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花卿

贈花卿

《贈花卿》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約作於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相傳杜甫常常到各地遊覽,某天在花卿的府上聽到悠揚動聽的樂曲,杜甫十分感嘆,故即興揮毫寫下了這首詩,稱讚樂曲是人間難得一聞的天上仙樂。《贈花卿》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此詩有動有靜,婉轉含蓄,耐人尋味。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贈花卿贈花卿

贈花卿⑴

作者: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⑵,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⑶,人間能得幾回聞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亂。卿,當時對地位、年輩較低的人一種客氣的稱呼。

⑵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紛紛:繁多而雜亂,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⑶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⑷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白話譯文

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蕩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上元二年(761)。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的人的一種客氣稱呼。花敬定是當時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功。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

整體賞析

贈花卿贈花卿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則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讚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

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么,“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說:“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處。

名家點評

《升庵詩話》:(花卿)蜀之勇將電,恃功驕恣。杜公此詩譏其僭用天子禮樂也,時含蓄不露。有風人言之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絕句打余首,此為之冠。唐世樂府、多取當時名人之詩、唱之、而音調名題各異。杜公此詩,在樂府為人破第二疊。

詩藪》:(杜甫七絕)惟“錦城絲管”一首近太白。楊復以措大語釋之,何杜之不幸也!

《唐詩解》:少陵語不輕造,意必有托。若以“天上”一聯為目前語,有何意味耶?元瑞復以閈修解為“措大”語,是不知解者。漢人敘《三百篇》。作諷刺者十居七,孰非“措大”語乎?

《唐風懷》:南村曰:少陵篇詠,感事固多,然亦未必皆有所指也。楊用修以花卿為敬定,頗似博會,元瑞雲是“歌妓”。於埋或然。

《杜臆》:胡元瑞云:“花卿蓋歌妓之姓。”……余謂此詩非一歌妓所能當,公原有《花卿歌》,今正相同,其為花敬定無疑。

《杜詩詳註》:此詩風華流麗,頓挫抑揚,雖太白、少伯。無以過之。

《唐宋詩醇》:絕句獨主風神,此則音韻鏗然矣。

《杜詩鏡銓》: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此等絕句,亦復何減龍標、供奉!

《古唐詩合解》:杜工部詩稱詩史,於此一絕便見。

《網師園唐詩箋》:不必果有諷刺,而含蘊無盡。

峴傭說詩》:少陵七絕,槎枒粗硬,獨《贈花卿》一首,最為婉而多諷。

《唐宋詩舉要》:杜子美以涵天負地之才,區區四句之作未能盡其所長,有時遁為瘦硬牙杈,別饒風韻。宋之江西派往往祖之。然觀“錦城絲管”之篇,“岐王宅里”之詠,較之太白、龍標,殊無愧色。

《石遺室詩話》:《花卿》、《龜年》諸作,在老杜正是變調,偶效當時體。

《王闓運手批唐詩選》:刺之耶?贊之耶?俱失身分、宜嚴武之欲殺。因自占地步,反成輕薄,詩人所宜戒也。[2][3][4]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