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詩。

(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圖 呂士榮 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圖 呂士榮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作。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漢。廣陵,即今江蘇揚州。詩歌前兩句輕快流暢,意境優美。後兩句情景交融,顯示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詩表達了詩人與老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被人們認為是千古傳唱的名作。

原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詩

(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圖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

李白與老朋友在黃鶴樓告別,

孤單的小船好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只能看見長江在滾滾翻動。

寫作背景

開元十五年(727),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689 — 740),湖北襄陽人,四十歲以前,除了偶爾出遊外,基本上隱棲鄉里,過著詩酒田園生活。四十歲時,孟浩然到長安,求仕失望。在江淮吳越各地漫遊了幾年,重回故鄉。其後一度在張九齡身邊作過幕僚,最後還是歸隱家鄉。孟浩然要去廣陵,也就是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鑑賞

(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郵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郵票

故人西辭黃鶴樓

老朋友向西告別黃鶴樓,要遠行去了。黃鶴樓是武漢的一處名勝,傳說仙人在這裡騎鶴上天,後代文人多有流連題詠。李孟二人大概一同遊覽了,並在這裡分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之西,所以說“西辭”,暗寓東行。

煙花三月下揚州

在煙霧迷濛、春花燦爛的三月時節,故人乘船東下去揚州。“煙花”一語的概括性極強,教人分不清是煙雲,是草樹,是春水,是晴嵐,分不清是在江夏,還是揚州,抑或是沿途,只覺到處瀰漫著。而開元時代的揚州,是一個繁華的都會,給人的感覺何嘗不是如此呢?行者與送者,似乎都沐浴在春風中。將黃鶴樓與“下揚州”放到一起,讓我們不禁想到“騎鶴下揚州”的故事。或許詩人並無此意,但既然孟浩然是一位風流散淡的詩人,將其與仙人騎鶴的形象聯想在一起,也還是可以的。而揚州這一“繁華似錦地”,曾激起多少人對它的嚮往,尤其是對於那些浪漫的文人雅士來說,就更意味著無盡的動人想像。即便到了現在,它已經風光不再,但“揚州”二字依舊包含著數不盡的風流。

此句寫出行季節與行程,紀事中兼有寫景,一筆便抹出了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

故人揮一揮手,走了,詩人站在黃鶴樓前,目送著他。只見一片孤帆的遠影,一點一點消失在碧水藍天處。這一句包含著一個時間的過程:即先前尚可見到船隻,後來只見一片白帆,再後來就剩下一點影子。送行者的深情由此可見。

所謂“孤帆”,此時江面上未必只有故人一船,只是詩人眼中無它。在宋朝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這句寫成“孤帆遠影碧山盡”,在陸游《入蜀記》中,則寫成“征帆遠映碧山盡”。顯然,“空”字展開的境界更為闊大,而“山”字則阻斷了人的視線,限制了想像空間。

惟見長江天際流

故人漸去漸遠,詩人什麼都看不到了,只看到茫茫的長江水在天邊奔流。送別的過程即將結束,這句卻將其轉換成一種延續性的狀態。詩人的目光似乎要穿越時空,他的情意正如那滔滔不絕的流水,追隨友人而去。這讓我們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詩“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在李白的詩里,流水是有情的。清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特色

含蓄美是中國古代傳統美學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國古詩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詩,才能加深詩意,拓寬詩境,擴大詩的張力和容量。李白的這首詩,堪稱高度含蓄的典範之作,它既沒細數情多深、意多長,也沒陳述自己佇立江邊以目相送的時間多久,但收到的藝術效果卻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 、詩味濃郁。由這首小詩中,我們或許可以總結一個規律,就是抒情短詩末尾宜用含蓄筆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境,耐人咀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