟子日:“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這說明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
縱觀中國歷史,多少仁人志士因為自視清高,不懂禮節,而讓追隨他的英雄豪傑心灰意冷,轉而輔佐他人成就大業。三國時期的許攸之所以離開袁紹,與其有失禮節,胡亂猜疑,不體察實情,不尊重人才有密切關係。
漢獻帝建安五年,袁紹和曹操決戰於官渡。兩軍對壘,曹操軍糧將盡,於是修書一封,急派使者前往大本營,令許昌的官員速運送糧草到官渡前線。孰料,曹操的使節在途中被袁紹軍捉住,押解給袁紹的謀士許攸。許攸搜出了曹操缺糧的告急信後,急忙向袁紹報告這一重要情報,並建議“軍星夜偷襲許昌則許昌可破,而操可擒也,今操糧草將盡,可乘機兩路夾擊之,獲得全勝!”袁紹卻不以為然,許攸正欲勸說,這時,突然有人送上一封密信,裡面說許攸在冀州時,收受賄賂,胡亂斂財。袁紹勃然大怒,指著許攸的鼻子大罵道:“濫行匹夫!還有面目向我獻計!你與曹操有舊,想今你受他財賄,為他做奸細,今天來騙我!本當斬首,今權且留一顆頭,快滾出去,今後不許見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