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常常會問:不能讓孩子看電視嗎?嬰兒一定要學爬嗎?外語學習越早越好嗎?電腦遊戲的問題出在哪裡?與植物人也能交流嗎?如何預防老年痴呆?你一定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和理論依據,《腦科學與教育入門》就是要告訴你目前腦科學最尖端的研究成果以及這些成果在早期教育、兒童發育、延緩衰老、腦疾康復等方面的實際套用。作者簡介
小泉英明,194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3年以來在日本日立公司成功開發各種類型的核磁共振儀,1995年發明測試大腦活動的光導腦地圖儀,現任日立公司獨立理事。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總課題組組長。主要著作:《未來展望:環境·腦·教育科學》,《培育·學習·治療——臃圈鑒21》,《環境和腦的相互作用》等。200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陳琳,1973年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96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現任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賈志勇,1952年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1974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現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第一章貫穿一生的腦發育——從近期的話題說起不能讓孩子看電視嗎
睡眠節律形成的臨界期
嬰兒爬行的重要性
訓練的必要性
欲望與大腦舊皮質的關係
為什麼英語難學
雙語環境容易導致一知半解
人生80年時代的到來
大腦和頭部體操
通過學習療法得到恢復的痴呆症患者——車站站長先生
烹飪能使大腦額葉活躍
“工作記憶”的重要性
腦損傷後兩個月是康復的關鍵期
神經細胞的數量一生不變?
脊髓再生的可能性
第二章嬰兒的腦發育——遺傳與環境的界線
溫度決定性別的事例
生物的臨界期是否可以延伸到人類
“烙印現象”只發生在出生後24小時內
看不見橫線的貓
神經區域的形成就像“搶地遊戲”
幼兒戴眼罩會造成弱視
精神學習有沒有臨界期
奇蹟般康復的腦癱患兒
如何活用護工積累的知識經驗
韻律學習從胎兒開始
“大腦開發”的概念
“大腦開發”概念的起源
護工的經驗
被神話了的三歲前教育
為開發核磁共振掃瞄器所付出的辛苦
用光導腦地圖儀探測人的“心靈”
第三章“腦科學與教育”課題
“學習與教育”的新定義
卡特發現鳥類的“教育”行為
“十姐妹鳥”的“文化傳承”
“教育”是人類的最大發明之一
鳥類“教育”行為的秘密在於腦
從生到死的“學習”與“教育”
老年症呆症的預防
對非常重要的“髓鞘化”過程的解釋
信息傳遞的擔當者
過度保護、過度干涉會阻礙腦神經迴路的構建
追蹤調查的研究結果將改變教科書內容
腦研究不能只看脖子以上的部位
第四章身體性與現代生活問題
身體性是人類的基本特徵
嬰兒腦的髓鞘化
胎內的認知
創造自己的外界
感官總動員
通過實際體驗來認知世界
實際體驗能夠使人理解藝術
在自然中接觸不到自然的問題
《殺人》
對媒介評估的必要性
媒介只動用了感官中的視聽覺
嬰兒與電視的不自然關係
暴力畫面的根本問題
電腦遊戲在哪裡出了問題
大腦不用就會退化
計算機就是開關式操作
第五章探究潛意識
“潛意識”的並列分散處理
有意識地進行並列分散處理的關鍵
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有衰退的可能
潛意識測量是關鍵
弗洛伊德所畫神經解剖圖
弗洛伊德的野心嘗試
《神經心理學》草稿命運多舛
被修改的精神分析模型
意識水平的測量
測量夢中的腦活動
記憶的測量
……
第六章心理的形態學構想
結束語
後記
前言
21世紀被稱為“腦的時代”。因此,我認為,育兒等問題都有必要用腦科學的觀點重新認識。在神經科學界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即選只剛出生不久的小貓,將它的一隻眼睛戴上眼罩後生活幾周,結果在摘掉眼罩時發現,被遮住的這隻眼睛居然失明了。還有一個實驗是讓小貓在只有縱線的環境裡生活一段時間,結果小貓就只能看得見縱線而看不見橫線了。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是因為在小貓的周圍環境裡缺少了某些刺激.因此無法形成相應的神經迴路。
小貓的實驗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在育兒問題上,過分保護和溺愛就相當於在神經迴路的發育階段給孩子戴上了“眼罩”。比如天一冷就給孩子穿上襪子,這等於是阻攔了腳心和腳趾接受刺激。再比如嬰兒用手抓東西吃的時候會被大人命令必須用勺子,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這也相當於在嬰兒手功能發育階段給其戴上了“眼罩”。還有聽到呼嘯的風聲或面對大自然威脅時的渾身發抖等,這些都是神經迴路形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刺激。如此等等,在腦科學研究中,還有很多例子能夠證明人與自然的接觸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還有研究數據表明,導致少男少女失足的最大原因是他們幼兒期生活在被溺愛的環境裡。因此.教育的出發點應當是科學把握大腦本身的特性,將大腦作為人體的一個基礎系統來認真培養才對。
我認為,“學習”與“教育”的問題應當重新定位和研究。包括上面所說的青少年階段在內,人從形成胎兒那一刻起,要經歷出生、幼兒期、青年期、老年、死亡的生命循環,而“學習”與“教育”應當作為貫穿人一生的概念來研究。
胎兒生活在羊水裡,在母親體內通過胎盤與母親相連,處於被包裹的環境中,母親心情是否愉快也就成為改變胎內環境的主要原因。嬰兒期是神經迴路基礎的形成階段,所以特別重要。嬰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發展各種感官的基礎功能、形成睡眠的基本節律等。尤其要通過與自然的接觸來學習。
精彩書摘
因此,我們就大致知道掌管人類情感的區域在哪裡了。比如性慾和食慾由哪裡控制,而且也知道是大腦扁桃核在支配我們的“好惡”感覺。接下來要說的是“補償系統”的功能,它是由額葉下方深處的這一部位所控制的,叫做“眼窩皮質”,也是皮質中比較古老的部分,與新皮質相比也叫做舊皮質。這裡是掌管“補償系統”,也就是負責感知讚美與快感的部位。這一區域與剛才所說的掌管本能的大腦“邊緣系統”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人在從事對於人類生存有一定意義的事情時,就能獲得快感,性慾就是典型的例子。人類繁衍子孫的行為與人類生存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補償系統就會發揮作用,讓人產生快感。
學習願望與補償系統也有很深的聯繫。靈長類研究中有讓大猩猩學習的例子,獎勵通常是果汁,有時是香蕉。人類則不同。比如小孩可以獎勵朱古力,此外還有語言上的誇獎,被大人撫摸頭也是很好的獎勵。再長大些以後。比如考學通過,家長就會表揚,周圍的人和朋友們也會說“你真棒啊”,這是最大的獎賞。長大成人以後。除了金錢方面的獎勵,名譽、地位等代表性的東西就是獎勵。人體具有希望獲得表揚的生理構造,這方面其實與動物沒有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