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趣史》

《軍閥趣史》

《軍閥趣史》是一部中國香港粵語劇情片,可以看做《大軍閥》的續篇,講述龐大虎之後又一位山東軍閥的軼聞趣事,連智審風化案、給老太爺祝壽、軍閥姨太偷情等橋段都大同小異。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軍閥趣史》《軍閥趣史》

本片可以看做《大軍閥》的續篇,講述龐大虎之後又一位山東軍閥的軼聞趣事,連智審風化案、給老太爺祝壽、軍閥姨太偷情等橋段都大同小異。不過,較之《大軍閥》的包羅萬象、正諧兼備,這次《軍閥趣史》的情節主要集中在風流韻事上,查暗娼、訪私娼,叔嫂通姦、姨太偷情,一路香艷到底,胡錦、邵音音、余莎莉、楚湘雲等一班艷星各展風情,自然噱頭十足。

只可惜,《軍閥趣史》已是李翰祥在邵氏的後期作品,眾多橋段雖然依舊被老李饒有興趣的精雕細琢,但拍來拍去,無外乎偷情、捉姦,觀眾看得多了,難免似曾相識,有些審美疲勞,是以到得70年代末期,李翰祥的風月笑片其實已然風光不再,票房亦多平平,但這並不能說李翰祥作品的水準下降,只能說拍得太多太濫,觀眾沒啥新鮮感了。

李翰祥拍電影,素擅雜取百家,比如《軍閥趣史》中“關公戰秦瓊”一段,其實就是完全照抄自侯寶林的同名相聲,連對白唱腔都一模一樣。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李導笑片《一樂也》中“老太太去醫院看病”一段,竟是一字不差的抄襲老舍的短篇小說《開市大吉》。——如今我們皆說王晶擅模仿抄襲,孰不知李老早在20年前就已將“拿來主義”玩得熟溜呢。

導演風采

李翰祥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製片、編劇。生於遼寧錦州。40年代就讀於北平國立藝術學校,專修油畫。在上海實驗戲劇學校專修戲劇、舞台表演、電影。1948年赴香港。輾轉於大中華、長城、大觀、永華等影業公司,從事演員、大道具畫家、服裝管理、編劇、助理導演等工作。1954年執導《雪裡紅》 。同年進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先後編劇古裝影片多部,其中《貂蟬》獲1958年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 《江山美人》獲1959年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楊貴妃》獲1962年第一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及錄音編輯獎、第十五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 《武則天》Woo Ze Tan Queen 獲1963年第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同年《梁山伯與祝英台》Liang Sanbo and Zoo Yintai,獲第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女主角、美術音樂獎,並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美術、音樂、錄音獎。1966年《西施》Xishe Beauty獲第四屆台灣金馬

《軍閥趣史》《軍閥趣史》

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彩色攝影獎。他也編導反映現實的影片,如《後門》獲1960年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此時,他已移師台灣組建國聯影業公司。《楊子江風雲》獲1969年第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及最佳男女主角,男配角獎。1971年《緹瑩》獲第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編劇獎及最佳男主角、黑白攝影、美術、音樂獎。並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美術獎、最佳亞洲傳統文化獎。1973年《傾國傾城》獲第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及最佳女主角獎、美術獎。70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作家的崛起與台灣武俠片與愛情片的繁榮使李翰祥辟清史片的蹊徑求得生存並走向世界市場。先以取材金瓶梅小說的《金瓶雙艷》 (又名金瓶雙月)Golden Lotus 1975,開創“風月片”的新潮。後以《瀛台喋血》1976、 《佛跳牆》1977、《軍閥趣史》1979、 《火燒圓明園》Burning of the Imperial place、《垂廉聽政》Reign Behind the Curtfain 1983/《火龍》The Last Emperor Aixin Jue Ruo Puyi’s Latter Life(制劇)1987、《西太后》The Empress Dowager(制、劇)1989等清史片再樹輝煌,並送往日本等亞洲國家展映。但為此台灣當局禁止他到台灣,港台片商又不請他拍片,沉默長達13年之久。1996年解禁。正當他重新實踐壯志赴北京拍攝《火燒阿房宮》時終因操勞過度倒在拍攝現場,壯志未酬。1993年台灣金馬獎30周年舉辦紀念活動,選有《雪裡紅》、《梁祝》、《西施》、《揚子江風雲》、 《緹縈》五部作品

演員簡介

邵音音

原為歌星的邵音音1972年開始從事電影演出,首部作品《十三號凶宅》即以性感表演闖出名堂。1973年,李翰祥拍《北地胭脂》找邵音音扮演被老師強姦的女學生角色,亦獲得成功。

邵音音在邵氏多拍李翰祥( 《騙財騙色》《風花雪月》 )和呂奇( 《男妓女娼》《財子名花星媽》 的風月作品,但真正引來外國片商找她拍片,卻是憑藉在一部《妾侍怨》中的大膽演出。另外,邵音音不僅是最早打入國際影壇的知名'肉彈',而且也是在邵氏脫得最久的'艷星'(從1972到1982,整整十年)。

至80年代中期,紅顏漸老的邵音音雖然不再以艷星姿態示人,卻一直活躍在影壇。90年代她亦曾投資製作三級片,近來則熱衷公益事業,擔任香港演藝人協會福利組副組長職務。今年邵音音更將她收藏多年的清朝皇帝印譜捐贈給內地博物館,堪稱一段佳話。

余莎莉

作為70年代後期香港最當紅的艷星,余莎莉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她初涉影壇是1975參加拍攝吳思遠的《廉政風暴》,翌年被李翰祥賞識,擔正主演《騙財騙色》。片中余莎莉與岳華長達十分鐘的'床上肉搏'堪稱70年代最激爆的香艷演出,立時引起轟動。1977年,在邵氏趕拍的《應召名冊》中,余莎莉飾演自殺身亡的艷星白小曼,更以三點全露的豪放姿態,受到熱烈歡迎。

余莎莉不僅銀幕上作風大膽,現實生活中亦相當開放,1976年她雖與性格男星詹森(已故)結婚,但不久便以離異告終。在余莎莉當紅之時,身邊總圍著一班富豪獵艷者,但年華易逝,余莎莉的本錢很快貶值,身邊亦少有護花使者問津。而辛苦賺來的巨額財同樣富經不住余莎莉的揮霍和別人的屢屢詐欺,最終她落魄街頭,不知所蹤……時至近年,有記者在香港觀光酒吧區蘭桂坊里發現她,其時的余莎莉是一個靠賣假珠寶維持生計的小攤販,每天只要有一兩百港元的收入,就足以令她偷笑了。--試想蘭桂坊人潮洶湧,又有誰會注意街邊一位風霜臃腫的中年婦人呢?又有誰會知道她居然是20年前顛倒眾生的風流艷星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