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數位訊號與圖像處理》](/img/6/fda/nBnauM3XwQzMyITMxUDO2AzNwMTMwAzMzQTOwADMwAzMxAzL1g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數位訊號與圖像處理》內容講述信號的基本概念和運算,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和Z變換,系統及其分析方法,數字濾波器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圖像的基本概念和視覺基礎,圖像的採集方法,圖像像素間的幾何聯繫,圖像處理中常用的幾種變換,基本的圖像增強技術,圖像恢復的基本原理,典型的圖像編碼方法等。本書是清華大學的兩位教師在教學第一線講授多年本門課程經驗的結晶。內容豐富,言簡意賅,很適合作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
圖書特色
《數位訊號與圖像處理》主要介紹信號與圖像的基本概念,以及信號與圖像處理的基本方法。第1~4章內容包括:信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連續和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離散傅立葉變換及其快速算法、Z變換,以及對離散時間系統及其分析方法、數字濾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設計等。第5~6章內容包括:圖像的基本概念和視覺基礎,圖像的採集方法,圖像像素間的幾何聯繫,圖像處理中常用的幾種變換,基本的圖像增強技術、圖像恢復的基本原理、典型的圖像編碼方法等。
本書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理論推導和套用分析相結合的手段,著重讓學生掌握信號與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並通過讓學生對實際信號和圖像的處理,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書從內容安排上,除可供各高等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使用外,還可供其他相近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參考。本書要求的先修課程有高等數學、複變函數等。本書每章後有要點小結,幫助讀者總結複習。每章後附有一定數量的習題,書後附習題答案。另外,書後附一定量的參考文獻,供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讀者參考。
作者介紹
![章毓晉](/img/e/5bc/ml2ZuM3XwIDO0cjM2UDO2AzNwMTMwAzMzQTOwADMwAzMxAzL1g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清華大學,先後開出並講授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在南洋理工大學,開出並講授研究生課程“現代圖像分析(英語)”。己編寫了圖像工程系列教材(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還編寫了《圖像處理和分析基礎》,《圖像處理和分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以及電子版《圖像處理和分析網路課程》。已在國內外發表了20多篇教學研究論文。
主要科學研究領域為其積極倡導的圖像工程(圖像處理,圖像分析、圖像理解及其技術套用)。從1996年起已連續10年對中國圖像工程的研究及主要文獻進行了系統的年度分類綜述。已在國內外發表了200多篇圖像工程研究論文,編寫了專著《圖象分割》和《基於內容的視覺信息檢索》。主編了“AdvancesinImageandVideoSegmentation”和“Semantic-BasedVisualInformationRetrieval”。
現為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圖象圖形學報》副主編,《電子與信息學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編委,IEEE高級會員,“PatternRecognitionLetters”編委(associateeditor)。曾任第一屆和第二屆國際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ICIG'2000,ICIG'2002)、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NCtG'2005)程式委員會主席。
特點
數學科學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一切重要技術發展的基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及計算技術的發展都以數學為其理論基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學的套用更加直接和廣泛,同時也正在改變人們對數學的傳統認識。數學素質已成為今天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要基礎。
計算數學是一門隨著計算機發展而形成的學科,研究如何套用計算機有效求解各類計算問題的方法和理論,其中涉及的計算問題主要來源於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因此人們又稱這門學科為科學計算。今天,計算和實驗、理論分析一起成為當今科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在物理、化學、力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和生物科學等大領域,計算方法和技術已經成為被廣泛接受的科學研究手段,這一系列計算性的分支學科統稱為計算科學。現在,計算在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中幾乎無處不在,對科技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計算數學的發展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教學科研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傳統的教材建設也相對比較規範。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超大規模計算機平台的建立和使用,以及科學研究中不斷增長的對計算方法和技術的需求,傳統的計算數學教材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信息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信息科學可以理解為信息獲取、傳輸、處理與控制的科學。我國信息科學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但發展迅猛;發展信息科學需要數學基礎,當然也離不開計算機科學。由於信息科學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在不同院校和專業,信息科學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也正是這些原因,使得信息科學的學科定位,尤其是教材建設百家爭鳴,缺乏統一的規範,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實際困難。
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專業目錄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被列為數學類下的一個新專業。這一新專業的設定很好地適應了新世紀以信息和計算技術為核心的數學人才的培養。然而,作為一個新專業,對其專業內涵、專業規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等有一個認識與探索的過程。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經過多年艱苦細緻的工作,對一些問題有了比較明確的指導意見,發表了《關於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辦學現狀與專業建設相關問題的調查報告》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規範》(討論稿)(見《大學數學》第19卷1期(2003))。按照新的教學規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以信息技術和計算技術的數學基礎為研究對象的理科類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能,能解決信息技術和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近年來在教育部領導下,高等院校每年大量擴大招生,從而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現在全國大約有400所高校開辦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每年招收3萬名左右本科生。其中大部分學校缺乏從事該領域教學科研經驗的教師,對專業的定位及課程設定也不明確。即使是全國一流高校,也是偏向於單一學科,適合交叉學科專業的教材極其匱乏,新專業沒有一個完整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
創作背景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屬數學類,前兩年的課程基本上是明確的,教材也很多。而本套系列教材重點建設後兩年的專業課。由於重點高校大部分有自己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本系列教材主要針對普通高等學校開辦的該專業。依據教育部“強基礎,寬口徑,重實際,有側重,創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清華大學出版社組織的《高等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系列教材》編委會成員對專業定位、課程設定、教材內涵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並邀請有多年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編寫系列教材。特別是北京大學姜明教授對涉及信息科學的教材建設花費了大量心血。
為適應不同類型院校和不同層次要求的課程需求,教材建設也需要多樣化和層次化。我們相信,該系列教材的出版對緩解本專業教材緊缺局面,逐步形成專業定位與課程設定,推動信息與計算科學發展,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交叉學科人才,提高中國數學教育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錄
第1章基本概念1.1.1信號及其描述和分類1
1.1.1信號的概念1
1.1.2信號的描述方法1
1.1.3信號的分類2
1.2信號處理7
1.3典型信號8
1.3.1指數信號8
1.3.2正弦、餘弦信號8
1.3.3復指數信號8
1.3.4Sa函式(抽樣函式)9
1.3.5高斯信號(鐘形脈衝信號)10
1.3.6單位斜變信號R(t)11
1.3.7單位階躍信號u(t)11
1.3.8單位矩形脈衝信號Gτ(t)12
1.3.9符號函式sgn(t)13
1.4單位衝激信號(δ函式)及其性質14
1.4.1δ函式的定義14
1.4.2δ函式的性質15
盤點圖像處理書籍
圖像處理(image processing),是指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以達到所需結果的技術。又稱圖片處理、影像處理、照片處理、後期處理、P圖、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