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歌簡介
通山神歌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近千年的歷史,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種格式十分講究的民間音樂形式。一首神歌實際上是一首七言絕句,所以人們又把吟唱神歌稱作賽詩會。它的流傳主要分布在老環城和廈鋪一帶。
通山神歌只在初一至元宵節期間吟唱,這是從有神歌以來的老規矩,後人一直效仿延襲。通山神歌在吟唱時聲音高亢嘹亮,曲調婉轉幽長。每到年節,族長就和族人商量,策劃如何唱好今年神歌,以祝風調雨順,族人安康。
神歌歌堂一般設在祠堂內,祠堂大廳燃起熊熊大火,堂上擺著神靈塑相和祖人牌位。大廳左側坐著族人選出的主隊歌手,大廳右側坐著請來的客隊歌手,兩側上方是伴奏。伴奏的樂器很簡單,只有大鼓和大鑼,唱完一句,以打擊鑼鼓作為過門。神歌的歌詞除“神歌頭”“十祝”是固定的詞句之外,其餘都是即興而吟。
神歌概況
神歌一般分為三部分,即請神(神歌頭)、神歌(主題歌)、囑神。
請神。神歌頭各地不盡相同,老環城的為:“伏曦混沌開張,盤古天地人皇。有巢燧人繼起,補天女媧仙娘……今晚叨陪龍案,奉請各位歌郎。切字諧音步韻,定要洗耳清詳。開露銀牙金口,各吟白雪華章。”神歌頭只頌不唱,念完兩句,擊一聲鼓,敲一聲鑼,再念下兩句。頌畢,接著就進入主題歌。
神歌。主題歌一般是主隊起頭,他們先唱“請歌師”。如果客隊領頭人是方姓的,則他們可以這樣吟唱:“叩請河南大駕賓(河南,方姓郡名),騷人與我共談心。知君是個魁歌手,會唱古人與世情。”在這裡主隊出的韻是“賓、心、情”,客隊要步韻而歌,也可以這樣吟唱:“堂中君是一賢賓,錦繡文章錦繡心。風雅詩人多妙語,愧吾難以答君情。”一個韻出來後有時要步唱數百首,主隊不變,客隊不能主動改變,如果實在沒有什麼可唱了,可以翻韻,即取韻腳的諧音繼續吟唱。通常用的韻有“來、才、開”,“歌、和、多”,“王、堂、章”等。如:“一聲爆竹接春來,天地人和處處才。更喜陌頭楊柳綠,向陽花木早榮開。”也可臨時確定韻腳。唱到十二點後,東家要請夜宵,夜宵歸來後由客隊起韻,通常唱“家、茶、花”,以此來感謝東家。接著唱古人,通常用的韻有“高、豪、刀”,“關、山、難”,“詩、書、詞”,“君、聲、文”等,有時還要唱風花雪月。神歌唱到後半夜,通常要出現一個小高潮。有時兩隊比文弄墨,要求歌規嚴謹,滿平滿仄,如有差錯,約定喝涼水以示體罰;有時相互挖苦,相互攻擊,以此取笑娛樂。
囑神。囑神就是叮囑神靈保佑一方風調雨順,族人幸福安康。一般根據族人居住順序一戶一戶進行叮囑神靈。囑到哪家,哪家燃放爆竹奉上糖果敬神靈。每家每戶叮囑神靈後,歌師再向全族喝采(十祝):“一祝早登龍虎榜,文章定發少年人。名提金榜從今起,早步金階保國門……十祝十全大吉慶,家家幸福樂天倫。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一本佳章奏上蒼,玉皇接本喜洋洋。南陽喜慶人增壽,富貴榮華萬代長。”
在一陣陣鞭炮聲中神歌結束,並給請來的歌師奉送紅包以示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