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簡介
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羅亭》創作於1856年。19世紀40年代,黑格爾的學說在俄國流行,青年們崇尚空談,不善實際,作品描寫的主人公羅亭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他出身於破落貴族家庭,念過大學,又曾到國外遊歷,熱愛自由,能言善辯,嚮往理想的生活、事業、愛情。但他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雖諸多追求,卻一事無成。他贏得了美麗勇敢的娜塔利亞的芳心,卻為遵從娜塔利亞母親的意志而放棄幸福。後來他曾創辦農業、水利、教育等20多種事業,都以失敗告終。之後,他一直過著痛苦的漂泊生活,小說結尾寫道:“願上帝幫助所有無家可歸的流浪者!”1860年作者又給《羅亭》作了補充:後來他在1848年的巴黎巷戰中陣亡,臨死時手裡還握著一面紅旗。作品以羅亭與娜塔利亞的愛情為線索,情節單純,以各種人物的對話、觀點、評價為依據,深刻展示主人公的人物特性。作者風采
伊凡 謝爾蓋耶維奇 屠格涅夫 (1818~ 1883) 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醜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 (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係,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鬥,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 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樑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伊·謝·屠格涅夫生於1818年10月28日,他的母親是個大農奴主,他的童年就是在母親的大莊園里度過的。這個極其富有的地主之家在三個方面影響了屠格涅夫的一生:第一,他的父母非常關心兒子的教育,聘請了最好的老師培養他,使他在15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俄國最好的大學莫斯科大學,並於3年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後來他又到德國留學深造。屠格涅夫在俄國作家中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讀外國文學作品最多、與西歐作家交往最早的作家。第二,屠格涅夫一生基本持溫和的自由主義立場,在政治上,他主張對俄國社會實行漸進的改革,不贊成以革命的方式解決俄國的社會問題,這種態度完全是受家庭的影響。第三,他親身體驗了由他母親主持的農奴主教育方式的野蠻,同時也目睹了農奴主摧殘農奴的種種暴行,因而屠格涅夫從幼年時就產生了對農奴制的反感。這種反感後來形成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因素,使他在17世紀40年代中後期到50年代初期跟革命民主派的批評家們站在了一起。
1852年,屠格涅夫的隨筆集《獵人筆記》使他進入俄國傑出作家的行列。作品中鮮明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傾向引起了沙皇當局的極大關注,並藉故把他拘留,後又流放近兩年。屠格涅夫寫得最多的是兩類知識分子:他在5部長篇小說即1856年的《羅亭》、1859年的《貴族之家》、1860年的《前夜》、1867年的《煙》、和1877年的《處女地》里,刻畫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都是貴族知識分子或平民知識分子。在中篇小說中他多寫貴族青年男女動人而又不成功的愛情,也寫到了平民知識青年。屠格涅夫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俄國當時的時代變革,他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和矛盾的世界觀也在作品中有所表現。他同情衰亡中的貴族階級,而他的理智卻又使他展示了平民的勝利。
屠格涅夫是一位多產的偉大作家,並且在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面也有所貢獻。他是我國幾代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說《初戀》、《阿霞》早在本世紀20年代就已介紹到我國。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紀俄國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傑出作家。他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舉凡詩歌、小說、戲劇都很有造詣,不過使他享譽世界的則主要是他的六部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和《處女地》,其中前四部尤為出色。把握時代的脈搏、敏銳地發現並及時捕捉社會生活中的新現象,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最大特色。他創作的全盛時期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即俄國解放運動從貴族革命階段向平民知識分子革命階段轉折的時期。這一階段階級力量的變化、社會情緒的高漲、思想觀念的更替、知識分子的心態……總之,俄國生活中所有重大的社會現象都不曾逃脫作家敏銳的目光。不過,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俄國知識階層的歷史命運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構成了一部俄國知識分子歷史命運的藝術編年史,不仔細研究屠格涅夫的作品,也就無法具體而深刻地理解俄國解放運動的歷史。
創作背景
《羅亭》是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著手創作於1855年夏,於1856年發表於《現代人》雜誌的第一、第二期。其時正值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結局是俄國遭到慘敗。這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俄國軍事和經濟上的落後,也迫使人們去思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尋求能夠改造社會的力量並探索強國富民之路。圍繞俄國的前途問題,早在40年代就在主張全盤歐化的西歐派和強調保存國粹的斯拉夫派之間有過一場大論戰。而從40年代末到50年代,有關俄國前途的爭論主要在貴族自由派和革命派之間進行。前者表面上也贊成廢除農奴制,但希望由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其實質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及其統治地位;後者則主張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統治,消滅農奴制。從“不可救藥的西歐派”轉入自由派的屠格涅夫試圖對這些重大社會問題作出自己的回答,對貴族知識分子前一時期的活動進行客觀評價,並且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他們如何發揮作用。這便是作家僅用50天時間創作《羅亭》的動因。
羅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國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優點和缺點,是這些人的一個典型。他受良好教育,接受了當時哲學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響,有很高的美學修養;他信仰科學,關心重大社會問題,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並有為理想而奮鬥的決心;他熱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眾,能感染人、吸引人。但是徒有過人的天賦才智,卻不會正確將其運用、付諸鬥爭實踐,成為“語言的巨人和行動的侏儒”。羅亭式人物的不幸在於脫離人民,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因而注定一事無成。屠格涅夫所塑造的羅亭這個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作家將自己同時代許多進步知識分子如巴枯寧、赫爾岑、格拉諾夫斯基等等的性格特徵都融合到了的身上。就是羅亭所參加的波科爾斯基小組,也是以30年代莫斯科的文學哲學團體斯坦凱維奇小組為原型的。所以高爾基曾說“羅亭既是巴枯寧、又是赫爾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屠格涅夫本人”。由於取自現實內部的形象經過作家之手而成為典型,羅亭這個人物才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成為俄國文學史上繼奧涅金、畢巧林以後又一個光彩照人的多餘人形象。與《羅亭》不同,寫於1871年的《春潮》沒有表現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從情節看似乎只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雖然其篇幅與作者的長篇小說相差無幾,但屠格涅夫卻稱其為中篇小說。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遊歷了義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來到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在那裡他偶然踏進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檸檬汁,適遇店主的女兒向他呼救,請他幫助搶救突然昏厥的弟弟。女郎的美貌和氣質使他產生愛慕之心,只是由於匆匆離去,愛情種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這成了30年後創作《春潮》的基礎。小說開始部分的情節與作者的經歷幾乎毫無二致。但不能說這是自傳體小說,因為作者只是採用了自已經歷中的一件事作為小說的引子。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春潮》發表後受廣泛歡迎,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俄國評論界的反應則褒貶不一,後來的文學史家和傳記作者在論及屠格涅夫創作時對它較少提及或幾乎不提。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開始所說的那樣,小說不像作者其他許多小說那樣總是反映重大社會政治問題。不過《春潮》在藝術上仍是成功之作。無論傑瑪這個從外表到內心都美的少女形象,還是薩寧這個青年貴族的多餘人的虛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這個外表華美內心醜惡的壞女人形象,都刻畫得極為成功。情節的安排,景物描寫也引人入勝。本小說的俄文原名Вешние,確切地翻譯,應是“春天的河水”或“春汛”,由於以往已“春潮”的譯名播行於世,成為約定俗成的事實,本文譯者遂襲而用之,而同一個俄文詞組在小說開篇所引的古老抒情歌曲的第三句中則譯作了“春水”。螢屏再現
影片《羅亭》根據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羅亭天資聰穎,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他熱情洋溢地宣傳真理和理想,征服了許多人的心,也因此贏得了娜塔利婭的愛慕,兩人真心相愛了。然而羅亭既無錢財又無地位,達里婭·米哈伊洛芙娜不許女兒與他來往。這時,娜塔利婭告訴羅亭,她寧可拋棄親人和家庭也要跟他遠走高飛。然而意志軟弱的羅亭竟然選擇退出。兩年之後,娜塔利婭嫁給了一直愛她的沃倫采夫。羅亭最終孤身一人。精彩書摘
亞歷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惴惴不安地幾次去書房看望弟弟,但是她沒有用種種問題去打擾他。一輛馬車馳近了門口。“這下好了!”她想。“謝天謝地,列日涅夫總算來了……”可僕人進來報告說:羅亭來了。
沃倫采夫把書扔到地上,抬起頭。
“誰來了?”他問。
沃倫采夫站起來。
“請他進來。”他說。“姐姐,”他轉身對亞歷山德拉·巴甫洛芙娜說,“請你迴避一下。”
“這是為什麼?”她問。
“我知道為什麼。”他不耐煩地打斷她。“我請你離開。”
羅亭走進來,沃倫采夫站在房間當中,冷漠地向他點點頭,沒有向他伸出手。
“您沒有想到我會來吧,對嗎?”羅亭說著把帽子放到窗台上
他的嘴唇在微微顫抖。他感到尷尬,但竭力掩飾自己的侷促和不安。
“是的,我沒有料到您會來。”沃倫采夫說。“發生了昨天那件事以後,我本來以為有人會來找我的,不過那是受您之託①。”
① 指羅亭受了侮辱,理應要求與沃倫采夫決鬥。
“我知道您想說什麼。”羅亭說著坐了下來。“您這樣坦率我很高興,這樣事情就好辦多了。我現在親自登門拜訪,因為我把您看作品德高尚的人。”
“是不是可以免了這些恭維話?”沃倫采夫說。
“我想向您解釋我此行的目的。”
“我們彼此認識,為什麼您不可以到我這兒來呢?再說您也不是初次光臨。”
“我來拜訪您,是一個高尚的人拜訪另一個高尚的人。”羅亭重複了一遍。“因此現在我想聽取您本人的高見……我完全信賴您……”
“究竟有什麼事?”沃倫采夫說。他依然站在那兒,悒鬱地看看羅亭,不時捋著自己的唇髭。
“請允許我……我來是要向您解釋清楚,當然,一下子也說不清。”
“為什麼說不清呢?”
“這裡涉及到第三者……”
“謝爾蓋·巴甫雷奇,您明白我的意思。”
“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我一點兒也不明白您的意思。”
“您最好……”
“您最好別繞彎子!”沃倫采夫接著他的話說。
他真的發火了。
羅亭皺起了眉頭。
“好吧……這兒只有我們倆……我應該告訴您——不過您大概已經猜到了(沃倫采夫不耐煩地聳了聳肩)——我應該告訴您:我愛娜塔里婭·阿歷克賽耶芙娜,並且有權利認為她也愛我。”
沃倫采夫頓時臉色發白,不過他一句話也沒說,走到窗前,背對著羅亭。
“您是知道的,謝爾蓋·巴甫雷奇,”羅亭繼續說道,“倘若我不是確信……”
“得了!”沃倫采夫急忙打斷他。“我絲毫也不懷疑……好吧!您儘管去愛吧!只是我感到奇怪,您怎么想出了這樣的鬼主意,居然親自來告訴我這個訊息……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您愛誰,誰愛您,這關我什麼事?我簡直無法理解。”
沃倫采夫依然望著窗外。他的聲音有點暗啞。
羅亭站起來。
“那我就告訴您,謝爾蓋·巴甫雷奇,為什麼我決定未找您,為什麼我認為自己沒有權利向您隱瞞我們的……我們倆彼此的感情。我非常尊敬您——這就是我來找您的原因,我不想……我們倆都不想在您面前演戲。您對娜塔里婭·阿歷克賽耶芙娜的感情我是知道的……請您相信,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取代您在她心中所占的位置,但是如果注定要發生這樣的事情,那么難道耍手腕、搞欺騙、裝糊塗才是上策嗎?難道要鬧出種種誤會,甚至發生昨天席間那樣的局面才更好嗎?謝爾蓋·巴甫雷奇,您說呢?”
沃倫采夫把手交叉在胸前,好像在竭力克制自己。
“謝爾蓋·巴甫雷奇!”羅亭繼續說道。“我傷了您的心,這我能感覺到……不過請您理解我……請您理解,我們沒有別的辦法來向您證明我們對您的尊敬,證明我們珍惜您的坦率和高尚。開誠布公,徹底的開誠布公,對別人也許不合適,但是對您,這卻成為我的義務。想到我們的秘密掌握在您的手裡,我們很高興……”
沃倫采夫極不自然地放聲大笑起來。
“多謝您的信任!”他揚聲說道。“但是我請您注意,我並不想知道您的秘密,也不打算向您透露自己的秘密。而您使用這個秘密,就像您使用自己的財產那樣隨便。不過,您說話的口氣好像代表你們兩個人。也許我可以這樣認為:您這次來訪以及此行的目的,娜塔里婭·阿歷克賽耶芙娜都是知道的吧?”
羅亭有點難堪了。
“不,我沒有把我的打算告訴娜塔里婭·阿歷克賽耶芙娜;但是我知道她贊成我的想法。”
“這一切都很好。”停了片刻之後,沃倫采夫說道,一邊用手指敲打著窗玻璃。“不過,老實說,假如您對我少幾分尊敬,那要好得多。老實說,我根本不需要您的尊敬;現在您究竟要我乾什麼?”
“我什麼也不需要……啊,不!我只有一個要求:我希望您不要把我看成陰險狡猾的小人,希望您能理解我……我希望您現在不再懷疑我的真誠……我希望,謝爾蓋·巴甫雷奇,我們能像朋友那樣分手……希望您跟從前一樣,把手伸給我……”
說著羅亭走到沃倫采夫跟前。
“對不起,閣下。”沃倫采夫轉身往後退了一步。
“我可以承認您的動機光明正大,這一切都很好,甚至可以說很高尚,不過我們是普通的人,吃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五穀雜糧,我們比不上你們這些學問高深的大思想家……在您看來是真誠的,我們卻認為是蠻橫放肆的……您認為簡單明了的,我們卻覺得是複雜模糊的……您大肆炫耀的東西,我們卻諱莫如深;我們怎么能理解您呢!對不起,我既不能把您看作朋友,也無法把手伸給您……這樣做也許很庸俗,不過我本來就是個俗人。”
羅亭從窗台上拿起涼帽。
“謝爾蓋·巴甫雷奇!”他傷心地說。“告辭了。我想錯了。我的拜訪確實相當唐突,不過我原來以為您(沃倫采夫顯出不耐煩的樣子)……請原諒,今後我再也不提這件事了。仔細想想,我看也確實如此:您是對的,您也只能這樣做。再見了,至少請允許我再一次,最後一次向您說明我的動機是純潔的……對您的謙讓精神我堅信不疑……”
“這也太過分了!沃倫采夫大聲嚷道,氣得渾身發抖。”我根本沒有要求您信任,因此您也沒有任何權利要求我謙讓!”(第八節)