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遙感原理及遙感圖像處理實驗教程》是作者在長期的遙感教學和遙感科研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總結而編寫的。既有符合《遙感原理及遙感圖像處理》課程實驗要求的內容和詳盡的實驗編排,又有接近遙感科研活動實戰的技術方法。教材著眼於強化學生的遙感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遙感原理及遙感圖像處理實驗教程》主要內容包括6個部分總計23個實驗,即遙感圖像軟體和遙感數據的認識、遙感圖像的預處理、遙感圖像的增強處理、遙感圖像的分類、遙感圖像的空間建模、遙感圖像的判譯。每一個實驗既獨立義前後回響,表現為每一個實驗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點群,目的性很強;前後實驗的組織安排是系統化的,前面實驗的輸出即為後面實驗的輸人數據。同時在內容上緊密結合當今遙感數據、遙感設備、計算機圖像處理軟體等的最新現狀和技術,力圖強調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易讀性與易操作性。部分實驗隨書配有典型意義的實例和相應的數據,以便學生學習和使用。
本教材可與《遙感原理》、《遙感圖像處理》等課程構成系列教材,配套使用。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類、測繪類、地質類、農林類、水利類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遙感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遙感圖像軟體和遙感數據的認識
實驗1認識遙感圖像軟體
實驗2遙感圖像的認識
第二部分遙感圖像的預處理
實驗3遙感圖像的裁剪和拼接
實驗4遙感圖像的大氣校正
實驗5遙感圖像的幾何校正
第三部分遙感圖像的增強處理
實驗6遙感圖像增強——彩色增強(1)
實驗7遙感圖像增強——彩色增強(2)
實驗8遙感圖像處理——對比度增強
實驗9遙感圖像處理——空間域濾波
實驗10遙感圖像處理——頻域濾波
實驗11遙感圖像增強——圖像的代數運算
實驗12遙感圖像處理——圖像的變換(1)
實驗13遙感圖像處理——圖像的變換(2)
實驗14遙感圖像的融合
第四部分遙感圖像的分類
實驗15遙感圖像的分類(1)——非監督分類
實驗16遙感圖像的分類(2)——監督分類
實驗17遙感圖像的分類後處理
實驗18遙感圖像的知識分類
第五部分遙感圖像的空間建模
實驗19遙感圖像的空間建模
第六部分遙感圖像的判譯
實驗20TM/ETM遙感圖像判譯
實驗21遙感圖像地貌判譯與製圖
實驗22遙感圖像土地覆蓋/利用的判譯
實驗23遙感圖像地質構造信息的判譯
附錄:遙感實用軟體介紹
參考文獻
圖書前言
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遙感技術越來越成為人們快速獲取地表信息的主要資源,遙感技術為人類對地觀測提供了從多維和巨觀角度認識世界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遙感技術特有的巨觀、綜合、動態、快速的特點,決定了它能被廣泛地套用於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充分體現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
遙感原理及遙感圖像處理,是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和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將遙感原理課程與遙感圖像處理課程合而為一,是基於遙感原理的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在掌握遙感的基本理論的同時,強調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進行遙感信息的處理與套用。即以遙感的原理為前提,以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方法為技術手段,將遙感基礎知識與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及套用有機結合起來。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6個部分,總計23個實驗。
第一部分是遙感圖像軟體和遙感數據的認識,實驗1~實驗2,著重介紹書中遙感實驗平台ERDASIMAGINE9.1軟體的套用基礎和對遙感數據的認識。對遙感圖像的認識是遙感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各種遙感信息的特點和局限性,才能在遙感信息的增強處理、專題信息的提取及套用的過程中發揮遙感的優勢。
第二部分是遙感圖像的預處理,實驗3~實驗5,著重以介紹遙感圖像的預處理為主,包括了圖像的轉換、剪裁和拼接、圖像的幾何校正和輻射校正。消除遙感圖像的誤差和各種畸變是遙感圖像處理的基礎工作,也是實用性工作。
第三部分是遙感圖像的增強處理,實驗6~實驗14,分為遙感圖像的彩色增強、遙感圖像的輻射增強、遙感圖像的濾波、遙感圖像的代數運算、遙感圖像的變換及遙感圖像的融合等圖像處理方面的基本內容;涵蓋了多光譜遙感數據的所有增強處理原理和方法。
精彩書摘
D.水系特徵變異也反映斷裂構造。一般格狀水系、角狀水系等,皆為斷裂構造所控制的水系形態。平行排列的河流、直線段河谷、河流的角狀拐折、河谷由窄變寬、跌水陡坎、瀑布、對頭溝、對口河等一系列河流的變異可連線成直線狀,一般來說均反映了斷裂的存在。但岩性的變化,也能引起上述河流的變異。二者的區別是斷裂引起的河流變異一般是大範圍內斜穿、橫穿岩層走向,變異點不在同一岩層中。
E.線狀分布的物理化學地質現象。如岩溶漏斗、落水洞、岩溶窪地、滑坡體、土石流等呈線狀分布,均為斷裂存在的反映。
F.溫泉、泉水濕地呈線狀分布。由於溫泉、泉水多沿斷裂出露,而斷裂本身可能就是含水構造。
G.古火山機製成線狀排列。在遙感圖像上可見到火山岩分布區的一些環狀影像,這些環狀影像大都是古火山口遺蹟。是古火山沿斷裂噴發活動的結果。因此,呈線狀分布的古火山機制,也就反映了古斷裂的存在。 ②斷裂構造判譯 A.正斷層 正斷層易於形成斷層陡崖、斷層三角面等。在遙感圖像中根據色調及圖形特徵來判定,一般顯暗色調,呈線狀排列。階梯狀的斷層陡崖、斷陷盆地和地塹、湖泊、窪地等大多是正斷層所造成的。如秦嶺山前斷裂主要由兩組正斷層追蹤形成,可見到明顯的地貌,色調差異,斷層三角面、陡崖呈線狀排列。
B.逆斷層
逆斷層很少造成三角面。在遙感圖像中可見到總體平直,細部參差不齊的陡坎,陡崖和一連串階梯狀崩塌的影像特徵。沿斷層線可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透鏡狀岩塊,錯動牽引及岩層陡立現象。如陝西鐵爐子斷裂西段地貌所顯示的一系列斷層埡口呈線狀排列。
C.平移斷層
在遙感圖像上,斷層的水平錯動跡象以地形、地貌、水系、地質體等的錯移影像表現得十分清晰。同時還有負地形及顯著的色調異常沿斷裂線分布,並有派生的小斷裂存在。
盤點圖像處理書籍
圖像處理(image processing),是指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以達到所需結果的技術。又稱圖片處理、影像處理、照片處理、後期處理、P圖、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