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傳論》

《陶淵明傳論》

《陶淵明傳論》,李長之著,內容是對陶淵明平凡偉大的一生及其藝術創作活動和藝術風格的形成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陶淵明傳論》對陶淵明研究中的主要一些疑難問題,進行了探索。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仍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材料為依據,多考證問題,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前人和當代學人的觀點,言之成理者,則予汲取,不再立新說;反之,即或是著名學人的觀點,也闡明自己的不同看法,不敢人云亦云。

陶淵明傳論》主要內容包括了陶淵明的兩個重要先輩——陶侃和孟嘉,陶淵明的一生及其作品以及陶淵明論。《陶淵明傳論》資料翔實可靠,內容豐富深刻,觀點鮮明,多有新見,是一部價值很高、不可多得的傳記文學作品。

編輯推薦

陶淵明是我國中古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他蔑視權貴,淡於功名,關心黎民疾苦,捍衛人格尊嚴,曾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冠而去。他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性格豁達,狂放不羈,崇尚自然,嚮往美好未來。他的詩文質樸無華,清麗自然,寓絢於素,大巧若拙,韻味雋永,意境清幽,自辟蹊徑,獨樹一幟,如羚羊掛角,了無痕跡,具有濃郁的田園和鄉土氣息,對後世詩歌創作有極大的影響。他的一生,充滿了一位詩人、藝術家對真善美和生活真諦的渴望與追求,洋溢著獨特的意蘊和情趣。

作者簡介

李長之(1910-1978),山東利津人。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兩年後轉哲學系。曾與吳組緗、林庚、季羨林並稱為“清華四劍客”。主要作品有《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陶淵明傳論》、《批評精神》、《迎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文學史略稿》、《德國的古典精神》、《魯迅批判》等。

目錄

自序
陶淵明的兩個重要先輩——陶侃和孟嘉
一 關於了解陶淵明的政治態度的一點線索
二 被人輕視的善戰的溪族
三 自強不息和反對浮惰
四 陶侃是桓玄、劉裕一流人
五 魏晉風度的實際意義和桓溫系的孟嘉
六 陶淵明所受兩方面的影響
陶淵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一 引子一陶淵明誕生的時代
二 陶淵明的一生的總括
三 早年的生活和教育
四 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開始
五 矛盾的繼續
六 桓玄政變時期的陶淵明
七 最後的搖擺——《歸去來兮辭》的創作動機的分析
八 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一他的思想的成熟
九 再度改朝換代時的陶淵明
十 陶淵明的死
十一 尾聲
陶淵明論
一 論陶淵明的政治態度
二 論陶淵明的思想態度
附錄

前言

關於陶淵明,我時常要給他寫一個傳或者評論。也曾起過幾次草,但都沒有完成——時日稍過,自己的見解也隨著變了。現在寫出的是在較長的時間內比較固定一些的看法。主要的是企圖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他和晉、桓玄、劉裕的關係如何,以及他對農民的態度如何,總之是他的政治態度;二是他和儒家、道家、佛教等的關係如何,究竟應該肯定他有幾分儒家思想,有幾分道家思想,以及他自成為一種思想面目的是什麼,總之也就是他的思想態度。我覺得他的政治態度和思想態度也都有一種發展,文中也就附帶地加以闡明。為了準備論據,必須先有一個較詳的傳記,並且對他的作品創作的時日也須有一個考訂,這也就是書的前半的內容。這些見解都不夠成熟,是不成問題的,只有請讀者們賜教!同時這些見解也有大部分是繼續了前人以及當代人的研究成績,這點則是應該聲明,並表示感謝的。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說:“陶潛總不能超於塵世,而且,於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這是他詩文中時時提起的。用別一種看法研究起來,恐怕也會成一個和舊說不同的人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