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女,1917年12月出生,福建安溪人。致公黨員。畢業於廈門大學。現任職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青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委員。青島市五、六屆政協委員。青島市三、四、五、六屆人民代表兼大會主席團成員。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主要業績1950年8月從馬來西亞再度回國,參加農業部海洋水產研究所漁場調查研究,曾任海洋浮游生物專業組組長。1952年煙臺站魚漁場橈足類的研究是我國海洋橈足類早期較系統的研究文獻之一,對國內浮游生物與漁場形成的探索有指導意義。1957年參加黃、東海漁業調查,負責浮游生物專題研究。1959年參加全國海洋普查曾觀察到中華哲水蚤在渤海的分布和移動趨勢與黃海高鹽海水向渤海伸入強弱有直接關係,此外,在漁業調查中完成了渤、黃海小黃魚仔、幼魚、黃海竹莢魚等攝食習性研究,揭示了黃海太平洋磷蝦與竹英魚行動、分布有著密切關係,填補了我國漁場浮游生物學研究的空白,後期對蝦養殖生態研究中,明確了剩餘餌料在池底堆積,導致蝦池老化、生產力衰竭的重要生態學過程。漁業環境生態學研究方面:根據80年代初實驗結果,提出淺海石油開發勘探,在每年3-5月產卵場內禁止用TNT爆炸的措施,並把空氣槍震源代替TNT炸藥,減輕海洋石油爆炸勘探對漁業資源的損害,圓滿完成國家要求"石油開發與漁業生產兩者兼顧"的批示。此外沿海油田開發明顯地增加了石油的排海量,從而影響漁業資源,放在研究課題中進行了石油烴中某些組分對漁業生物體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證實了石油中環烷烴類是主要誘變物質,並進行石油烴類對漁業生物的生態毒理實驗,上述研究成果為石油污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並促進漁業污染生態學科的發展。1980-1990年期間曾獲農業部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二、三等科學技術進步獎共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