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以賽亞·伯林關於蘇聯的一些從未發表過的文章。既有對二戰後他與帕斯捷爾納克和阿赫瑪托娃等蘇聯作家的幾次著名會晤的記敘,也有他呈交給英國外交部的關於史達林統治下蘇聯藝術狀況的公文;既有對曼德爾施塔姆和帕斯捷爾納克的肖像描繪,也有他訪問蘇聯後對蘇俄文化的印象速寫等等。以賽亞·伯林從身世與文化上都與俄國有著直接的淵源,對俄國知識階層有深刻的同情與了解,本書為我們了解蘇聯時期俄羅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狀況,以及知識分子的遭遇與命運,提供了非常珍貴的材料。
導讀推薦
我與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和安娜·阿赫瑪托娃的會面和談話;對他們簡直無法形容的生活和工作處境以及他們所遭受到的對待的認識;還有我得以和他們兩人建立起來的私人關係甚至是友誼,都深深地影響了我並根本改變了我的觀念。當我在出版物上看到他們的名字,或聽別人提到他們的時候,我會生動地回憶起他們臉上的表情、舉止和他們說過的話。直到今天,當我讀他們的作品時,仍然能夠聽到他們說話的聲音。
——《與阿赫瑪托娃和帕斯捷爾納克的交談》
俄羅斯人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擁有無窮的創造力,一旦他們獲得自由,說不準他們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出現一種新的專制主義並非沒有可能,但目前我還看不到有任何跡象。邪惡終將被戰勝,奴役正在走向滅亡,人類有理由為這一切而感到自豪。
——《不死的俄國知識階層》
作者簡介
以賽亞·伯林(1909—1997),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一。出生於俄國里加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20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和哲學,1932年獲選全靈學院研究員,並在新學院任哲學講師,其間與艾耶爾、奧斯丁等參與了日常語言哲學的運動。二戰期間,先後在紐約、華盛頓和莫斯科擔任外交職務。1946年重新回牛津教授哲學課程,並把研究方向轉向思想史。1957年成為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並獲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擔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卡爾·馬克思》(1939)、《自由四論》(1969,後擴充為《自由論》)、《維柯與赫爾德》(1976)、《俄國思想家》(1978)、《概念與範疇》(1978)、《反潮流》(1979)、《個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現實感》(19997)等。
目錄
導言
編者前言
1、史達林統治下的俄羅斯藝術
2、訪問列寧格勒
3、一位偉大的俄羅斯作家
4、與阿赫瑪托娃和帕斯捷爾納克的交談
5、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6、蘇聯為什麼選擇隔離自己
7、人為辯證法:最高統帥史達林與統治術
8、在蘇聯的四個星期
9、蘇俄文化
10、不死的俄國知識階層
人名彙編
進一步的閱讀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