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螺號》

《金螺號》

《金螺號》主要以一年一度的“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為資源,大力挖掘和扶持少兒藝術的“地方精品”,有意為廣大中小城市電視人、為人數眾多的城鎮文藝少年、為致力於少兒藝術啟蒙的基層文藝社團和教師個人,提供國家頻道的施展平台。

簡介

(圖)《金螺號》《金螺號》

目標
是把新欄目做成少兒文藝的“電視課本”,一言以蔽之,《金螺號》的基本理念是“展現少兒藝術風采,薈萃少兒電視精品”。

內容
《金螺號》選材寬泛。凡健康向上、富有生活情趣、充滿童心的作品均可成片。比較而言,《金螺號》更偏重於展現少兒心靈世界的作品,側重於以少兒的藝術表演折射出少兒內心情感的純真和美好。重“情”、寫“情”、抒“情”是我們節目的核心。

形式
《金螺號》擬將以“MTV”、“童星心語”、“學藝之路”、“名師點評”、“新歌榜”、“園丁手記”等形式表現我國少兒的藝術才華和天賦,藉助器樂、舞蹈、散文、詩歌、故事、作文日記、書畫等載體,聚焦少兒短暫的學藝生涯所顯露出的精神亮點,大寫童心的嚮往、追求、天性和本真。

發展

(圖)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

《金螺號》是由央視駐外機構——中央電視台威海影視城獨立創辦的常態(周播)欄目。雖說,由少兒影視基地開辦少兒電視欄目,順理成章,但囿於遠離京都而駐紮邊城的地域條件、以及基地建設先天不足的支持環境等,我們的“驚人之舉”在成名已久的央視外派單位中也實屬罕見。何況,它所構想的受傳群體、市場培育以及片源供給等,都無一例外地瞄準文化資訊“慢半拍”的中小城市和基層社區,選擇的是電視時尚、至少是電視時效已經嫌棄的表現形式——MV,因而其風險程度非同一般。好在,我們始終是以扶持、共建的姿態面世,謙遜內斂,堅守為普通學藝少兒和少兒藝術教育者(教師、自由作者、地方電視人)提供國家級展示平台之宗旨,寬進嚴出,人嫌我愛,默默長成。這種“見縫插針”式的定位,或曰差異化經營,加上平民化品質,或曰公益性服務,遂使悄然登場的《金螺號》迅速獲得追捧,人氣不斷攀升。

它首先盤活的,是威海基地“塵封”已久的影視資源。從2000年開始,中央電視台威海影視城每年舉辦一屆少兒藝術電視大賽,其中電視節目類參賽作品涵蓋少兒音樂電視。可惜,不少優秀之作獲獎之後便束之高閣,即便是地方台大力推舉的MV作品其傳播面也十分有限。《金螺號》重新發掘這一礦藏,仔細查閱了歷屆大賽存檔音樂片771盤近300小時,甄別挑撿,提煉改造,使大批選材和立意頗具童趣的音樂電視,被激活、被喚醒,閃亮出場。儘管其中不乏“土得掉渣”的幼稚之作,但那驚鴻一現的童心體認,飽含純淨的生活原味,值得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電視傳播與弘揚,而且事實上也贏得了電視業界的積極肯定和廣大觀眾的普遍讚揚。這種“用大賽成果接濟欄目,再以欄目彰顯大賽成果”的理念和實踐,有心栽花花盛開,把電視活動——少兒藝術電視大賽,與電視欄目——《金螺號》成功嫁接,自成體系、自我發展。當理論界熱炒“欄目活動化和活動欄目化”,並眾說紛紜、不可開交的時候,我們早已摸石頭過河了。

接著,它點燃城市電視台的少兒節目製作人,也包括民營影視團體對少兒音樂電視的創作激情。只因MV流行以來,似乎還沒有少兒MV的專輯欄目,更何況國家電視台引領風騷,這對於熱心音樂電視而長期處於主流話語邊緣的電視業者,實在是善莫大焉的喜事。如果說,他們對少兒音樂電視的喜愛和投入,過去因為傳播等級的難以提升而被壓抑得太久,急需尋求宣洩;那么現在,《金螺號》捅亮“天窗”,以國家電視台的頂端出口,召喚所有關於少兒音樂電視的創作才情和審美表達,盡情釋放,誰能不躍躍欲試呢?因而,幾乎與開播同步,近百家電視台的少兒節目編導成為《金螺號》欄目的“鐵桿支持者”。青島、保定、紹興、濟南、深圳、哈爾濱等地的少兒電視工作者,更是把自己多年創作的音樂電視作品,傾囊相送。由於各地電視人的參與,特別是地方色彩更為濃郁的小城市電視台的加盟,讓《金螺號》更顯得絢麗多姿、饒有風味。

活動

(圖)《金螺號》《金螺號》

在《金螺號》欄目的播出形態基本定型之後,也就是得到觀眾基本認可之後,策劃組織了幾項重大協作活動,頗有聲勢。一是,召集北京重慶、廣州、南京、武漢、深圳等地高校的網路動畫發燒友,利用大賽庫存的音像資料,推出了一批共14件42分鐘1100多組畫面的音樂電視FLASH作品,這在2004年的上半年,屬於中央台鳳毛麟角的稀奇事。我們嘗試新瓶裝舊酒,主要看中FLASH作品切合少兒的觀賞心理,易為少兒所接受。長期以來,音樂電視創作的常見定式,不外乎精緻的制景與表演秀相結合,表現手法難免單調。我們引入FLASH,用動畫的審美元素和更具想像力的視覺語言,解說音樂鏇律和歌詞意境,構圖、著色、敘述,充滿童心童趣,孩子們如看自己的蠟筆畫、小人書,心領神會,歡欣鼓舞。很快,我們的嘗試在中央台綜藝頻道引發共鳴,以FLASH形式套裝相聲、小品的《快樂驛站》粉墨登場,大放異彩,並催化FLASH軟體改進、升級,這都讓我們深感欣慰。二是,以貼近為主旨、以交流為目的,舉辦了“甌江春曉”大型拍攝活動,實現了一次跨地區的聯合採風。說實話,我們舉辦實地拍攝,主要針對少兒音樂電視創作中的常見問題,現場講課,補缺補弱。為增強實用性,我們甚至攜帶小演員、準備創作腳本,從分鏡到合成,示範製做,言傳身教。果然,實地切磋收效顯著,許多地方台的編導第一次接觸音樂電視拍攝的基本流程,第一次觀摩同一題材同一時間卻各不相同的拍攝手法,感慨良多。來自全國各地14家電視台的30多位編導,在“甌江春曉”拍攝活動結束後,陸續製作了近20部少兒音樂電視,《金螺號》選播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引起不小的轟動。中央台青少中心的領導和溫州、瑞安、樂清、泰順、永嘉等當地電視台的領導均對這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三是,我們與海外華人社團合作,推出少兒英語音樂電視,前後共製作了50個MV,實際播出12件作品。這一舉動雖是兌現幼教師生之約的急就章,畫面簡單,有圖說嫌疑,但表演活潑可愛,說唱地道純正,非常適合教學輔導,也拉動了增幅不小的收視率。

藝術創作

(圖)《金螺號》《金螺號》

1、場景問題。表演背景是音樂電視至關重要的感測元素,它不僅應與表演的主題內容和情緒色彩完全一致,還應該儘可能地與表演的進程和細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正因此,我們要求儘量避免干擾和雜亂,選用指向性明確又獨具特色的生活實景、自然風光、虛擬意境作背景,反對不經挑選、缺乏設計、俗不可耐、牽強附會的場景作背景。當然,不管是生活實景、自然風光、虛擬意境,還是演播廳劇院舞台、露天廣場和影棚,只要能夠準確無誤、新穎別致地傳情達意,就都可以作為音樂電視的表演場景,不拘一格。有新意、合邏輯、去奢侈、求真知、少做作、勿賣弄,這就是我們對於場景選擇的基本要求。

蔡海波老師的“娃”系列MV:《雜技娃》《太行娃》《草莓娃》《寸蹺娃》,以及王潔老師的“紹興”系列MV:《三味早讀》《老酒謠》《蔡白糖》《小九妹》,可以看作是場景選擇的優秀代表。這些作品全部以生活實景為表演舞台,吳橋城門、太行山麓,三味書屋、糯米酒窖等等,典型環境與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絲絲入扣,真實、親切、可信,而且還把歌曲鏇律和歌詞內容之外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表現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

數位技術的虛擬場景越來越多地運用於音樂電視創作,像蔡海波老師的《小燕子》《我的搖籃》《我家開滿幸福花》等,虛擬場景占去了絕大部分特效畫面,它不是簡單的摳像,有疊加的生硬感,而更接近主觀想像的詩化境界,純粹、完美,屬於童話天地,充滿天真與活潑,特別貼近孩子的認知能力,當然為孩子們所喜愛。由此,我們得出一個大膽的推測,這就是少兒音樂電視與成人音樂電視的區別,就在於想像力的拓展領域,更直白地說,少兒音樂電視想像未知的世界,而成人音樂電視想像已知的世界。在少兒未知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和睦的、可能的、純淨的,而在成人已知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實際的、複雜的、功利的。因而,體現在場景中,少兒音樂電視應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鳥獸魚蟲、山水草木,皆為我友,隨意來去,而成人音樂電視則更多客觀存在,講究邏輯、因果、條件、目標。

2、鏡頭問題。首先是地平線的處理,包括海平線、河平線、湖平線等等一切畫面上的平行線,一定要開動腦筋、匠心獨運。地平線在畫面上占有的比例、表現的走勢和人為的傾斜,都要認真琢磨,給出比較明晰的象徵意義和最起碼的直覺美感。再者,應減少長鏡頭,不要一個鏡頭表現一章樂曲或一段歌曲,要讓畫面豐富起來,變換起來。比如舞蹈TV《天使》,它表現孩子像天使般地單純活潑,但是3分多鐘的片子,從頭至尾總共只有十個鏡頭,甚至多個長鏡頭還用慢動作表現,給人的感覺不是輕鬆活潑而是沉重疲憊。三是,可儘量減少外部運動鏡頭(推拉搖移),多以正常的視覺習慣(固定鏡頭)劃分景別,突出細節和肢體運動的鏡頭語言,如手、腳、眼、嘴,讓孩子看到活生生、真切切的世界。比如器樂TV《瑤族舞曲》,它本來就是一個節奏舒緩的樂曲,如果再配以推拉搖移這些過程較長的畫面,給人的感覺就更加緩慢,甚至是拖沓。外部運動鏡頭過多,表演者的手、腳、眼、嘴等細節技巧根本看不清楚,真實的表演就變成了模擬的表演,弄巧成拙。

3、特技問題。特技是電視的重要表現手段,但是我們認為應該減少不必要的彩色遮罩、減少不必要的劃像處理等特技手法,讓畫面以接近正常的視覺感傳達信息和內容,這樣更能夠精準地傳情達意。常見的彩色遮罩多是為了突出畫面的主體形象,減少冗餘信息干擾,和補救畫面而使用的手段,但是現在有許多電視人喜歡添加彩色遮罩以顯示“藝術”特色,這是畫蛇添足的。常見的彩色遮罩有實框、虛框、棱形、三角形、橢圓形、五邊形、六邊形、等比遮幅、不等比遮幅等等,再配以顏色的變化,令人眼花繚亂。但是,這種“萬花筒”式的畫面本質上無助於內容的傳達,反而會因為華麗的外衣遮蓋了內容,曲解畫面語言,讓孩子眼花繚亂之後什麼也沒有記住。MV《歌聲與微笑》從頭至尾就全都是變幻莫測的彩色遮罩,畫面語言支離破碎,如果不是鏇律熟悉,幾乎看不懂作品所表達的意思;也正因為鏇律熟悉,就更加不能接受這種天鏇地轉般的畫面處理。

4、技術規範問題,目前中國電視業界設備型號和檔次五花八門,很難統一,這是歷史形成的遺憾,但是無論設備型號和檔次怎樣不同,我們都必須依照統一的技術規範來要求采、編、播全部生產程式,其目的就是,杜絕隨意和想當然操作,一切按照科學的量化標準進行。我們特彆強調了關於字幕問題:一是遊動、也就是抽條字幕是不能在少兒音樂電視中出現的。因為這種字幕方式加重了孩子收看的困難、或曰視覺負擔,甚至使視、聽嚴重分離。調查證明:孩子在收看遊動字幕的MV時,百分之九十的回答是畫面和音樂都沒有記清楚、混亂,越是新作品越明顯,越是低幼兒童也越普遍。因此,收視科學要求我們擯棄個人喜好,為孩子考慮處理字幕。二是字幕必須與同期解說、旁白或同期訪談內容一致,這裡的一致是要求字幕嚴格遵從解說(哪怕是口語化、語氣詞很多的時候),嚴絲合縫,決不走樣。與畫面同期聲“兩張皮”的字幕是電視製作的大忌,將給媒體造成直接的形象和信譽損失,偶爾一次失誤都會給觀眾留下“粗心”“敷衍”“低能”的長久話柄,決不能掉以輕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