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蘇聯的心靈:共產主義時代的俄國文化》](/img/6/5c0/nBnauM3X4UjNxETO4MDN0kTN5ITM5kjM5ADMxADMwAzMxAzLzQ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書評
讀伯林的這本書,與思想大師進行對話,回味無窮。其中所提及的許多事情的做法、體制性的因素,都有似曾相識之感。我們畢竟曾經模仿過這個體制,只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大規模地發展市場經濟,給了人們以相當的選擇自由,才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這個體制。無論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還是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或許都可以從中得到某些啟示。最大的啟示也許就在於,如何透過表面上的各種現象,經過深入的分析比較和觀念思考,了解一個政權興衰的歷史,它用各種看起來還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用統一的紀律約束民眾,對於社會、經濟、外交乃至文藝人士和知識分子的廣泛控制手段,何以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了。作者簡介
以賽亞·伯林(1909—1997) 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一。出生於俄國里加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20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和哲學,1932年獲選全靈學院研究員,並在新學院任哲學講師,其間與艾耶爾、奧斯丁等參與了日常語言哲學的運動。二戰期間,先後在紐約、華盛頓和莫斯科擔任外交職務。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學課程,並把研究方向轉向思想史。1957年成為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並獲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擔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卡爾·馬克思》(1939)、《自由四論》(1969,後擴充為《自由論》)、《維柯與赫爾德》(1976)、《俄羅斯思想家》(1978)、《概念與範疇》(1978)、《反潮流》(1979)、《個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現實感》(1997)等。
圖書信息
作者: (英)伯林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11470
出版日期:2010-07-01
開本: 大32開
頁數: 256
裝幀: 平裝
字數: 225000
印刷時間: 2010-07-01
原價:¥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