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
《解密飲食之道》 |
內容簡介
關於“吃”與“喝”,科學合理能治病,反之亦可致病。曾任毛澤東主席保健醫生的王鶴濱大夫,集畢生所學和60多年的行醫經驗,在《解密飲食之道》一書中,為你解開“吃”與“喝”的秘密——只有根據食物的營養特點和功能,因人、因時、因地,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攝取食物,才能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作者簡介
王鶴濱,男,1924年出生於河北農村,1938年參加抗日工作,1941年入伍,1985年離休。醫學博士(蘇聯醫學副博士)、研究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核協會榮譽理事。曾任中央首長保健醫生、秘書(中央辦公廳任命)一組組長,中央警衛局檢驗室主任(公安部任命),衛生技術1等2級(軍委衛生部批覆),蘇州醫學院院長,核工業部安全防護衛生局局長。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著書700萬字。書畫作品多次在大型展覽中展出,多次獲獎,國畫獲兩次金獎,書法獲一次金獎。已出版醫學科技類書籍五部,其中1996年出版的《受寒性肌炎——神經綜合症的臨床表現與治療》一書,創橫紋肌病因學說及“王鶴濱病源點治療方法”,從而對西醫學中一些病因不清的疾病找到了可能的病因及療效迅速確切的治療方法。
目錄
第一章人體運行靠營養營養是健康的保證
第一營養是蛋白
補充蛋白質過猶不及
你會補充蛋白質嗎
吃糖的學問
脂肪無罪莫全拒
食物纖維是明星
重要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補充
不可缺少的維生素
需求雖小作用大
第二章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大眾的蔬菜
紅薯香甜營養第一能殺菌消炎的圓白菜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營養是蛋白有個患腎病的朋友入院治療,病因是蛋白質攝入過少導致營養不良。他很苦惱,自從患腎病後,醫生告訴他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因為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於是他就對蛋白質三個字變得敏感起來,凡是與蛋白質有關的東西,他都退避三舍。顯然,這個朋友誤解了醫生的意思,限制蛋白質攝入,不是拒絕蛋白質攝入,一點蛋白質都不接觸,難怪他會營養不良。
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生命體發生、發展不可或缺的東西。在社會不斷進步、健康觀念不斷深入人心的今天,蛋白質的重要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蛋白質對我們的身體有著怎樣的作用呢?
蛋白質是人體的建築材料。人體的肌肉、骨骼、皮膚、頭髮、指甲等都是由蛋白質參與構成的,人體所有器官都可以認為是蛋白質與其他物質的有機組合。人的大腦細胞的增長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時期是胎兒3個月的時候;第二個時期是出生後到l歲,特別是0~6個月時是嬰兒大腦細胞迅速增長的時期。1歲時大腦細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數量已達成人的90%。大腦發育的特點是一次性完成細胞增殖,所以l歲以前的兒童對蛋白質的攝人要求很高,因為它對兒童的智力發展非常重要。
蛋白質是人體所需營養素的運輸團隊。人體運行需要吸收營養,人體自身會根據內部器官的不同需要將營養運輸到特定的地方,而蛋白質就是運輸營養素的“工具”,只有依靠這些“工具”才能保證我們正常的生命活動。
蛋白質是人體的能源庫。人體就像一台機器,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來支持,然而能量的補充並不是源源不斷的,因為我們不可能總是吃個不停。當我們需要能量的時候怎么辦呢?這時體內的蛋白質會自動分解,為我們補充能量。
蛋白質是人體安全的“防火牆”。免疫系統是人體對抗外界有害因素和內部有害物質的第一支安全隊,它們由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構成,其中免疫細胞包括白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干擾素等,這些細胞和生理調節物質構成了人體內的“保全部隊”,維護我們身體的安全,而且每7天需要更新一次。當蛋白質充足時,這支“部隊”就很強大,一旦身體有需要,這支“部隊”的數量數小時內可以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